安邦保险的“雕虫小技”

时间:2022-05-07 08:05:53

安邦保险的“雕虫小技”

中企海外大片保险市场被别人所夺,自家人却去玩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安邦能把华尔道夫酒店点石成金,也是“不务正业”的雕虫小技,在保险业上拼杀才是安邦能够“安邦”的正道。

在不久前举行的博鳌论坛上,两年前安邦收购华尔道夫酒店的资本游戏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金融专家朱云来“挤兑”安邦集团CEO吴小晖,对安邦拣来华尔道夫这块“天上掉下的馅饼”表示质疑,而吴小晖则认为是“双赢”的选择。那么,安邦收购华尔道夫究竟是抱回一只下蛋的母鸡,还是抢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收购要从出售说起。1993年,在华尔道夫酒店开业100周年之际,横跨纽约49街至50街整个街区的华尔道夫酒店被评定为纽约地标和城市遗产,东家是44年前将其揽入怀抱的希尔顿全球控股公司。华尔道夫酒店曾因无数政界要员、明星大亨、富豪阔佬入住而声名远播,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32位国家元首下榻其中。这里一时被戏称为“小联合国”。但历史的风尘无情地冲刷华尔道夫的金字招牌,陈旧的酒店设施已跟不上现代化的脚步,冷暖气设备故障频出,旅客投诉不断,风情万种的华尔道夫已尽显老态。除了些许的历史情怀,华尔道夫酒店很难招徕旅客的脚步。及至2014年第二季度,华尔道夫酒店的入住率已从巅峰时期的90%跳崖式跌落到75.6%。华尔道夫已然成为希尔顿酒店集团一个急需卸掉的包袱。

这个“包袱”被安邦接过来,是傻吗?不!无论是收购价格,还是预期收益,抑或品牌溢价,安邦都有利可图,至少不会吃亏。

先说收购价格,安邦以19.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华尔道夫酒店,整笔交易总面积约为16.5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其中包括酒店、住宅公寓以及底层商业购物中心,每平方米价格为1.2万美元左右,按当时外汇牌价,约合7.38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甚至比眼下北京核心地区商业地产的价格还要低。而华尔道夫位于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仅仅买下一个面积相当的街区,没有20亿美元拿不下来,相比而言,安邦还赚了0.5亿美元呢。

再说预期收益,如果单纯依赖酒店业务,安邦要想收回收购成本当然很难。2014年,《金融时报》就曾算过一笔账,安邦收购华尔道夫后,要在保证满房的情况下,每个房间每天标上8875美元的总统套房价,连续10年,安邦才能收回成本。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如果采取迂回战术,将大部分客房改造成精装修公寓出售的话,眼下曼哈顿的公寓均价500万美元,安邦可在几年内收回成本。

至于品牌溢价,安邦更有赚头。追溯华尔道夫酒店品牌发展的轨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至今已横跨三个世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华尔道夫高贵、奢华、无与伦比的传奇色彩总是给人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感觉而令人神往。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痛点是客房数量过多,管理上顾此失彼,照顾不周。而放眼全球,华尔道夫处处如烈火烹油,经营十分火爆。而安邦保险毕竟才有区区10年的历史,在华尔道夫这个老江湖面前,还十分稚嫩。安邦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从此就与华尔道夫为伴,沾着华尔道夫的品牌喜气,借助华尔道夫品牌影响力,安邦品牌也跟着水涨船高,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也是一次极大的提升。

可是,这么一桩美好的生意,美国人咋就没有想到呢?朱云来就此提出疑问,是美国人呆吗?不!吴小晖的解释是,美国有一个1031法案,这就是走出去的机遇。如果酒店自己改造要纳很多税,卖给别人就不需要纳,而且酒店希望保留华尔道夫的品牌。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不过,人们对安邦收购华尔道夫酒店的质疑还另有隐情,这就是保险资本进军海外搞房地产的方向有点偏。从中国平安出资3.27亿英镑买下伦敦历史建筑伦敦塔广场,到安邦保险斥资4.15亿美元拿下曼哈顿第五大道717号办公楼,再到阳光保险筹集2.3亿美元将曼哈顿的巴卡拉酒店并入旗下,更有安邦保险出价7.5亿英镑资金将伦敦苍鹭大厦收入囊中等,粗略计算,2015年以来,仅国内营收排名前10的主要保险公司砸向海外地产的资金至少有50亿美元之巨。

于是,金融专家李稻葵在此次博鳌论坛上直言,买酒店等于买房地产,也没有管理经验,十有八九是亏的。他指出,中国有接近一个亿中产收入的人口,应该买奶粉企业,全球最大生产奶粉公司之一被卖掉了,但可惜不是中国人买,被英国做的公司买了。这样的批评对安邦等保险资本来说,无异于“打脸”。

2016年11月初,中国保监会向各保险集团、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下l内部文件,要求各类保险机构应当就不动产及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投资情况开展自查,旨在规范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行为,防范投资运作风险。这意味着监管层已意识到,大量险资涌向海外房地产市场,总归不是什么好事,险资凭借流动性占一时的便宜,也许捡到的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虽说目前险资“走出去”还是比较成功的,投资目标的预期收益也表现良好。但是,作为风险高度汇聚的保险公司,如何规避投资海外房地产的风险是当务之急。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也明确指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可以投资的领域必须是“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不动产和办公不动产”,而目前的几个案例也都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监管机构表示将制定“走出去”监管规则,毕竟海外地产投资动辄数十亿元规模,出手不可不慎,风险不得不防。

而保险公司进军海外的长远之策应是打入海外保险市场,成为真正的国际保险公司。我国有海量的产品出口境外,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在海外打拼,需要多个领域的保险服务,与其保费被当地险企或国际险企“掳走”,不如交给自家人,来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事实是,中企海外大片保险市场被别人所夺,自家人却去玩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安邦能把华尔道夫酒店点石成金,也是“不务正业”的雕虫小技,在保险业上拼杀才是安邦能够“安邦”的正道。

上一篇:山东国改破难新路径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