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南江乡农村居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认知情况

时间:2022-10-19 05:33:08

南充市南江乡农村居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认知情况

【摘要】目的:通过对南充市南江乡农村居民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认知情况调查,以期对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充市南江乡500名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所得资料用SPSS17.0进行录入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的知晓率为72.4%,诊断标准知晓率率为29.2%,血压测定率为35.6%,高血压并发症知晓率为43.0%,高血压患病率为10.7%。结论:南充市南江乡农村居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认知情况低、血压测定率低,高血压控制较差,农村地区高血压宣传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南充市;南江乡;高血压;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7-02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总体说来,城市高血压的发病率较农村高,但农村近年来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1],并且由于农村教育的落后,农村居民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认知情况较低,导致高血压控制较差,患者就医时一般并发症严重,使高血压成为患者生命的巨大威胁。本调查随机选取南充市南江乡500名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了解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认知情况,以期对该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南充市南江乡500名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其中最大年龄86岁,最低年龄16岁;文盲占20.6%,小学占19.2%,初中占27.6%,高中占19.2%,大专以上占13.4%;调查对象均为汉族。

1.2 调查方法:由10名经过前期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人员当面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和填表要求后,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若调查对象不认识字由调查人员代填),并当场收回问卷。欲调查问卷600份,实际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问卷530份,有效问卷500份。

1.3 统计分析:用SPSS17.0软件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南充市南江乡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及血压测定情况

500名被调查者中,高血压的认知情况较低,知道高血压者362人,占72.4%;知道高血压诊断标准者146人,占29.2%;测过血压者178人,占35.6%。

2.2南充市南江乡农村居民对高血压并发症的认知情况

2.3 南充市南江乡农村居民对高血压患病及控制情况

500名被调查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0.4%;1级高血压20人,2级高血压21人,三级高血压11人;27人控制较好,16人控制较差,8人未控制。

3 讨论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大多数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延迟,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而且与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因素以及靶器官受损程度有关。因此从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来说,提倡早诊断、早治疗。然而很多农村大众对高血压及其治疗的认知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很多居民由于疾病初期缺乏明显的危险症状,导致疾病延误,重视高血压控制时,此时的并发症已经相当严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2]。

此次,500名被调查者中,高血压的认知情况较低,占72.4%;知道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占29.2%;测过血压者178人,占35.6%;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0.4%;27人控制较好,16人控制较差,8人未控制。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较低,严重影响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健康意识低,不愿意花钱定期做检查;二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为了省钱,一般都是具有严重并发症才就诊;三是农村健康宣传和教育不足,很多农民根本不知道高血压具有严重并发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2010》明确指出高血压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3]。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高血压教育,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忠仁. 我国各地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 医学综述,2004,02:88-89.

[2]石桂英,肖峰,刘红霞,张艳荣,冯时献,周刚,杨志伟,鞠振宇. 教育程度对高血压发病及预后的影响[J]. 卫生研究,2010,01:114-115.

[3]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08:701-743.

上一篇:关于管理的本质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外科围手术期感染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