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茶树新品种在杭州的适应性

时间:2022-10-19 05:31:53

摘要:对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区域试验杭州点的13个茶树新品种进行了连续6年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鄂茶5号、南江1号、名山特早芽213、农抗早、石佛翠综合表现超过或者接近对照福鼎大白茶,适宜在杭州茶区种植;其他8个茶树品种五峰310、石佛香、玫零壹、大叶龙、早玫瑰、鄂茶6号、五峰212、茗科3号不适宜在杭州茶区种植。

关键词: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适应性;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224-04

The Adaptability of 13 New Tea Plant Cultivars in Hangzhou

ZHANG Zhi-fang,ZENG Jian-ming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tional Center for Tea Improvement,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popular tea plant cultivar Fuding Dabaicha as control, experiments of investigating the regional adaptability of 13 new tea plant cultivars joined in the third national regional test of tea plant, were carried out in Hangzhou during 2003-2009.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E’cha 5, Nanjiang NO.1, Mingshan Tezaoya 213, Nongkangzao and Shifocui were exceeded or closed to the control,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ea-producing areas of Hangzhou. The following eight tea plant cultivars, Wufeng 310, Shifoxiang, 901, Zaomeigui,Dayelong, Zaomeigui, E’cha 6, Wufeng 212 and Mingke 3 were un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ea-producing areas of Hangzhou.

Key words: tea plant; new cultivar; regional test; adaptability; Hangzhou city

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无碳酸饮料,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饮茶历史。茶树品种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着茶叶品质及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因此,优良的茶树品种是生产优质茶叶的根本保证。为了适应国内名优茶开发, 20世纪90年代我国茶树育种工作者培育了大量优质、早生的茶树品种,为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1]。

在茶树品种选育的程序中,进行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必要环节,通过对新品种物候期、产量、品质和抗性的观察、鉴定,可以明确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域和推广范围,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以第三轮全国茶树区域试验杭州点的13个绿茶参试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6年的观测试验,明确了参试品种在杭州地区的适应性,为生产引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茶树品种的来源

参试茶树品种为福建、江西、湖北、安徽和四川5省选送的南江1号、五峰310、石佛香、玫零壹、农抗早、大叶龙、石佛翠、早玫瑰、鄂茶6号、五峰212、名山特早芽213、茗科3号和鄂茶5号等13个品种,以国家级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2003年冬季至2004年春季,将14个品种的茶苗定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园内。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度9 m,面积13.5 m2,并设保护行。双行双株种植,大行距1.5 m,小行距0.4 m。苗木要求符合GB 11767-2003茶树种苗一级标准,茶园管理根据第三轮《全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暂行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高幅度(茶树生长势)三足龄期测量茶树高度和幅度。每个重复定点取样5个(9 m茶行,取1、3、5、7、9 m中心处)测量茶行高度和幅度。具体在1、3、5、7、9 m中心点测量最高枝梢的高度和双行茶行的幅度,计算平均值。

2)定植后于2007年春季起,观察茶树春梢一、二、三叶初展期。每个小区观察5丛,每丛选择1个芽头固定观察,取最后一次修剪的剪口以下第一个带叶健壮茶芽作为观察芽,从越冬茶芽萌动开始,隔1 d观察1次,各个生育期以30%的观察茶叶芽头达到该物候期为标准。连续观察3年,观察期间如发生损伤或误采,立即调换相同生长状态的芽继续观察。

3)定植后2007~2009年春季观察发芽密度。在通过一芽二叶期时,每个品种小区随机取3个点,调查每点(33.3 cm×33.3 cm)10 cm叶层范围内萌动芽以上的芽梢数,计算平均值。

4)2007~2009年连续3年记载春、夏、秋茶的鲜叶产量。春茶在一芽二叶物候期通过后采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夏、秋茶采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同时要求春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采。

5)2007~2009年按参试品种的适制性或参试目的制作烘青绿茶。由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按GB/T 2377-2009及时进行感官审评。

6)2007~2009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连续3年对茶树耐寒性和耐旱性进行鉴定。越冬后或旱期后,以丛(株)为单位,每小区调查10丛(株)茶树冻害或旱害程度,凡中上部叶片1/3以上赤枯或青枯即为受冻害,1/3以上当年嫩叶有红变即为受旱害。根据受害情况进行分级,受冻害或旱害叶片≤5%为0级;5%

冻害或旱害指数计算按公式HI=■进行。

式中,HI为冻害或旱害指数;ni为各级受冻或受旱茶树丛(株)数;xi为冻害或旱害级数;N为调查茶树总丛(株)数;4为最高受害级别。根据冻害或旱害指数,耐寒性或耐旱性分为强(冻害或旱害指数≤10)、较强(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茶树品种的树高、树幅

茶树是以采摘营养叶为原料的经济作物,建立适中的高度、宽大的树冠和整齐的采摘面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叶层厚度和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3]。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的13个茶树品种中,名山特早芽213、鄂茶5号和鄂茶6号3个品种的树高、树幅都超过了福鼎大白茶;早玫瑰、农抗早和南江1号的树高超过了福鼎大白茶;五峰310树高和福鼎大白茶一样;其他几个品种树高和树幅均未达到福鼎大白茶的水平。

2.2 参试茶树品种的物候期

茶叶(特别是名优茶)是一种时令性很强的商品,上市的早晚与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早生便成了育种者和生产者所期望的重要目标之一。综合3年观测结果可以看出(表2),早玫瑰、名山特早芽213、鄂茶5号、五峰310属于特早生品种;农抗早、五峰212、茗科3号、鄂茶6号、南江1号5个品种属于早生品种;玫零壹、石佛翠和石佛香属于中生型品种;大叶龙属于晚生型品种。

2.3 参试茶树品种的发芽密度

茶叶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茶树上采摘的芽数,单位面积内芽数愈多产量愈高[4]。测定了参试茶树品种3年的发芽密度(表3),结果表明13个参试茶树品种的发芽密度差异较大,石佛香、玫零壹、石佛翠这3个茶树品种的发芽密度极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而南江1号、鄂茶5号、五峰310和名山特早芽213这4个品种的发芽密度显著低于对照,五峰212、鄂茶6号、大叶龙、早玫瑰、农抗早、茗科3号6个品种的发芽密度则极显著低于对照。

2.4 参试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

在相同的生态和栽培技术条件下,茶树品种决定了茶叶的产量。对参试茶树品种3年平均产量进行分析(表4),结果表明,鄂茶5号、农抗早和鄂茶6号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石佛翠、玫零壹、南江1号和五峰310这4个品种的产量显著大于对照,名山特早芽213、早玫瑰和大叶龙3个品种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石佛香、茗科3号和五峰212的产量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

2.5 参试茶树茶样的品质

人们在长期的饮用过程中逐渐形成茶叶品质的概念,归纳起来为“色、香、味、形”4个字。在绿茶中要求香气清香持久、纯正、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而爽口。对烘青茶样外形(10%)、汤色(10%)、香气(30%)、滋味(30%)、叶底(20%)进行密码审评。茶叶综合审评结果(表5)表明,南江1号和鄂茶5号这2个品种的总分均超过福鼎大白茶;其余11个品种茶样的得分均低于福鼎大白茶。在参试品种中,有的可能不适合制作绿茶,如大叶龙,其得分较低,只有82.2,其汤色泛灰色浅,滋味浓爽微苦,叶底呈靛蓝色。

2.6 参试茶树的抗逆性

茶树抗性是茶树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不同的茶树品种对不良的特殊环境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一个优良的品种不仅要优质、高产,还应有较强的抗逆性,否则优质高产也就没有保障。3年的抗逆性观测结果(表6)显示,在抗寒性上,农抗早、石佛翠和南江1号均有强的抗寒性(受害指数 ≤10),其中农抗早最强,排在第一,其次是石佛翠。五峰310、大叶龙和玫零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10

3 小结与讨论

经过连续6年对参试茶树新品种区域适应性的研究,为国家级品种鉴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就某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科学利用地域资源和茶树品种是十分重要的,对指导茶叶生产和茶叶产业建设而言是重要的理论依据[5]。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表现出良好的生产适应性的有鄂茶5号、南江1号、名山特早芽213、农抗早、石佛翠5个品种,在物候期、产量、加工品质、抗性等方面超过或者和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宜在杭州茶区推广应用。

致谢: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新超博士的指导,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 陈 好,陆建良,郑新强,等.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J].茶叶,2010, 36(1):6-9.

[2] 陈 亮,虞富莲,杨亚军,等.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陈正武,赖 飞,刘红梅,等.茶树无性系良种山地适应性栽培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4):179-187.

[4] 杨亚军.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 黄华林,何玉媚,李家贤,等.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2(14):25-28.

上一篇:宜昌市烟田杂草种类与分布 下一篇:烤烟新品种金神农1号的农艺特性及烟叶质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