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及其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19 04:21:18

历届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及其特点分析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历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背景、项目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阐明了历届农运会的基本概况、项目特色及其意义。对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更进一步完善农运会项目设置、体现农运会特色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全国农民运动会; 项目设置; 特点; 农民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4-0069-04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and data method、mathematic statistic method to contrast and research the national farmer athletic meeting on background、game items and other aspects. Clarify the general situation、characteristic of item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national farmer athletic meeting.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rangement of items.Then put forward cor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 according to how to perfect the national farmer athletic meeting further.

Key words: National farmer athletic meeting; Arrangement of items; Characteristic; Farmer physical culture

1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定期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而举办农运会正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重视和关怀,是对农村体育发展状况的检验。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关系着9亿农民的健康,关系着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乃至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举办好农运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农民体育运动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全国农民运动会自1988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它的规模仅次于全运会,与其他类型的运动会有着特色上的区别。农运会的项目设置应与农时活动结合,保持农村特色,这也是各省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重要参照。[2]同时根据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它所设置的竞赛项目应该与时俱进,并且在变化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 历届全国农运会概况

2.1 首届农运会:农村体育的新开端

1988年10月9日-16日,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这届农民运动会题词。在改革开放十年的背景下,农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然而大部分地区农村体育事业上还没有发展,有些地区的农村体育活动甚至是个空白,但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村对文化体育活动有了更多的渴望,对新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体育活动充满向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们国家,仅农民人口就有九亿,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的事实并不是没有根据的。1988年,正是我们国家加大力度着手建设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农民运动会的召开,说明国家并没有忘记农村体育这一块。在科学技术还不是十分发达、社会生活水平不是很高、农村的经济水平也很有限等各项因素的限制下,却没有阻挡这次农运会的举办。首届农运会的规模不是很大,带来的却不仅仅是一次农运会这样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农村体育活动有了新的开端,此次农运会开创了农民在体育场上唱主角的先河,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更是举足轻重。

2.2 第二届农运会:体育搭台,商贸唱戏

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部分开放地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国家的各项事业有了飞速发展。经过四年的酝酿,四年的规划,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于1992年10月10日至19日在湖北孝感地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这届农运会题词,进一步体现了对农民体育的重视。孝感地区也以体育搭台,商贸活动唱戏,大力筹备并做好这次农民运动会的工作,对活跃该地区经济以及扩大孝感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以经济唱主角,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从而使农民体育与农村经济及民间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然而,商贸唱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农民体育活动的主体地位。

2.3 第三届农运会:着眼于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发展农民体育事业, 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并把农民体育纳入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系统工程[3]。发展农村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产水平,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加强身体锻炼和思想修养, 振奋精神,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培养广大农民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遵守纪律、公平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 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第三届农运会于1996年10月12日至20日在上海市隆重举行。此届农运会使参赛健儿及各地来宾看到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及郊区的改革开放成果,增强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2.4 第四届农运会:新世纪新风貌

为了检阅全国农村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取得的新成就, 推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交流农村体育活动的新经验、新成就, 展示农民迎接西部大开发,奋力奔小康的精神风貌,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农业部、国家体委和中国农民体协在2000年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地放在四川省绵阳市。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民代表,包括台湾省组织“河洛”体育代表团,他们代表着亿万农民兄弟来绵阳参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次在世纪之交举行的农民运动会是我国亿万农民告别贫困奔小康迈入新世纪的体育盛会,是以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交流、重在提高为宗旨的发展盛会[4]。在新世纪新的面貌下,农运会的发展不仅更上了一个台阶,更为以后的发展铺上了坚实的基础。

2.5 第五届农运会:关注“三农”问题下的农民盛会

在2004年秋季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是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党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举行的[5]。地点定为江西宜春,这是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次全国农民体育盛会,也让农民更深刻的体验到了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它不仅是新世纪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会,也是全国各地农民的大聚会、大团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倘若不了解“三农”问题,不了解农村居民体育文化需要问题,就很难制定与农村实际相符合的体育发展政策,亦难以构建起与之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服务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体育服务”。[6]这届农运会是一届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特点、时代特征和深受农民欢迎的运动会,这一次的农运会盛事加快了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民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3 历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项目设置对比

3.1 各届农运会的项目设置基本状况及简析

1988年的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农民选手参加了比赛。这届农运会共设田径、篮球、摔跤、自行车、乒乓球、武术、游泳7个比赛项目和武术、搏克两个表演项目。[7]此次农运会的项目设置数量较少,并且注重的是竞技和表演,大多数是现代体育竞赛项目,而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设立不够。但是此次农运会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党和国家重视农村体育发展的新开端。

第二届的孝感全国农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9个,分别是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摔跤、中国象棋、民兵军事三项、风筝、游泳,表演项目仅有搏克。[7]与首届农运会对比,比赛项目的设置并没有太大变化,主要还是体现出比赛的竞技性,缺少娱乐性。因此,从发展农村体育的角度考虑,农运会的比赛项目需要改革创新。

1996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各省市共有30个代表团的2400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摔跤、中国象棋、自行车载重、民兵军事三项、风筝、游泳10个项目的比赛。[7]项目设置比起前两届来看,数目有所增加。另外这届农运会还设有毽球、风筝、民间体育3个表演项目,体现了 “农运会”贴近农民的风格。在当时,农村经济发展虽没有都市发展快,但是,从每届农运会的变化,体现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繁荣、农村体育活动进一步贴近农民。

第四届全国农运会于世纪之交2000年举办。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32个代表团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观摩团的近万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加了在四川绵阳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运动员在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龙舟、摔跤、中国象棋、自行车载重、民兵军事三项、舞龙舞狮、毽球花毽、风筝、游泳13个项目上争夺410枚金牌。[7]此次农运会设立的项目参与性强、趣味性浓、娱乐性足、又贴近农村生活,深受农民普遍喜爱。与前三届农运会相比,本届农运会的参赛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

在江西宜春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上,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32个代表团的2560多名运动员、700余名领队和教练、830名裁判员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派来观摩团,与会总人数逾1.4万。这届运动会设立了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龙舟、摔跤、中国象棋、自行车载重、民兵军事三项、舞龙舞狮、毽球花毽、民间体育、风筝、游泳14个大项,其中又包括155个小项。[7]这届农运会和第四届农运会在项目设置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特色项目数量增加,非特色项目数量减少,项目设置向特色化方向发展。这次农民运动会不仅参赛的农民选手人数为历届之最, 蜂拥而来的农民观众的数量和热情也超过了往届。这是因为农民运动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其项目的设置上,更具有了娱乐性、观赏性,农民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体现出农民运动会原本的目的与意义。

3.2 全国农民运动会项目设置的特色化

3.2.1 农运会项目设置特色化的定义

从历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设置上可以看出,其趋势正向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全国农民运动会乃至中国农村体育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农运会的特色项目,是指那些在全国农运会上开设,却尚未在比全国农运会同层次或更高层次体育赛事中开设的,来源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劳动、休闲娱乐和民间传统等的比体能、技能和智慧的体育比赛项目。项目设置特色化,是指在农运会的项目设置上,要逐步增加贴近农村与农民的特色项目,减少非特色项目,体现出农运会独有的特点。让农运会比赛项目接近农村、贴近农民,和农事活动相结合,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才能使农运动会更具特色, 更好的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

3.2.2 农运会项目设置特色化的具体表现

首先,农运会特色项目具有娱乐性和集体性。农运会特色项目由于来源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劳动、休闲娱乐,表现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强调的项目的游戏娱乐性和集体性。农运会比赛特色项目普遍具有“折返”和“协作”完成比赛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奥运会或其他比赛项目中是不多见的。如“30m搬重物赛跑”、“60m五人抗洪赛跑”、“80米搬挑粮食赛跑”等项目都具有多次“折返”特点,这种“折返”与“迎面接力”赛跑一样,具有较强的游戏娱乐性。再如“60m二人三足跑”是将同队两名队员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进行比赛;“60m五人抗洪”是同队5名队员同时出发,以最后一名队员过终点的时间计算成绩。这样“协作”进行比赛,充分体现了项目的集体性,同时也表现出娱乐性。

其次,运动员所需身体素质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农运会特色项目由于具有“负重”、“折返”、“协作”等特点,对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的要求与传统项目不同,表现出所需身体素质的多样性和复合性特征。例如:“100m推轮胎赛跑”,表面看来运动员是完成100m跑,所以会把速度素质当成主要身体素质,但事实上,这个项目除了对运动员速度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外,还必须具备给轮胎加速的能力,对其上肢力量的要求也特别高。因此,农运会运动员所需的主要身体素质几乎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多样的。这个特征应该得到农运会教练员在选材和训练中高度重视。

另外,农运会的的特色项目还具有一种技术动作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农运会特色项目普遍来源于农民的生产劳动,非常贴近农民的生活,是广大农民生产劳动场景在体育场上的展示,是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与智慧的歌颂。特色项目在技术动作上多数有“挑”、“提”、“扛”、“插”等农民生产劳动的技术动作,表现出技术动作的传承性。但是,从生产劳动中传承而来的技术动作,为了在竞技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必然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技术动作更有利于创造好的比赛成绩。如“60m插秧赛”,农民生产劳动中是一手持秧,另一手插秧。在农运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插秧的动作被改为双手同时插秧,插秧的速度自然快了许多。这些都表现出从生产劳动中传承而来的技术动作为了适应竞技比赛的变异性[8]。

3.2.3 农运会项目设置特色化的意义

农运会从最初关注农民竞技能力提高,如今选择了向特色化方向发展的道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开设特色项目,有利于建立和保持农运会的特点和优势,与其它体育比赛相区别;农运会是由农民参加的运动会,特色项目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新兴的农村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有利于农村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比赛项目接近农业、贴近农民,不仅大大提高了农运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使农民健身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带动广大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做出贡献,也使农运会成为全国人民日益关注的运动会,从而更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村体育事业。

4 农民运动会项目设置的特点分析

4.1 从面向竞技到面向农民

我国是世界上举行全国性运动会最多的国家。建国之初为了迅速摆脱“东亚病夫”的耻辱,在全世界面前展现新中国的崛起与良好风貌,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体育事业。而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和轰动效应,使许多领导发现,要在短时间内摆脱“东亚病夫”的屈辱,振奋民族精神,竞技体育似乎比群众体育来得更快捷、更有影响力。在此前提下,最初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也带有明显的竞技体育的痕迹。因此在项目设置上,竞技项目的比重较大。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人文精神的复归,对农村与农民的关怀,满足农民对体育文化的需要,成了农民运动会的应有之义,一些贴近农民、娱乐性强、农民喜闻乐见的项目数量逐渐增多,农民运动会也逐渐体现了其应有的农民特色。

4.2 从非特色项目到特色项目

农运会的非特色项目是指竞争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竞技比赛项目,而特色指的是来源于广大农民生产劳动、传统项目等的比体能、技能、智慧的娱乐性项目。农运会最初的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等竞技体育项目,现在增设了许多贴近农村与农民的特色项目和民俗项目,如舞龙舞狮、龙舟、风筝、象棋、毽球花毽等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此外,为体现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还设置原地抛秧苗、自行车载重、搬挑粮食赛跑等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比赛项目。

实践证明,如今的农民运动会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得农民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农民观众的数量和热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正是由于特色项目的设置,使农民运动会更具有了娱乐性、观赏性,农民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从而体现出农民运动会的最初的目的与意义。

4.3 从关注金牌到关注农民健身

参加农民运动会的各省(区、市)代表团,最初非常关注金牌数,经过五届农运会的发展,各省农运会代表团的心态逐渐平稳,对金牌的关注不再像初期那么强烈,现在关注的是通过农民运动会带动农村体育发展,促进农民健身活动开展,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历届农运会的奖牌榜情况来看,奖牌分布面是越来越广,说明了各省(区、市)越来越重视农民体育工作,农村体育的受益面也越来越大。

农运会只是促进农村体育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农运会的开展,激发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能够在农村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促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实施,这样才能体现出农运会的本质意义,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的进步。

4.4 从运动员到农民选手

这是基于农运会参赛者资格的思考。最初的农民运动会上,一些地方为夺取好成绩, 通过改身份、打球等方式,派专业运动员参加农运会, 引起农民的不满,使得比赛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如今,通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项目设置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农运会上深受农民观众欢迎的, 都是一些源自农村生产、生活的“原汁原味”的比赛项目,如:自行车载重、30 米搬运重物、80 米搬挑粮食、100米推轮胎、10 ×200 米负重混合接力、水上模拟救生、水下搬运重物、民兵军事三项等,这些比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用, 平时田间地头的劳动能手, 一上赛场, 就成了运动健将。相反, 一些专业性、竞技性较浓的项目,如:跳远、800米跑等, 反而引不起农民的兴趣, 观众甚少[9]。同时农运会主办者也加大了对参赛选手资格的审查力度,参与者大多是货真价实的农民,农民运动会真正成了农民自己的运动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相应的加大了对农村体育的投资。这为农民运动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从1988年至今,全国农民运动会已经逐渐办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农村特点的新型运动会,成为我国农村的一大盛事,促进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农民运动会的开展,不仅让农民走出了家门,走出本乡本土,而且还让他们与全国范围内的人群一样,展示自己的力量和精神风貌,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农运会不仅为农民体育健儿提供了体育比赛的舞台,还将为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增进了解、共同提高的好时机与好场所,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届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变化及特点表明了其二十年来的发展道路,体现出了农运会的本真含义,即农运会是农民自己的盛会,要能充分体现农村的特征,满足农民在物质、精神上的需求。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农村体育的生命力在于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的体育活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使农民体育进一步贴近农民生活,体现农村特点,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使农民运动会更受农民喜爱。因此,农运会在项目设置上应继续沿着特色化的道路发展,并且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及时研究改进比赛项目的形式、器材及规则,使农民体育牢牢地植根于辽阔的农村大地。我们只有坚持农民体育与社会发展同步,不断改进创新,合民情,合民意,农民体育才会有生命力和吸引力[10]。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要注意现代体育与民族民间体育相结合,体育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相结合,体育与娱乐相结合。农运会的项目设置只有紧扣农业生产特点,体现农民特色,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发挥其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原本作用。

参考文献:

[1] 农业厅科教处.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我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情况的报告[J]. 河南农业,2004,(12):37-38.

[2] 陈晨曦,汪大昭. 农运会助推农村体育[N]. 人民日报, 2004-10-25.

[3] 记者.发展农村体育 提高农民素质[N]. 陕西日报,2000-8-1

[4] 记者.喜看世纪新农民[J].体育,2000,(1):22.

[5] 王捍东.第五届全国农运会的市场运作[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6):54-55

[6] 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24,(3):5-9

[7]YAHOO知识堂.全国农民运动会情况[EB/OL].省略.省略, 2006-7-8

[8] 周立.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的特色化和田径项目的特征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6):122-124.

[9] 肖春飞.把农村体育的快乐还给农民[N].新华每日电讯,2000-7-24

[10]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农民运动会情况的报告[EB/OL].www.省略,2000-11-14

上一篇:城市体育文化创新探析 下一篇:CBA、WCBA联赛篮球国际级裁判员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