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告诉我们

时间:2022-10-19 03:46:09

鲜花告诉我们

6月的大草原,俨然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绿油油的草原上,开满了朵朵艳丽的小花,黄的、红的、白的、紫的,点缀得草原如梦如幻。在草原最美丽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当年红军征服过的“日干乔大沼泽”。

“日干乔大沼泽”位于红原县瓦切乡北部,面积大约250万亩。70多年前,在这片苍茫无边的水草地上,一支衣衫褴褛拄着拐杖的队伍在艰难地前行。“高原寒、炊断粮”,饥饿、疲劳、烈日、狂风和暴雨折磨着他们孱弱的身体,无数英灵在这里化作美丽的鲜花,永久地盛开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但当我们到达“日干乔大沼泽”时,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片茫茫大草原,昔日险恶、贪婪和残忍的沼泽地只在尽头处还是一片轻易不敢造访的危险湿地,大部分地方由于水源渐少而成为连牦牛都可以尽情游走的草地。

1960年,红原建县,这片神奇而秀美的草原由敬爱的亲自命名为“红原”,意为红军走过的草原。建县之初的红原一穷二白,但贫穷并没有动摇勤劳勇敢的红原人民建设美好新生活的信心。沐浴着党的温暖光辉,这片大草原上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告别“日干乔大沼泽”,我们参观了位于红原县安曲乡哈拉玛村的牧民定居点。一座座一户一院的藏式小楼房,宽敞整洁的路面,标准化的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以及小卖部等,完全就是一处充满现代气息的村民定居点。村民泽尔多家的房子位于定居点的入口处,2010年,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和政府的补助款,修起了这座130多平方米的新居,从此告别了祖祖辈辈在草原上居无定所的生活。在他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的大幅画像。屋内,浓郁藏式风格的装修华美而低调,既保留了藏族民居的传统风格,又引入现代生活元素。如今,泽尔多家饲养着120头牛,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家里还买了拖拉机、小汽车,一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没有定居前,牧民们大多住在牛粪棚和黑帐篷里,没有蔬菜、没有电,到了冬天,一家老小只能‘猫’在棚棚里捱苦日子。过去的日子和现在的生活那真是没法比,如今牧民们不但住得好、吃得好,而且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哪里都是牧民们闲暇之余的好去处。”村主任格洛向大家介绍道。

除开建立牧民定居点,政府还给牧民们发放了新式帐篷,里面可以使用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使用起来方便灵活;由于大骨节病发病率较高,当地还采用异地育人、粮食兑换、移民搬迁等方法减缓此病的发生,取得明显效果。

今天,当我们行走在红军当年到过的大草原时,骏马奔腾,牛羊肥美,草原公路曲折蜿蜒、干净平整,新型帐篷似朵朵白莲绽放在千里草原,吉祥彩云缭绕幢幢定居新房。7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的草原已经远离了那段悲壮的历史,但红军长征那种永不磨灭的精神却永远陪伴着她。当年红军丢下的柳树拐杖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每到夏天,茫茫大草原上迎着太阳盛开的鲜艳花儿仿佛是在告诉我们: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后记:

10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了,这是一段短暂却让人难忘的经历。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境内的路程最为艰辛和危险,在这里,中央召开了5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追随着红军前进的步伐,我们探访了一个又一个红军到过的地方。

在理县桃坪乡佳山村,一座半山腰上的羌式建筑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住所,尽管陈旧斑驳,但当年生活的艰辛困顿仿佛历历在目;在黑水县泽盖乡芦花会议遗址,一个叫苏郎彭初的藏族人已是家里第四代遗址的守护人,到今天还保留着当年红军赠给他家的马鞍、布币;松潘县巴西乡巴西会议遗址尽管只剩几堵摇摇欲坠的老墙,但当时革命形势的紧张气氛仿佛余味犹存;在松潘县镇坪乡新民村,阿坝州还在世的唯一一个老红军尹全学向我们讲述了他长征的历程,尽管语言已不那么清晰,但可以感觉到,长征那段经历在他记忆里是如此地深刻……

由于路况和时间的原因,我们此次的行程并没有完全按照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顺序来进行,而是先从成都到理县,过马尔康,到小金,再从小金回马尔康到红原、若尔盖、松潘、黑水、茂县回成都。高山峡谷,雪山草地,一路上,红军长征的足迹依然那么清晰,红军长征的精神依然那么具有感染力。

行程虽尽,心潮难平,《长征组歌》之《过雪山草地》在我心头响起: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上一篇:触摸历史细节 倾听今昔故事 下一篇: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迥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