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承力索交叉互磨的成因与整治措施

时间:2022-10-19 02:54:37

【摘要】承力索是接触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承力索交叉互磨是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将直接导致承力索断线事故,直接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秩序。为进一步加强接触网管理工作,减少接触网事故,特别是减少承力索断线惯性故障的发生,本文重点研究了承力索交叉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接触网承力索互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接触网承力索交叉是接触网的一种常见结构。《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件第76条对接触网线索交叉有如下规定: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的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2。

目前,由于设计结构缺陷,运行的接触网设备存在大量承力索交叉情况,且多处承力索间距不足200mm,甚至存在交叉互磨严重安全隐患。为确保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下面就接触网承力索交叉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1.承力索交叉主要处所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形成承力索交叉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锚段关节闭口处;二是交叉线岔处;三是同一跨距内存在接触悬挂交叉下锚处;四是同一跨距内存在中心锚结下锚与接触悬挂交叉下锚处;五是接触悬挂穿越其它电化线路下锚处;

1.1 锚段关节闭口处存在二种情况:一是软横跨内锚段关节的闭口处。由于设计采用两支承力索使用同一型号悬吊滑轮悬挂在同一上部固定绳上,所以,两支承力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即使一支承力索因有转角导致悬吊滑轮与水平面不垂直,但承力索高度变化有限,因此在交叉处所两支承力索会发生互磨或间隙很小的情况。二是腕臂结构的锚段关节闭口处,由于在转换柱处非支承力索相对工作支承力索设计抬高大于300毫米,所以在两承力索交叉点处,两支承力索间存在200mm以上空气间隙。

1.2交叉线岔处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软横跨的线岔处。由于设计采用两支承力索使用同一型号悬吊滑轮悬挂在同一上部固定绳上,所以,两支承力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即使一支承力索因有转角导致悬吊滑轮与水平面不垂直,但承力索高度变化有限,因此在交叉处所两支承力索会发生互磨或间隙很小的情况。二是软横跨内的线岔处。由于设计采用两支承力索使用不同型号悬吊滑轮悬挂(高差50mm)在同一上部固定绳上,所以,两支承力索间存在50mm的空气间隙。三是腕臂结构的线岔处,由于在道岔柱处一支承力索相对另一支承力索设计抬高大于300mm,所以在两承力索交叉点处,两支承力索间存在200mm以上空气间隙。

1.3同一跨距内存在接触悬挂交叉下锚。由于两支承力索在转换柱与锚柱处的安装高度相同,两支承力索在跨中形成互磨和间距很小的交叉。

同一跨距内中心锚结下锚与接触悬挂交叉下锚处与上述情况类似。

1.4 接触悬挂穿越其它电化线路下锚处形成的承力索交叉。此种交叉两承力索间一般有一定空气间隙,但由于交叉点位于跨中附近,工作支接触悬挂的承力索在电力机车通过后上下摆动量能达到150mm左右,所以此种交叉两承力索间距小于200mm时,仍存在两承力索间打火烧伤情况。

2.承力索交叉的主要隐患及原因分析

承力索交叉主要分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两支承力索交叉互磨;二是两支承力索交叉处所,承力索间距小于60mm;三是两支承力索交叉处所,承力索间距在60-200mm之间;四是两支承力索交叉处所,承力索间距大于200mm。

2.1两支承力索交叉互磨

承力索在运行过程中因温度变化、风偏作用两支承力索会发生相对位移、互相摩擦导致机械性损伤断股、断线,此外,由于两支承力索交叉互磨,两承力索间会产生电流,存在两承力索接触点出现烧伤断股、断线的现象。

2.2 两支承力索交叉处所,承力索间距小于60mm

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对接触线产生太升量,电力机车通过后接触线会发生上线晃动,接触线通过吊弦会带动承力索发生上下晃动情况,由于两承力索间距较小,会产生承力索瞬间接触现象,在两承力索瞬间接触时,会因两承力索间存在的电位差或通过电流而产生打火现象,导致承力索发生烧伤断股、断线情况。

2.3 跨中两支承力索交叉处所,承力索间距在60-200mm之间

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对接触线产生太升量,电力机车通过后接触线会发生上线晃动,接触线通过吊弦会带动承力索发生上下晃动情况,由于两承力索交叉于跨中,此处,在受电弓通过时承力索上下摆动量较大,会产生承力索瞬间接触现象,在两承力索瞬间接触时,会因两承力索间存在的电位差或通过电流而产生打火现象,导致承力索发生烧伤断股、断线情况。

2.4 两支承力索交叉处所,承力索间距大于200mm

此种情况不会因电力机车通过等因素出现两承力索接触现象,承力索间始终保持空气间隙,因此,两承力索不会产生互磨损伤及烧伤现象。

综上所述,承力索交叉的主要安全隐患来自于两支承力索互磨的机械性损伤和两支承力索接触时的电气烧伤,且电气烧伤的危害十分严重。

3.承力索交叉的整治措施

虽然《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件第76条对接触网线索交叉有如下规定: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的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2。但是,该项措施未明确连接结构。目前,一般采用钢线卡子连接短接线的结构,此种结构存在以下两点缺陷:一是钢线卡子对铜材质承力索会造成机械损伤,降低承力索的机械强度;二是该结构不利于两承力索间的电气联通,当有电流通过时,经常发生过热烧伤承力索现象。

针对上述这种情况,结合设备运行情况,本着通过结构调整使两交叉承力索之间保持空气间隙,彻底消除交叉承力索磨损和放电烧伤隐患的原则,提出以下整治措施:

3.1软横跨内锚段关节闭口处和交叉线岔处所形成的承力索交叉点一般位于悬挂点5m以内,此处,电力机车通过时承力索的上下摆动量在50mm以下,因此,可将一支承力索悬吊滑轮改为特型悬吊滑轮(目前新线设计均采用此种措施),使两承力索间静态保持100mm以上的空气间隙,在运行过程中动态情况下的空气间隙大于50mm。

3.2 同一跨距内存在接触悬挂交叉以及同一跨距内中心锚结下锚与接触悬挂交叉。新线建设时尽量避免同一跨距交叉下锚,必须交叉下锚时,两承锚角钢设计是保持400mm的垂直距离,使两支承力索在交叉点处保持200mm的间距。对于既有线路存在的交叉,可以在交叉点处各安装一套防护预绞丝,并将两承力索用不少于70mm2的短接线短接,连接线夹使用并沟线夹。

3.3接触悬挂穿越其它电化线路下锚形成的交叉,可调整工作支承力索的高度,保证两交叉承力索间有200mm的间隙。

4结束语

为了保证接触网的安全运行,首先应该掌握接触网运行的客观规律,针对承力索交叉安全隐患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整治措施,提高接触网设备运行质量,以使其不出故障或尽量少出故障。另一方面,一旦接触网发生故障,必须迅速进行抢修,尽量缩小短中断供电时间,在最短时间内送电通车,最大限度压缩故障延时,保证铁路运输秩序。

参考文献

(1)于万聚.接触网设计及检测原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年

(2)黄元才.吴良治.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年

(3)赵世耕.接触网安全运行的研究.西安.西安科研所.1998年

(4)电气化铁道施工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年

上一篇:农村10kv配电变压器故障分析及防护措施 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