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 第2期

时间:2022-10-19 01:46:33

中国茶 第2期

30年前,小学老师教写作文,教给一个窍门:形容岁月,就说像茶一样幽远;形容感情,就说像茶一样甘甜;形容美丽,就说像茶一样醇香……30年后,自己的孩子上学,老师还这样教:形容岁月,像茶一样幽远……

仿佛时间是不动的,流逝的是我们;仿佛一杯清茶,便阅尽人间花开花落,富贵繁华。

茶,就是中国人最常见也最离不开的生活伴侣。探亲访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喝茶吗?”,还未来得及回答,一缕清香扑鼻而来,滚烫烫的茶早已端到你面前了。更有厉害的,会小心打开柜门,宝贝似的取出一盒茶叶,一脸神秘地说:“来,尝尝我的好茶!”

如今,中国茶已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说的是茶的清闲;“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说的是茶的悠远;“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说的是茶的醇香……

茶之文化

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7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中国人开始“饮茶”,应该在西汉以前。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后来发展到一般文人,且茶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后期出现了许多“文化茶人”。

到了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得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有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此后,茶成为民间礼节。

“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如果了解一下“茶”字在我国各地的发音,会发现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福州发音为:ta;厦门、汕头发音为:de;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为:chai、zhou、cha等。

茶水和茶器

茶水古来论茶者,无一不极重水品,好茶好水才能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曾详加论证:首先要远市井,少污梁;重活水,恶死水。故认为山中乳泉、江中清流为佳。而沟谷之中,水流不畅,又在炎夏者,有各种毒虫或细菌繁殖,自然不宜作烹茶用水。

一些茶人认为,天下之大,不可能处处有佳泉,故主张因地制宜,学会“养水”。如取大江之水,应在上、中游植被良好比静之处,于放半取水,经搅拌、沉淀、取舍而后烹茶。一些茶人主张取雪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中的“无根水”(露天承接,不使落地)。甚至有的人专于梅林之中,取梅瓣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来年用以烹茶。当然,现在我们泡茶,一般就没这么讲究了。

茶器中国人饮茶,最早没有专门的茶具,到唐代才出现。近代,紫砂壶深得人们喜爱,是因它优点很多:其一,惟紫砂壶能独发茶之色、香、味,用于泡茶,不会失却原味;其二,紫砂壶使用愈久,即使不放茶叶,将空壶注入沸水,也会发出醇郁芬芳的茶香;其三,紫砂壶久用其色泽必生光明,“自发暗然之光,人手可鉴”,此为“养壶”,凡饮茶者均乐善此道。

紫砂壶随着历史演变,其造型也有所不同。旧制紫砂壶,体重而色紫,外体光亮润泽,所留款识均为阳文印制。而新制之壶,则体轻色黄,性糟无光,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川蜡烫出来的,所留款识多为阴文刻制。以上要点,在购壶时应当牢记。

茶、茶水、茶器,各自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当它们产生关系,相互关联时,还具备“茶艺“更大的文化内涵,一缕清茶,真是谁解其中“味”!

链接:

神农尝百草发现“茶”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感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怪,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就这样,“茶”被发现了。

十大名茶,第一是鉴,第二是品,两者具备,才是个中高手

茶之品鉴

西湖龙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六安瓜片

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祁门红茶

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茶之冲泡

泡茶用水

名泉伴名茶。古人泡茶一是水要干而洁,二是水要或活而鲜,三是贮水要得法。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胺其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

水的硬度核查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化。软水易溶解茶叶有较成分,古刹味较浓。水中含铅量大时,茶叶变苦;酶含量大时,茶味变淡;钙含量大时,茶味变涩。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为软水,溪水、泉水、江(河)睡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泡茶器皿

如今的茶具通常地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托等饮茶用具。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欢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和盖碗茶。

配套的茶具:有放茶壶用的茶船(又名茶池,由盘形碗形两种);盛放汤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尝花时盛茶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茶用的茶时;防治茶杯茶盘(奉茶用)和茶托;专门存放茶叶用铁罐、陶罐木罐等储藏器具。

爱好者常在茶壶盖上刻上妙文“也可以清心”5个字,只要顺时针方向,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能成句,且意义完全相同,不失一种情趣。

泡茶用量

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比例在美北方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 每杯放茶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察和容量大小适中掌握比例,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一般,甚至更多。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需特别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链接:

“友茗轩”茶楼

“友茗轩”成立于2002年9月,面积200多平米,北临驰名中外的琉璃厂文化街,茶楼整体装潢为仿明清制式古香古色环境优雅、清静。清代风格的大厅,另外有中国明式的、日式的和欧洲情调的大、中、小包间,是聚友聊天、静读诗书、可品茗阔论的理想之地。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73号

你是不是我那杯茶

优雅、精致、清香……自古以来,天生丽质,才女佳人,被概括成四个字:一杯清茶。女人如茶,你信吗?

如一杯清茶,越是隔着岁月的帘影,越是令人沉醉,任何光鲜的、时尚的包装和色彩对她们都是多余的。

女人如茶,你信吗?人们常常把女人比喻为花朵:茉莉、玫瑰、牡丹、桃花……殊不知花虽美丽,却易凋谢,而茶回味长,每一杯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回味,因此,女人如茶,或者茶如女人,都会令深爱她的男人懂得“品读”的可贵,懂得“理解”的不易。

想到那么一个有月的晚上,“归来堂”里一对小夫妇,正在月光下品茗。女的才华横溢,每沏一杯都要作词一阕,男的博学多才,每听一阕都要回应一首。茶杯面前是泛着油墨清芬的诗卷,茶香伴着书香,以茶打赌猜书,品茶吟诗作对,那是一对多么和睦的夫妻啊!尽管第二天他们身边又会有成堆的琐事,茶的香味犹在,就要为生存作艰苦的斗争。茶淡了又沏,诗却越吟越多,也越吟越好,留在了历史中,落着李清照的名字。

这样的名字还有班昭、蔡文姬、卓文君、唐琬……到了近世,可以写下的名字有林徽因、张爱玲、苏青……而现代,这种“如茶”的才女似乎越来越少了,也许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的眼睛?那么仍可以找到张艾嘉、张曼玉、刘嘉玲等人的名字。而写作、演戏、唱歌三者皆长的刘若英,更是被人称作“奶茶”。

几千年后的夜晚仍有月光,一对中年男女相约来到某茶楼,他们衣着华丽,言谈有度,举止沉稳,都历经岁月的风霜,茶越喝越久,是不是茶香也醉人?男人终于借着“醉”意轻问:你是不是我那杯茶?女人微笑,不动声色,说:你猜?男人说:是。女人头一偏,说:你再猜?……

你是不是我那杯茶?据说,这是如今都市里“金领”们的最新情感表达方式。原来,不仅女人如茶,男人亦是,那些深沉久远、淡然若定的情愫,亦是。

刘嘉玲:

196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6岁迁居香港,后考入无线电视台艺员训练班。接拍了电视连续剧《江湖浪子》、《后生可畏》后,成为红星。她曾参加了“成龙班”,与成龙等合作,拍摄了多部惊险动作片。她出演了大量的电视剧,演技日臻成熟。

刘若英:

祖籍湖南醴陵,出生台北。高中毕业后赴美国修读声乐和钢琴演奏,并取得古典音乐的学士学位。除了表演、歌唱事业之外,刘若英亦从事文字创作,至今已出版了三本着作。有人评价,不算标准美女的刘若英,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

上一篇:在该爱的时候 我们爱火车了 下一篇:鸡蛋炒饭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