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研究

时间:2022-10-19 01:43:45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研究

摘要: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是城市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及工期,而市政道路路基质量控制的关键是结构稳定性、强度和水温稳定性,必须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才能保证质量。本文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路基质量 方法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embankment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road, the quality of it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st and time limit, and municipal road embankment quality control is the key structure stability, strength and water temperature stability, must through the ra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 strict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municipal road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words: road embankment quality method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要求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便利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市政道路施工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道路施工主体的路基施工更是不容忽视。另外路基工程具有工程数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因而及时正确地掌握路基施工要求及施工过程中的新工艺及新方法,对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障工程正常使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施工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稳定性

路基结构在整个市政道路工程中是荷载的主要承担者,需要保持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但是路基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和日积月累行车的重压,极易发生损坏,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原因作用下发生变形,损坏甚至是整体失稳坍塌等现象,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一定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对策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路基的安全。道路的路面靠路基来支撑,没有稳固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二)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行人车辆等荷载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及损坏,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充足的强度,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保证市政道路路基密实性,加强碾压来保障路基结构的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对路基开挖和填筑的情况要根据设计和实际情况经常检查,保证强度。 (三)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会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路基路面综合整治的原则。 二、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方法合理选择 当前,我国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所以,所采用的机械一定要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二)严格施工程序 一定要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的,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到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应做到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为:路堤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堤填(挖)方式路基压实。 三、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一)施工测量 在测量放线前一定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测,检查仪器是否损坏,精度是否达到标准,一切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实际的施工测量工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三点,施工测量技术操作是应注意:要做到认真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设计是否有误;为满足施工期间引用的需要,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测量误差要满足规范要求,必须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及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注意道路下面覆盖的管网路线,避免在施工中造成损失。

(二)路基土方施工工艺

路堤施工的基底,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基底地面所处自然状态,并结合设计对基底稳定性要求和路堤填筑高度等采取相应方法与措施处理。填筑前,按规定对基底范围内的地表杂土、树根等进行清除。路堤填方施工前28d,先根据填料及压实机的不同选择进行碾压工艺试验,据此选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铺厚度,以及压实机型、行进速度、压实遍数等。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结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约20cm-30cm的稳定层。 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压实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同时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压实的分层厚度、压实机具类型、碾压(夯击)遍数,均应视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断面形状,用土量、土方调配情况,合理地规定机械运行路线,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图据的进行施工。当土的含水量不够时,应该配洒水车洒水;而当土的含水量较大时,应该配翻晒机械翻晒并用压路机碾压。合理的组织及调备机构,是保证施工进程及质量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四、施工注意事项

(一)路基下处理

在路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下处理的设计要求,一般多为掺灰处理。进行下处理时应当小段开挖后小段回填,避免遭雨。当开挖到设计高程后,观察基底有无翻浆和弹软现象。当出现此种情况应果断处理,并及时提出变更得到监理人员验证。掺灰前要把生石灰泛熟,量不宜过大避免长久不用过性失效。而掺灰量不一定死守设计比例,当土质较好时应适量减少,当含水量较大时应适量增加。完成后的路段应及时进行下一层的施工,以免造成成品损坏。因此,在进行下处理时最该重视的是“快”和“透”。施工环节要紧凑快速,处理病灶要透彻无隐患。

(二)路基的施工

路基施工的技术含量低但工程量大,对天气情况要求较高。因此应该遵守“机群作业,小段成型”的原则,切不可拉大施工战线,分散施工人员和设备。做到施工一段成型一段。集中机械进行施工,工程量不宜过大,以当日完成最佳,这样,需要一个严密的施工安排和具有成熟的施工经验的管理。

(三)雨季施工

当雨季进行路基施工时,是每一个施工人员头疼的事情,因为路基施工在东北的最佳施工期是秋后冻期前,首先,要确定土场的位置。当开始集土时,应把土集放在地势较高处,并尽量形成大堆,具有相当高度。白灰不宜一次进场过多,最好采用白灰池进行消解,消解后的白灰集成大堆存放。拌白灰土时要一次完成一遍,如遇下雨应用未拌的土予以覆盖,并及时使用,当路基施工时遭到雨害时,必须充分晾晒后方可施工,基坑不可有水,基底不可潮湿。在施工前挖好排水沟,做好排水措施的准备。被雨淋过的成型路基,严禁通车和施工,施工便道的修筑,应在施工前完成。因此,在雨季进行路基施工时,关键是在于“准备”,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五、结论

道路路基施工是整个道路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其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程度,稍有偏差对整个工程埋下质量隐患。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胡慧娟.浅谈改良河细砂铺筑市政道路基层的施工工艺[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1)

[2] 章清涛,邢锋,吕彬.冲击碾压技术在河南许禹高速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0)

[3] 康新华.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的研究[J]. 广东科技. 2009(06)

[4] 王军智.某高速公路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J]. 广东科技. 2008(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与发展 下一篇:关于城市交通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