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君坛畔水,吃摘小青茶

时间:2022-10-19 01:20:13

身在缥缈群山,一路都在追踪野茶。可世间许多事,偏偏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茶也一样。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患得患失之际,眼前突然一亮:水月溪畔,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

大喜过望,情不自禁,围着茶树雀跃起来。一边举起相机拍摄,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推测这是一株有年头的“土茶”,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叶色黛绿,叶片肥厚。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忍不住轻撷几片初展芽叶,细细咀嚼,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前者清鲜清脆,有柔嫩水感;后者则口感锐涩,内劲坚韧,仿佛有难驯之野味。但妙处随即而来,回甘沁若游丝,清凉可人,爽极。 文章内容:

陶醉间,又到墨佐君坛。此坛建于汉代,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据《洞庭实录》等志书记载:东汉延平元年(106),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坛上有池广约半亩,池下水分南北,百步外有著名“吃摘”,古谚曰:“墨君坛畔水,吃摘小青茶”。

原先的坛子在清代已毁,而如今的墨佐君坛系重建,前有九曲旧石桥,坛中还供奉了茶圣陆羽石雕塑像。围廊内,则从右至左,按年代为序,分列了古今名人颂咏西山、碧螺春的诗词碑刻共九块,均为2006年新刻。

随着游人一起进入,见坛中央有一尊肃穆的石雕陆羽圣像。走近瞻仰,发现此像不仅大异于历史上传世极少的羽仙道影,还和湖北天门、浙江湖州及其他各地的陆羽塑像风格迥异。这尊塑像头顶纱帽,瓜子脸,山羊胡,眉紧目深,神情凝重,隐含几许忧虑。但着装竟颇似官服,双手握着腰间玉带。这引起了笔者的探究兴趣,且先看《水月坞重立茶圣陆羽碑记》,摘要如下:

唐至德二年(757)三月,经好友皎然和尚介绍,时年二十五岁的陆羽与诗人刘长卿一起到太湖西山考察茶事,找到包山寺方丈维谅和尚,经维谅介绍,前往水月寺,到寺旁洞庭山产茶历史最早的墨佐君坛边采茶品茶,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也慕名来访,并写下了《陆处士羽》诗。从此,水月坞的水月茶(小青茶)逐渐闻名于世,唐宋两代被列为贡茶,为洞庭碧螺春的前身。

暂不论上述内容明显存在的疑点,对照陆羽《茶经》“八之出”里有关苏州茶的评述“浙西……润州、苏州又下,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与金州、蕲州、梁州同。”显而易见,当时的洞庭山茶还是被归类于“下”的,即便这段文字初撰于陆羽来苏州前,以羽仙流寓江南大半生中与姑苏吴地的渊源,他若品尝过西山小青茶后,推测会在《茶经》定稿前进行更正与修订,而不会留下苏州茶品质为“下”的千古遗憾了。

上一篇:话说前列腺炎 下一篇:若歌如诗的《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