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肇事,怎么赔

时间:2022-10-19 01:10:25

从事网约车运营的车辆应当登记为客运车辆,在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不久前,浙江首例滴滴车主延误出行案在法院开庭审理。原被告最后同意调解,滴滴打车所属的小桔科技公司和司机分别补偿乘客施女士4000元和1500元。

网约车方便出行,但安全隐患也比较多。今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因网约车的法律地位模糊,网约车平台的责任承担规则亦不清晰,发生纠纷后大部分人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选择法律途径解决。

暂行办法施行后,网约车取得合法地位,一旦纠纷发生,原告可以追究网约车平台的法律责任吗?

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根据该规定,在涉网约车的交通事故纠纷中,网约车平台公司确有可能成为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但是,对于网约车致第三人损害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是承担与传统出租车公司等同的替代责任,还是与网约车驾驶人分别承担侵权责任和补充责任呢?对此,实践中仍未达成共识。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孟强表示,问题难以一概而论,因为实践中网约车类型较多,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对于网约车公司自己招聘司机、自己组建车队,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提供用车服务的,例如首汽约车、神州专车之类的网约车公司,用户是与网约车公司签订了承运合同,由网约车指派司机进行运输作业,司机也是网约车公司的雇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在这样的情形下,网约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致人损害的,应当由网约车公司对外承担赔偿责任,事后可以根据其与司机之间的劳动协议进行追偿。

而利用互联网平台对用车需求和车辆信息进行处理,进而撮合促成距离最近的用户和车辆达成承运合同,孟强认为,在这一类型的网约车服务中,因为司机是否接单完全自愿,并不完全受网约车公司的指示、控制、监督和管理,也不从网约车公司获取固定劳务报酬,因此司机并非网约车公司的雇员。在这种网约车情形下,用户是与司机直接成立的运输合同,司机一旦出现侵权行为,由司机自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发生后,找所投保的保险公司买单,一般的车主都是这个思路。保险公司会为专车、顺风车事故买单吗?

南京市民韩某瞧准租车市场,将自家闲置的私家车交给汽车租赁公司,每月可获得5000多元租金。可是韩某没想到,自己的车被出租后发生交通事故,租车司机将一名电动车驾驶员撞成十级伤残。根据交管部门认定,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伤者因此要求对方赔偿六成损失,共计14万元。因为一直索赔未果,伤者将韩某、租车公司及保险公司共同告上法庭。二审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韩某变更车辆用途时并未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一般均有如下约定:“被保险家庭自用汽车、非营业汽车从事营业运输等,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保险人,否则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暂行办法,从事网约车运营的车辆应当登记为客运车辆,在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这应当成为网约车车主的一项义务。

上一篇:他们用疯狂诉说真实 下一篇:农业院校依托实践技能竞赛平台的复合型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