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之难 第12期

时间:2022-10-19 01:07:07

正确的变革时机应当是组织内悄无声息冒烟之时,也许就是企业快速成长、产品大卖之际。

对企业而言,要想基业长青、永续发展,变革是不二之选。但问题是,没有多少企业能获得成功,“不革新等死,一革新找死,乱革新早死”,相对而言,最安全的选择还是――变革?噢,慢慢来吧。

这可能也是大多数组织管理者的惯性思维。他们内心极度渴望创造成就、追求卓越,然而,他们更害怕失败,恐惧因改变带来的无所适从。在罗伯特・凯根和丽莎・拉斯考・拉海看来,这就是“变革免疫”。在2001年出版的《我们如何才能改变我们的工作》(How the Way We Talk Can Change the Way We Work)一书中,凯根和拉海首次提出“变革免疫”这个概念。

如今,凯根和拉海再度联手,就“如何将变革进行到底”给出了方法论上的建议。在新作《变革为何这样难》中,他们希冀建造成功的学习平台,从当初的诊断免疫转向克服免疫,帮助人们获得细致的提高和变革。

在书中,他们提出为了实现真正的变革和发展,领导者和组织文化必须采取“发展的姿态”。所谓“发展的姿态”意味着需要具备以下7种关键的品质:第一,它承认存在“青春期之后的生命力”,成年期也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第二,它认同技术性事务和适应性事务之间的显著区别;第三,它认可并培养个人的内在成长动机;第四,它假设意识模式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进度也不会平衡;第五,它认为意识模式塑造了思维和感觉,因此意识模式的变革需要涉及头脑和心智两个方面;第六,它认为单独的意识模式变革或行为变革都不会引起彻底改变,但是为了引起对方变革,必须采用每一种方式;第七,人们在改变固有的意识时需要冒各种风险,它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感。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造访彼得・德鲁克,两位管理名家就变革议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讨论。彼得・圣吉问:“为什么变革这么难?”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无法管理变革,也不能仅仅只是应对变革,而是必须领先变革。”德鲁克的意思是,组织在变化中,首先必须接受变革的事实,其次要创造组织对变革的接受力。更重要的是,组织必须进行“有系统的舍弃”。

舍弃毕竟是困难的。就像凯根和拉海在《变革为何这样难》中提到的那样,对组织领导者来说,变革意味着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有太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同时,还得舍弃已经成为某种路径依赖的做事方式和思考方法。

当年,通用杰克・韦尔奇上任之初,即积极推行变革,他把目标定位由追求“规模大”改为创造“价值高”。同时,韦尔奇摆脱了“亡羊补牢”的传统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未雨绸缪”的领先变革做法。韦尔奇还奉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经营理念,提出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若非属一属二,就没有经营下去的必要。因此,通用除了保留最具价值的核心事业外,其余的一律进行清理、关闭或出售。韦尔奇颠覆性的变革最终让他得到了“中子杰克”的称号。

韦尔奇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不是个纵火狂,我只是站在观测台上,看见了袅袅上升的浓烟”,其实他点到了何时需要变革的问题。组织内部从冒出丁点儿烟雾,继而形成星火,转成烈焰,直至焚烧殆尽,这进程通常会持续不短的时间。但真到了燎原之时,变革已经为时太晚。所以,正确的变革应当是组织内悄无声息冒烟之时,也许就是企业快速成长、产品大卖之际。可以想象,此时没有多少人会察觉到变革、创新的需要,而这就回到了《变革为何这样难》所探讨的主旨。

上一篇:一分钟,拿下订单 下一篇:怎样读《商业模式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