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贫困地区农民信贷需求的思考与设想

时间:2022-10-19 12:23:25

满足贫困地区农民信贷需求的思考与设想

贫困地区的农民存取款难,向金融机构借款更难。

一、目前宁蒗县的存在的现象

现象一:宁蒗县某乡某村的一位农民,外出打工几年后,在外学到了一门技术,积累了一些资金,回到家乡后,打算在家乡开一家五金修理店。但资金有些不足,在多方的筹措下依然需要向银行借款。经过一番周折,最终没有在宁蒗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借到钱。“五金修理店”无法办起,只好又回到大城市打工。

现象二:宁蒗县某乡某村的一位烤烟种植户,因烤烟规模的扩大,需要购买一台农用运输车,多方筹措,资金不足两万元,向金融机构借款,无果而终,最终只好作罢。

上述两个案例中向银行借不到款的原因:一是因为没有找到吃财政工资的抵押人和担保人。二是贷款需要夫妻双方到场进行签字,因借款人的妻子在外打工无法及时回来,所以没有办成。目前宁蒗县金融机构对农民的信贷产品均需要一位吃财政工资的人用工资作为抵押,个人为其担保才能办理贷款。宁蒗县政府层面对农村提供的扶贫贴息的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均以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为前提。换而言之,就是只要金融机构按其贷款原则发放贷款后,以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合同进行相关的补贴。

二、问题的提出

谁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怎样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信贷需求?

当前农民信贷需求强烈的原因:

(一)农民对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

我们国家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在中国任何大城市的每一个建设工地、工厂、都有我们的农民工繁忙的身影;每一个大城市的角落里都会有我们农民工生活的临时住所。每一个辛勤打工的农民工,生活的大城市在他们心中城市不是他们的家,只是为生计而在的临时的住所,因为他们知道目前的情况没有足够的条件能使他们长期生活在工作的城市,能在家乡挣钱养家是他们大部分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农民是所有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最为稳定的群体。因为农民有了一点储蓄是对子女、整个生活长期打算,通常不会经常使用,更不会进行投资股票、基金、房产等活动。但这是这样的群众需要贷款时却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党的十提出: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力度,以逐步城镇化为实现途径,切实提高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当前,贫困地区的农民有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首先党的富民政策有利于农民朋友自我发展;其次农民兄弟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有了一技之长。农民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同样需要其他人员、行业一样得到金融的支持。但现实情况下,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是缺失的,贫困地区农民向银行借款的难度比较大。

(二)普惠制金融的供给不足

当前贫困地区金融提供的是商业性的金融,金融机构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是商业性金融的追求目标。宁蒗县金融机构对农民发放贷款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农民没有抵押物。住在城市里的人自己的住所可以作为房产进行抵押,但作为农民最大的资产或者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房屋是没有抵押资格,这是农民借款最大的制约因素,同时农民没有向公务人员或者企业职工一样有固定的工资作为保障,这样的条件制约了金融机构向农民提供基本信贷服务。

(三)怎样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信贷需求

是要使农民致富,找到一条长期有效的致富路子,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这样的发展才是长久之策。解决农民发展的长久之策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至少能有一种制度能使普通农民享受普惠的金融服务应该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目前宁蒗县金融机构满足农民信贷需求的有益探索

(一)以旅游地区“宅基地”为抵押的抵押贷款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泸沽湖景区农民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从2003年开始尝试以“宅基地”为抵押的贷款。到目前为止,共向泸沽湖景区周边的农民发放了190笔贷款,金额近4000万元,目前运行良好,10年来不良资产率仅为0.58%。

(二)以烟草公司或者当地政府公职人员工资作为担保集中向宁蒗县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

烟叶收购后,支付烟农的资金优先支付贷款。目前这项业务每年发放近600万元,推动整个县6000万元的烤烟产业发展。使烟草公司、当地政府、银行、农民多方共赢的好局面。

上述宁蒗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的贷款是在现实条件下,根据农民对信贷资金需求,创新开展的一种信贷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是两种信贷模式其受众面比较窄,就目前的制度而言,商业银行不宜推广。“宅基地”抵押贷款仅限于宁蒗泸沽湖景区内具有旅游开发前景的农户;烤烟贷款也仅限于种植烤烟,而且当地政府和烟草公司确认下才能实现。要全面解决普惠的农民的信贷需求问题,还必须从顶层的制度设计全面解决。商业性金融来履行普惠金融的制度和思路无法解决贫困地区最广大农民的信贷需求问题。无论是农村信用社改革或者是农行设立的“三农事业部”以及村镇银行从实践结果都要没有根本解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问题。

四、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基本金融服务的初步思路

(一)设立专门的银行问题

中国应该设立一家,中国农民互助银行(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自己的银行),在顶层上设总行,在省市设分行,在地市设中心支行,在县市设支行,在乡镇设营业所,在行政村设营业店,在所有权上只能是公有性质。把这家银行确实办成只解决乡镇和行政村基本金融服务的银行,确实办成基本上能解决在中国农村普遍兴起的各种各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的银行,确实办成基本上能解决占中国总人口60%以上的底层国民的有效信贷需求的银行。

(二)从制度安排上解决农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可抵押的问题

当前制约农民,或者从商业金融制度要求上,只有农民的住宅和自留地能像城市中的住房可以进行有效抵押,或者对农村承包地可以进行自由的流转,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城镇化过程中资本的货币化问题和对信贷资金需求的制约因素。这样的制度安排将实现农民的升级转型,释放出巨大的活力积极推动城镇居民化建设的步伐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当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农村“林权证”、“房产证”、“集体土地使用证”三证的有效转让和抵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基本解决农民无抵押品的问题。

(三)实质性加快农村地区“信用村、镇”的建设步伐

无论是何种金融提供农民普惠的金融服务,必须有一种最基本的前提是需求和供给都要双方都要必须以“诚实守信”为前提。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以建设“信用村、镇”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人民银行正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建设步伐,一些地区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贫困地区对这项工作建设显得尤为突出。建立“信用村”是一个长期和较为复杂的社会管理工作,单是金融系统的推动是比较困难,有效发挥当地政府的积极作用将是成功的关键。贫困地区政府应该将这项工作纳入考核下级政府内容,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的建设。贫困地区“信用村、镇”建设步伐的进程将有效推动脱贫致富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四)建立和完善农民“三证”抵押和流转的机构和制度

贫困地区应当建立与“三证”抵押和流转相应的机构,实质性地为农民的抵押物的登记、评估、转让等工作,使贫困地区农民的最基本的资产成为有效的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化的生产流通环节。

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课题组组长:周继明

成员:刘永华 杨建华 荀国龙(执笔)

上一篇:喜剧电影与产业化发展 下一篇:浅谈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