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 第3期

时间:2022-10-19 11:21:42

历史有时非常吊诡。比如说隋炀帝和唐太宗,多像啊。什么像呢?首先,身份像。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出身于所谓关陇贵族集团,更令人叫绝的是,唐太宗的奶奶居然是隋炀帝母亲的亲妹妹,唐太宗见了隋炀帝,还得乖乖叫一声表叔。第二,经历像。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老皇帝的二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大统的惯例,谁都没有资格接班当皇帝。不过,这两位皇子都功勋卓著,野心勃勃,不肯甘居人下,隋炀帝搞了个仁寿宫变,让老爹杨坚死得不明不白;唐太宗更是搞了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让老爹李渊退得明明白白。两人当皇帝的来路,都不怎么正。第三,理想像。两个人都志存高远,干活儿也都兢兢业业。唐太宗勤政自不用说,隋炀帝也忙得四脚朝天。隋炀帝在位一共十四年多,在西京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呆的时间不足五年,其余时间都在路上东奔西跑,足迹踏遍大隋的山山水水。可是,就是这么极端相似的两个人,日后评价却是天悬地隔。唐太宗成了明君中的明君,贞观之治,流芳千载;而隋炀帝则是暴君中的暴君,身死国亡,遗臭万年。

原因出在哪儿?两人有三点相同,还有三点不同。第一,对老百姓的定位不同。隋炀帝对老百姓的定位是什么?是工蚁。建东都、挖运河、修长城,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当时全国人口总共4600万,被他征发兵役劳役的竟然累积达到3000万人次,这不是要命吗!一个工蚁自然命贱,说踩死就踩死,可是,4000万工蚁都发怒了呢?这就是隋末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有一个名词叫土崩。第二,对官员的定位不同。隋炀帝对官员的定位是什么?是走狗。他有一句高论非常知名:“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今天提意见,明天见阎王。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皇帝听不进意见,当然也就没法修正自己的错误,小错会酿成大错。更重要的是,一个官员,只能领俸禄,不能说真话,这和吃喝不愁、但只许摇尾巴的宠物狗又有什么区别呢!隋炀帝不让官员说话,官员们也就无从产生对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一旦局势动荡,不仅不会维护国家利益,反倒生出几许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这不就是隋末遍地可见的统治集团内部造反吗!在历史上,有一个名词叫瓦解。第三,对自身欲望的控制能力不同。隋炀帝有什么欲望?不是笔记小说给他栽上去的——隋炀帝一生一共两位夫人,五六个儿女,在封建帝王里真算是清心寡欲,大概仅次于他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老爹隋文帝。他有比这更大的欲望。什么欲望呢?唐朝人总结得好:“轥轹轩唐,奄吞周汉,子孙万代,人莫能窥。”为了实现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字第一号皇帝的大欲望,隋炀帝可是拼了命。从他即位到大业八年第一次东征高句丽,一共8年和平时期,隋炀帝竟然兴修了22项大的公共工程!他往前飞奔,也逼着老百姓跟进,谁若是跑不动,他就拿鞭子抽着你跑。国家高速发展,老百姓却不能分享幸福,这样的局面,又怎能持久呢!

反过来看唐太宗。在唐太宗眼里,老百姓是什么?是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然水有那么大的劲儿,就别轻易激起风浪。有了这样的警惕心,他就知道轻徭薄赋了。官员是什么?是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就可以从谏如流了。自己的欲望是什么?是魔鬼。他说:“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一个君主,不仅要节制穷奢极欲的欲望,还要节制建功立业的欲望,至少,要把这种欲望放在老百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超出了人民的承受力,连政权都保不住,还怎么能够建功立业呢!

就是这三条不同,最终决定了唐太宗和隋炀帝的命运和历史评价。那么,为什么两个有着共同血脉和文化基因的人会做出如此不同的选择呢?此无他,隋朝忽喇喇如大厦倾的结局给了唐朝统治者当头棒喝——人类永远可以以史为鉴。

上一篇:水电行业:并非市场化越高越好 下一篇:氢能源产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