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理 以情促学

时间:2022-10-19 11:16:33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感情丰富的课文,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点,挖掘情感因素,借助情感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从而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获得情感熏陶?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情感教学 以情导学 品味情感 抒情促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大量感情丰富的课文,这些课文凝聚着作者或爱或恨、或喜或悲的情感,是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熏陶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如何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融情于课堂,以情促学?本文以《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谈谈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抓住情感点,以情导学

情感题材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如何抓住情感点,以情导学,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悟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获得学习的动力?

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面对这篇反映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课文,教师如何抓住情感点,让学生在情感的影响下,快速切入文本,在揣摩语言中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以下是教师导学环节片段。

师:同学们,黑板上这个字读作什么?

生:亲。

师:你们知道这个“亲”可以组成什么词,它们表达了什么含义吗?

师生共同谈谈对“亲”的理解。

教师课件展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片段,让学生再次谈谈对“亲”的理解。

师:通过这些事例的展现,让我们看到同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情谊。所以,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亲人不仅局限于有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的人。

师:接下来,让我们看大屏幕上的这几幅照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看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好多人无家可归。

生:好多儿童失去父母,成了孤儿。

生: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消失。

生:我从图片中看到了战争胜利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场面。

师:是啊!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痛苦,这节课,我们要回顾的是发生在60多年前的一场战争,刚才的图片展示了战争的一个情况及战争胜利后,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的感人情景。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主学习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和学生谈谈对“亲”的理解,从而为抓住情感关键点埋下伏笔,接下来,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深深的情谊,学生在情感的影响下,能快速进入文本。

二、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情感

小学阶段,字词句的学习和积累是一个教学重点,情感的领悟离不开对词句的理解,教师要结合课文,寻找情感关键词句,让学生品味语言,获得对课文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文中出现了“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这些词语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本的情感?以下是本课第一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想想自己的体会。

生:“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个句子,让我看到朝鲜人民同志愿军深厚的情谊。

师:读了这句话,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到底是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呢?

师:请同学们再次深入第一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生:“是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教师抓住“带、冒、穿、顶、送”这些词,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情感,并引导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

师:我们该用怎样的情感朗读这个句子呢?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明白课文是怎样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描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深厚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有助于学生获得阅读方法,在品味中感受文本的情感。

三、整体品读,熏陶情感

文字本身没有情感,是人在生活体验中赋予了它感彩,收录于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是作者情感反复锤炼的结晶,在字里行间深深地渗透着作者感人至深的情感,只有深入品读它,读懂它,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产生共鸣。读是走进作品最原始、最有效的方式,如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积淀语感、获得情愿的熏陶?

学生和教师一起初步学习完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通过深入品读,感悟作品蕴含的情感。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八年的血雨腥风,八年的峥嵘岁月,在这片土地上,凝聚着不似亲人却胜似亲人那血与肉的深厚情谊。课文为我们再现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些发生在战争时代的平凡故事,令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拿起手中课本,感受作品的情感。

(学生再次品读课文。)

师:再次读了课文后,你有怎样新的感受?请结合课文说说。

生:当列车缓缓离开时,我看到了……

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已经对课文形成初步的情感基调,教师再次引领学生深入品读课文,让学生在品读中“潜心会文”,以整体的角度把握文本的情感,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内心世界有新的感悟,从而在“读”中培养语感,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在“读”中迁移运用、熏陶情感。

四、升华情感,抒情促写

当学生和教师通过品语言悟情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获得语言文字的积累后,以情感为基调的阅读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升华情感,教师还应该再次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延伸课文,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等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如当学生学习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回归整体,感受“亲人”。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是经过战火洗礼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说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当志愿军战士即将离开朝鲜时,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请结合文中的人物,选一个角色,以他们的口吻,写一个片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回归了整体,通过说一说,再次感受了“亲人”,最后,让写生通过写一写,再次升华课文的情感,从而既让学生全面领悟课文,又提高习作表达能力。

总之,情感教学是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作者笔下的作品都有其特别的精彩之处,教师要抓住作品中富有灵性和耐人寻味的语句,积极搭建阅读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地品读,让学生在一次次语言实践中积淀语感,品文悟情,以情促学,从而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下一篇:浅析汽轮发电机氢油水系统的异常状况及处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