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通用柴胡配成方

时间:2022-10-19 10:46:06

柴胡,味微苦,性微寒。中医学家对本植物有个共同的看法:柴胡能解表和里,升阳透气,疏肝解郁。柴胡配合香附,能行气止痛,尤其是医治妇科血症。柴胡配合木香,能疏散脾胃湿气,尤其针对肠胃气滞不通。柴胡配合川楝子,能人肝胆经络,攻打肠道、胆道、胆囊之蛔虫……柴胡以疏散为主,配合它用,治疗的指向多而广。因此,用柴胡配制命名的方剂,数不胜数。

小柴胡汤,原方配伍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疾病中的寒热往来症状。本方具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功,合乎治疗现代医学所谓感冒初期的症状。用量通常为柴胡9克、黄芩9克、人参3克(切细、冲汤药服,也可用党参9克代替)、半夏9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一剂,三剂为个疗程,多数见效。如果伤寒病程转为胸胁痛、呕吐,伴肠胃症状者,则以大柴胡汤治疗。大柴汤方中有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方中的小柴胡汤原有药用量不变外,再加芍药9克,枳实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通常服用一、二剂为疗程。见效者多在目内,神速颇快。本方针对类似肠胃型感冒,是历代所常用。宋代名医庞安时在其《难经辨》的书中记载:“每遇伤寒伴有肠胃之疾,用张仲景大柴胡汤加木香(9克)治之,是立竿见影也。”接着,有柴胡加芒硝方,此方有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半夏、大枣、芒硝。方药针对里热下痢,灼热,腹痛,小便黄赤等症,均有疗效。翻阅过《古今医统》的同仁者都知道,明代名医徐春甫,善用此方的柴胡9克、黄芩9克、人参3克、甘草6克、生姜10片、半夏9克、大枣10枚、芒硝15克(冲服),治疗湿热痢疾,比白头翁汤(白头翁6克、黄柏9克、黄连9克、秦皮9克)疗效快。他认为芒硝性寒,能滑又泻,具有清退阳明大肠经湿热之功效。如患伤寒病发七八天,出现胸闷心烦,神志亢奋,高热的病人,张仲景的治疗经验是用柴胡加龙胃牡蛎汤,方中有柴胡9克、龙骨30克(捣碎)、黄芩9克、生姜5片、人参3克(切细片,冲服)、桂枝3克、茯苓15克、半夏9克、大黄9克(后下)、牡蛎15(捣碎)、大枣10枚,水煎服。如伤寒病发六七天,虽然已经发汗,但出现胸胁满闷,心烦,病程还在少阳经者,张仲景的治疗则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有柴胡9克、桂枝3克、干姜3克、栝楼根15克、黄芩9克、牡蛎15克(捣碎)、甘草6克。水煎,温服为佳。而柴胡疏肝汤,方中用有柴胡15克、赤芍15克、香附9克、枳壳9克、陈皮6克、甘草6克。配伍的药品虽然不多,但张仲景运用柴胡疏肝理气,赤芍活血行气,使气血通畅,肝气无滞,再合用枳壳、陈皮,疏理脾胃,甘草调中,符合辨证施治,用药哲理。所以,针对治疗胸胁痛,胃胀、胃疼疗效佳。一千多年来,中医界都在重用此方。

现代中医以柴胡为主组成方,治疗月经不调:有柴胡9克、当归12克、白芍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生姜6片,水煎服;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有柴胡9克、白芍20克、生大黄(后下)15克,黄芩9克、胡黄连9克、木香9克、延胡索12克、芒硝9克(冲服),水煎服;治疗胁痛或肋间神经痛:有柴胡9克、枳壳9克、白芍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治疗单纯性胃炎(肝胃气滞型):有柴胡9克、白芍9克、郁金9克、香附9克(醋炒)、木香9克(后下)、延胡索15克、金铃子9克、香椽皮9克,水煎服;泛酸加煅瓦楞15克,暖气无酸加乌梅3克;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有柴胡9克、姜半夏、木香、生大黄各9克,郁金15克、板蓝根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9克,水煎服;治疗无黄疸肝炎(气滞型):柴胡、当归、白芍、郁金、山栀子各9克,板蓝根、夏枯草各15克,枳壳6克,水煎服。以上的疾病方药,是社会上所公认的有效方药,值得家庭病人参照和使用。

上一篇:养血安神保健良药一龙眼肉 下一篇:春天锻炼莫忘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