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19 10:41:18

《项链》教案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心理描写及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品位小说情节,鉴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3.培养想像力,发展创造力,续写小说。

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虚荣的危害;挖掘小说的主旨。

教学的重点、难点:

评价玛蒂尔德这一人物;探究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培养小说鉴赏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问题的另一方面,凡是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暧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天我们来学习《项链》。在这篇小说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感知小说:学生自由阅读小说,感知小说内容。

三、情节品味

1.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这篇小说的结局?

明确:佛莱思节夫人,点名玛蒂尔德所借的钻石项链是假的。

2.这个结局,出乎大家意料吗?

(1)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怎样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贪慕虚荣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十年艰辛项链是假

3.这个情节合乎情理吗?

教师导语:前文有三处暗示项链是假的:(1)借时,女友很大方;(2)还是,女友竟未打开;(3)买时,老板的话说明并非原配卖出。

4.这种结尾的艺术魅力是什么?

明确:文似看山不喜平,波澜起伏的情节,言已尽,意无穷,强烈讽刺了爱慕虚荣。

四、描写与欣赏

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认为心理描写最为成功的一段,并分析探讨成功成功的原因。

2.教师举例点拨:《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是其性格发展的过程。

(1)“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生”,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她生活在把女子当作花瓶、的社会,是那个社会对她的毒害。

(2)“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虚荣心。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3)“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苦生活了。……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写出了女主人公性格:善良、诚实、坚韧。这一点过去常常被忽视。

(4)“她要上前去跟佛莱思节夫人说话吗?……为什么不呢?”写出了女主人公已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心态平和、自豪,心理已经成熟了。

五、精彩回顾

本节课的要点为:

1.精妙的情节构思,言已尽,意无穷,强烈的讽刺了爱慕虚荣。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既是心理变化过程,也是性格发展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情节构思精妙的表现是什么?

2.心理描写最精妙的地方是什么?

二、人物探究

玛蒂尔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1.教师用课件出示有关材料

“诚实守信”观。有借必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毅然决然决定赔偿。

“勤劳坚强”观。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通过劳动赔偿可怕的债务。

“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没有出卖灵魂和自己,纯洁高尚。

“热爱生活”观。遇天大的挫折,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2.教师点拨

三、悲剧感悟

爱梦想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项链是假的

批判(爱慕虚荣)讽刺 同情 赞扬(坚强诚信) 强烈讽刺

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认为?

教师提示:其悲剧是必然的,既是她性格决定的,更是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判,同时,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推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更重要的是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

四、拓展创新

请你合理想像一下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后的情况,200字左右。

教师提示:想像要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

板书设计

项 链

爱梦想借项链丢项链 赔项链项链是假的

批判(爱慕虚荣)讽刺同情 赞扬(坚强诚信)强烈讽刺

上一篇:生活让数学生动 数学让生活精彩 下一篇:从圣.迪奥看服装品牌的终端视觉形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