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股市风险社会化的渠道

时间:2022-10-19 10:40:02

切断股市风险社会化的渠道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诞生的证券市场,如今已成了计划和行政干预最强的领域。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依证券市场的本性,要求其必须是最自由化、最市场化的,可中国对证券市场的控制却是最严的,管的最死。中国证券市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垄断,而且主要是国有垄断,不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还是交易场所。

现在,证券公司的问题是全行业亏损,财务状况良好、正常经营的公司可能不到十家了。

证券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国内证券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证券公司,这类公司的管理层往往只对任用他们的行政权力负责,不对股东负责。市场环境好时,券商通过自己捞钱、给关联方送钱、大手大脚的花钱、发奖金分钱的方式,把公司应该积累的利润浪费掉。当市场环境不好时,证券公司就会揭开关系户的“老鼠仓”。所以,不解决国有券商的垄断问题,即使国家现在给问题券商“买单”,以后还会痼疾重返。

2001年11月23日,证监会下发《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民营企业参股证券公司打开了大门。2002年8月18日,民生证券作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券商正式成立。此后,国内证券业掀起了民营企业大举参股证券公司的浪潮。

但从2003年12月以来,民营券商不断暴露问题。此中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视的体制是,当进入渠道只能通过兼并方式进入证券业时,原公司几个亿的亏空就成为民营券商的梦魇,这样,难以补巨额亏损的券商就会想歪招,增大亏损,抽钱走人,把更大的烂摊子还给了政府。

要解决券商的问题,就要放松管制,同时加强监管。放松管制,就是放开证券公司的审批权,有意愿、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来做。如果新生的证券公司可以轻装上阵,正常经营, 就可以改善证券业的生态环境,使其余的证券公司或者在竞争中改善行为,或者被淘汰出局。

应当以5000万元作为资本金底线要求,让众多的民营中小券商进入市场,使得资本市场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大中小券商各得其所。没有中小券商的荒漠上成长不起来有竞争实力的超级券商这棵大树。另外,在券商的竞争过程中,培养了人,宣传了知识,就如同肥料一样,滋养了一片土地,甚至是其他的土地。

加强监管,就是要切断证券公司风险社会化的渠道。现在,券商通过挪用客户保证金、国债回购、委托资产管理的形式把广大投资者作为人质,把公司的经营风险转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很困难,对券商的处理变得很棘手。

要加强监管,就要严厉打击、坚决取缔违规的业务活动;把券商资本金与客户保证金严格分离,使券商的经营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本金上。在证券公司任职的工作人员,也应当有投资在里面,作好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否则,血本无归,身败名裂。公司即使经营不好,只会是公司股东赔得血本无归,但老百姓的钱不受任何影响。这样,证券公司才会死亡的威胁下,尽心尽力做好。

只有对国有证券公司一视同仁,建立起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让大中小券商拾遗补缺,大券商才会在下一步的开放中,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主力军,而在他们背后,有中小券商这样的“游击队”补缺。

发展起多层次的券商队伍,是化解当前的证券机构整体风险的主要对策,也是证券业对外开放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上市公司的问题实质是加快改革国有企业的问题。现在,国家正推动股权分置的改革,这会使我们得以利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的指标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对国有企业考核的指标不再是净资产,而是股票价格,企业也不会再通过增发的方式追求净资产增长。一旦企业对利润感兴趣,就会减少或者杜绝内部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

对于交易所也是一样,垄断抬高了成本,降低了服务质量,也意味着腐败和不公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一个放松管制的过程。只要放开了,小问题会增多,但大问题就减少了。否则,把整个市场垄断起来,小问题会少,但一出就出一个全局性的大问题。问题券商、问题上市公司已经给我们上了沉痛的一课。放松管制的同时,政府的监管力度一定要加大,严格执法,让问题公司该破产的破产,该赔钱的赔钱,让违规人员该坐牢的坐牢。

(作者系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一篇:警惕“走出去”的国有资产流失 下一篇:股市的四大制度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