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心理教育创建

时间:2022-10-19 10:36:17

高校就业心理教育创建

一、后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动荡局面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经济形势下,招聘单位的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也有所减少甚至取消。这些行业中的一些企业的员工薪资水平也受到了影响,在对就业形势十分悲观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有的同学放弃找工作,争取考研或考公务员。

二、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大学生认知偏差

有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够刻苦努力,甚至产生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兴趣减弱,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抱着“只要毕业就可以,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的态度;忽视职业规划和缺乏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了解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及国家就业政策,择业时盲目地去做,片面性倾向严重。[1]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导致许多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动力不足,逃课现象普遍;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认为,只要毕业就可以,因为能否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出现了“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认知偏差。

2.就业抑郁心理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面对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很多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都心存“毕业即失业”的焦虑,就业情绪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原本大三才开始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逐步提前到大一入学时就开始担心就业问题,这种就业焦虑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十分悲观,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有的甚至对前途充满恐惧和绝望,消极地等待就业机会自己找上门来。

3.不思进取,意志力薄弱,盲目就业

有的大学生在简历投了几百份却杳无音讯之后就心灰意冷,却从来没有认真分析求职失败的原因以及改变这种失败局面的对策。这种典型的消极悲观心理是阻碍当今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之一。

三、高校就业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

1.建立心理咨询型辅导员、班主任模式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疾病是21世纪的“世纪病”,成为学生健康的主要敌人。现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大多都是忙于日常工作和管理,同时也没有进行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时可以说是力不从心,难以有效控制。所以,呼吁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鼓励他们去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建立心理咨询型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2]

2.建立朋辈心理咨询模式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的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3]朋辈心理咨询可以接近同学之间的距离,更好使同学、朋友之间打开心扉、相互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使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改善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达到了“求助———助人———自助”的良性心理健康咨询过程。

3.建立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就业咨询教育模式

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非常紧迫,刻不容缓。我们认为目前就业工作应在高校学生工作“双轨制”(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就业心理咨询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与咨询,对学生在就业中产生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咨询与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完善的就业心理咨询模式如上图。

4.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咨询队伍的培养

缺乏专职的心理咨询队伍是导致高校就业心理咨询总体水平不高的一个直接原因。[4]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咨询队伍建设,抓好心理咨询专家、思想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三支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要加强对非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咨询队伍的心理咨询技术的提高,从而为学生就业及其他心理问题及时地解决。

5.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就业心理咨询

鉴于网络的发展带来的便利,心理咨询工作者应该掌握以网络、BBS、邮箱、QQ群、论坛等媒介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新技能。利用BBS进行心理问题的匿名讨论是咨询方式改革的新举措。心理咨询工作者可以把握讨论的方向,为有心理问题或有此种倾向的学生指点迷津。

上一篇:高职数学课改思路 下一篇: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育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