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珠城际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19 10:26:09

广珠城际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铁路系统不断提速,很多城市先后进行了高速铁路车站的及客运专线的设计和建造,完善的功能定位成为铁路车站设计的前提。本文以广珠城际高架车站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广珠客运专线高架站的总体设计原则与建筑设计标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高架车站的平面功能布局、空间构成特点、交通组织情况、立面及屋面造型等,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设计思路,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架车站;客运专线;钢结构雨棚;曲线形屋面,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Guangzhou-Zhuhai intercity elevated station for research, introduc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s of the Guangzhou-Zhuhai Ferry Line Elevated, and analyzes the plane of the elevated stations layout, space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facade and roof shape, put forward design ideas available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elevated stations;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steel canopy; curved roof

中图分类号:U49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我国铁路车站正处于批量设计与建设时期,根据国家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我国将陆续开工建设1000余座铁路新客站。这对于整个设计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及挑战。铁路客站作为大空间的一种公共交通建筑类型,在规模、尺度、人员密集程度上都有其独特性,出于功能需要和节地的考虑,设计中出现了更多站场高架和候车厅高架的地上两至三层立体化空间模式。广珠城际客运专线项目,大部分车站都是采用这样的空间布局形式。

一.工程概况

广州至珠海(含中山至江门)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主线北起广州枢纽新广州站,途经佛山(顺德)、中山等地市,南至珠海市拱北口岸。支线起自主线小榄站,跨西江至江门市,终止新会站。

全线设22个车站,其中主线设17个车站,支线设4个车站。主线16个车站包括始发终到站1个――珠海站,折返站一个――中山站,接轨站一个――小榄站;一般中间站13个,依次为碧江、北、顺德、顺德学院、容桂、南头、东升、中山北、南朗、翠亨、珠海北、唐家湾、明珠、前山。支线5个车站包括新会、古镇、江海、江门、礼乐站。

二、建筑设计标准与设计原则

(一)高架站总体规划原则

1、站区规划时以旅客站房为主体,树立车站建筑整体设计思路――将站房、站台、雨棚、旅客跨线设备、站房平台、站前广场、城市交通设施以及与站房相关的生产设备机房等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综合系统统一进行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客站房的主导地位。

2、重视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将站区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网络紧密联系、有机衔接,满足城市规划对站区所在地块的交通和功能要求,建立现代、方便、快捷的外部交通环境。

3、重点以旅客流线为核心,合理组织站区人流、车流和功能分区,使铁路与城市交通之间的接驳与换乘方便、快捷、高效。

4、加强站区景观规划与设计,使站区景观设计成为城市景观中富有魅力和特色的节点,塑造城市“窗口”新型环境形象,体现当今交通建筑“绿色与生态”设计主题。

(二)高架站房建筑布局

1、高架站建筑设计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大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颖的建筑形式,在解决建筑本身对功能的需求的同时体现时代特征。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等因素,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力求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在强调房屋建筑工程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工程的经济性,力求先进性与经济性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

站厅层平面图

2、站房设计在功能上分区合理,流线简捷;造型上采用新的形式与新的功能结合,反映新型交通运输形式的新特点;

三、实例分析――碧江站

(一)总平面布置:

碧江站地处佛山市顺德区,属于主线中间站,车站共三层,建筑高度为19.50m(一层地面至站台面),为侧式站台,二股道。该站高峰小时客流量为5472人,属大型站规模。该站高架于既有105国道西侧上空,线路走向与道路平行。站房地块东侧为碧江工业区,西北侧为碧桂园西苑,西南侧为低层民宅区,周边建筑密集,轨道交通与公路交通换乘通过105国道解决。旅客进出车站问题西侧利用韦邦集团的既有建筑进行改造、东侧利用进出站天桥予以解决。

(二)平面布局

车站功能区(站厅及设备管理用房)建筑面积:4111.0m2。

首层地面架空,以缓解人流及车流压力,站厅层位于二层,设有车站公共区、设备管理用房。公共区含非付费区和付费区,非付费区设有人工及自动售票、检票、公共电话等公共设施,站厅自然通风采光。旅客从一层广场搭乘自动扶梯上至二层平台,进入非付费区,在自动售票机购票,再经过自动闸机检票后进入付费区。站台层位于三层,旅客由二层付费区搭乘自动扶梯上到三层站台层。

(三)建筑造型设计

立面效果图

碧江站位于顺德市,该地区经济发达,车站满足通风、隔热、遮阳要求的岭南建筑特点的基本条件下,结合碧桂园大型住宅区及周边现代商业走廊的建筑风格,巧妙运用圆与方的几何形体和现代建筑科技,使建于道路上的车站更轻巧更具生命力与时代感。我们将建筑的三大部分――结构体系、立面围护系统和屋面系统尽量做清晰的表达,每一部分运用的都是现代技术和工艺。弧线形的屋面设计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塑造具有特色的建筑轮廓,赋予建筑外观上的地域性格,二是为室内带来独特的空间风格和地域感。弧形屋面对比于立面围护界面的硬朗直线,表现出轻盈舒展和柔美,避免了通常的巨大屋顶带来的沉重感,中部镂空天窗给巨型空间阴暗部位补充必要光线,变化的光影强化了曲线形态。结构体系外观以石材表达,展示出一种与大地稳固连接并生长的视觉联系,同时表现了力量、厚重与坚固之感。

(四)主要材料的选用

1、站台雨棚:压型钢板,玻璃纤维保温棉,隔气、防湿、反射热辐射铝箔,不锈钢丝网,下衬吸音无纺布,0.6~0.8mm铝合金板(氟碳涂层),屋面收边、挡水、泛水铝板,不锈钢天沟,阳光板或GE型板(中间采光处),铝合金百页(两侧)。

2、外墙装饰:外墙挂银灰色铝板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透明钢化玻璃)双层透明LOW-E玻璃断热型材铝合金窗。

四、结语:

城际车站作为公众所使用的重要公共建筑,使其成为代表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是大多数公众很朴素的愿望。建筑师的责任就是在完善地解决车站作为交通设施的功能性要求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民众的这一愿望。广珠城际车站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设计调整,但设计思路自始至终得到多方的支持与认可。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浅谈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