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思路

时间:2022-10-19 09:39:22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思路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未充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难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不利于高校自身加强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高校的办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确立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明确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高校不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被赋予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

二是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高校办学资金不再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高校在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基本形成。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多渠道教育经费投入格局中各渠道占总投入的比例分别是:财政预算拨款占54.19%,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占7.38%,校办企业等用于教育资金占1.48%,企业办学资金占3.53%。社会捐集资金占2.96%,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资金占2.23%,学杂费占15.45%,其他占12.78%,且后三项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是社会各界对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一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除原有来自政府和高校内部的管理需求以外,更多的市场成员如办学投入者、银行等金融机构、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纳税人等要求了解高校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对高校会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出了对高校受托管理责任进行成本绩效考核的要求。

笔者认为,高校会计的目标应当是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会计目标为导向,构建一个内在逻辑统一的概念框架,来指导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是现在应解决的突出问题。会计核算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不利于真实、完整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和现金流量情况,难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为了实现高校财务报告的目标,增加高校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是会计主体合二为一。近年来,高校的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学校的基建投资逐年增长,很多基建项目需要学校贷款自筹一部分资金,贷款本金及利息由学校财务偿还。由于基础会计独立核算,由学校偿还本息的贷款没有体现在学校的财务报表上,造成学校负债状况不实,盲目扩大投资,可能带来一系列财务风险;同时贷款利息由学校支付未列入基建财务费用,也使基础项目的核算不准确,最后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偏低。笔者认为将两个会计核算主体合并为一个主体,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立“在建工程”科目,能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具体做法是将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核算并入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增加“基建投资”和“在建工程”科目。“基建投资”按项目、投资主体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各投资主体包括由学校自有资金转入的基建投资款;“在建工程”按项目、基建支出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所有基建支出和费用。

二是改革折旧管理办法。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固定资产费用。这样不仅是与国际通用的惯例接轨,而且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有助于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具体可以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减项,用于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为了方便计算,可按固定资产的类别分别测算出综合折旧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修购基金”。由于教育成本不可能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得到补偿,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也可以借记“固定基金”,贷记“累计折旧”。

三是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高校所有经济业务的核算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对收入、费用、成本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对外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对高校管理层的经管责任作出客观的评价。除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外,与之相联系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以及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也应一并使用。财务报表上“支出”一词将被“费用”所取代,收入支出表也将改为收入、费用和基金变动表。虽然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将使高校的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方法、报表的编制等产生重大的改变,可能会给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权责发生制比现金收付制更为科学合理,也是高校会计的发展趋势。

四是将负债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划分成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按照到期日长短排列。“借入款项”分解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列于流动负债项和长期负债项下。这样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而且有利于管理当局合理安排支出,及时还款。

五是规范净资产核算。取消“事业基金”,增设“实收权益”,并下设国家、单位和个人权益等明细科目,用来反映国家、单位和个人投入高校的资产价值。学生奖贷基金、勤工助学基金也不再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增设“奖学金”和“勤工助学金”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费用中列支。

六是将培养成本概念引入高校会计。FAsB的116号准则对高校收入确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定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引入学生培养成本的概念来代替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和支出,高校的财务报告才能全面反映出各个会计期间高校收入状况。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不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不利于学校的财务管理,也很难使学校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学校的办学效益也无从考核。《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办法》指出,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学费标准根据学生平均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实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可以为高校制定收费标准,为国家、社会补偿教育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 下一篇:部门预算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