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丰收的喜悦

时间:2022-10-19 08:10:50

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丰收的喜悦

近日,笔者观看了《小母鸡种稻子》的课堂教学视频,应该说执教者高老师以亲切自然的教态、巧妙新颖的设计、夯实高效的训练,成功地执教了这节一年级语文课,也让我对如何有效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新课标的出现,教师们对识字教学越来越关注,大家都意识到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学生学好语文和其他课程的基础,识字教学开展得是否扎实有效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教学的阶段目标为:(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在《小母鸡种稻子》的识字教学过程中,笔者紧扣阶段目标里关于识字教学部分的目标要求,努力做到了: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基点;以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熟知的语言环境,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感受到识字的快乐,还能自主识字。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识字教学水到渠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小母鸡种稻子》的识字教学中,笔者先后创设了三种情境:动画情境、言语情境、游戏情境。在此仅列举第三种游戏情境中的“抢字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抢字游戏,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一起读。生齐读:母鸡(出示:母鸡)

一组读:明年(出示:明年),二组读:小猫(出示:小猫),三组读:愿意(出示:愿意),四组读:小鸭(出示:小鸭),五组读:我们(出示:我们)。师:这个“们”读轻声,再读一遍。五组读:我们。师领读:我们。五组再读:我们。六组读:小猪(出示:小猪),男生读:自己(出示:自己),女生读:怕(出示:怕),一起读:米饭(出示:米饭)。师:哟,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对了,看小笑脸笑得多开心呀!(出示笑脸图)

笔者设计“抢字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能否读准字音。在这过程中,学生认真听从老师的要求,并迅速作出反应。最后,可爱的笑脸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提倡自主合作,让识字教学高效落实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也一样,在《小母鸡种稻子》中的具体做法为:初读课文,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如仍有困难,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初读课文后,同桌互相帮助学会不认识的字,并两人轮流拼读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同桌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学习生字。小组一起做“抢读字”游戏,大家齐心协力,人人读得又快又准确。对于老师归类出的重点词语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四句话中所有变红的重点词语。然后,请三个学生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三、重视思维训练,让识字教学多元发展

在课程标准关于“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里面,明确地指出了:“语文课程要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小母鸡种稻子》这节课中,由于课文生字比较多,笔者采用集中识字、分类整合的策略。根据汉字特点,精心设计,有规律、有特色地进行一组一组的分类整合,分层次进行识字教学,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益。比如,“种”与“和”是利用字形相近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字形的不同,并能联系部首意思去理解与区分。第二组字是“猫”和“猪”,还有“鸡”和“鸭”,这两组生字,部首是相同的,首先让学生体会部首的含义,然后拓展和积累带有该部首的其他字。更可贵的是,教者能紧扣住思维能力的发展,渗透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那就是归类。学生不仅能大量地掌握知识,还能获得知识背后更多元化能力的提升。

四、适时激励评价,让识字教学兴趣盎然

儿童是富有情绪化的,任何外界刺激都会直接影响其情绪。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敢于表达,畅所欲言。

在《小母鸡种稻子》这课中,教学多音字“种”时,让学生说说它有哪两个读音,当学生准确拼读出两个读音后,老师就微笑地鼓励:“声音真洪亮!”当学生在抢读字游戏中,读得又快又准确时,老师一边出示可爱的笑脸图,一边夸学生:“哟,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对了!看小笑脸笑得多开心呀!”当学生区分出“种”的右边是中,“和”的右边是口时,老师情不自禁地评价:“你的眼力可真尖!”学生听到老师这一声声真诚的鼓励,自然就会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

五、巧妙处理细节,让识字教学“润物无声”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中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个理念在笔者的一个教学细节中体现得非常巧妙。

师:还有最后一个小魔术。【出示:( )+( )=和】;生:(禾)+(口)=和;师:瞧,小魔术让我们记住了这么多的生字!我们仔细看一看这最后一个小魔术。【出示:(禾)+(口)=和】;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当禾和口合在一起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呀?生:禾加口,是把那笔捺换成了点。师:对了!捺太长了,为了让一让右边的口,所以呢,捺就变成了点,这就是汉字之间的避让。字与字之间都懂得避让,那我们同学之间更应该友好相处,对吗?

教者在对比“禾”和禾木旁的不同时,不仅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关注这两个字的差异,而且还引发学生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教者把汉字部件之间的避让关系,巧妙地将同学之间相处也应该互相谦让宽容结合在一起。这种细节的处理,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同时还为后续的写字指导提前做了渗透。

《小母鸡种稻子》这一优秀课例已研读完毕,但它就像一颗承载着无限希望的小小的种子,已经播撒在我的心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学做那只勤劳的小母鸡,不怕苦、不怕累,尤其要把这次网络培训中所吸收到的“丰富营养”,及时输送到教学实践中去,“辛勤劳作”,勇于探索,善于反思。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谈网络教学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