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9 07:38:02

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16-01

【摘要】本文目的在于探寻治疗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的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结合神经干刺激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取穴方法。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2.5%,对照组62.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 神经干刺激疗法 吞咽障碍 针刺法

假性球麻痹是脑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以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和强哭强笑为特征,其中吞咽障碍危害最大。目前,西医对于假性球麻痹本身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1〕,吞咽障碍、饮水呛咳严重者给予插胃管鼻饲进食及所需的口服药摄入。笔者在近几年临床工作中,运用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法〔2〕结合神经干刺激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并与传统的常规针刺治疗相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在64岁-81岁之间,病程在1周--1个月,最长3月余,全部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均经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不能坚持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纳入标准: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神经内科系统正规的基础治疗;治疗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日本洼田俊夫饮水实验Ⅲ级以上者;病程在一周或三个月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者;经脑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针刺治疗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配穴:风池、翳风、完骨、舌中。副穴:舌下神经刺激点。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手法1min;继刺水沟,向鼻中膈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行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三下为度。刺舌下神经点1寸左右,至舌根麻胀或触电感,手法应轻,避免损伤神经干;风池、完骨均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min为度;舌中穴斜刺向舌根0.5寸,捻转10秒后出针。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天1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一疗程。风池、翳风、完骨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min。〔3〕舌下神经点:舌骨大角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1寸左右,当刺激到舌下神经时,出现舌根麻胀感或触点感。刺激神经干时进针不可用力过猛,而应缓慢进针。

1.2.2 对照组 针刺治疗 取穴:廉泉、外金津玉液、合谷、风池、内关。先针廉泉、外金津玉液,向舌根方向刺入,得气后出针,余穴交替使用,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天1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一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方法

两组病例均观察吞咽恢复程度,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后做疗效观察分析

1.3.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

3.3 评价标准

采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测试试验(见表1)作为治疗前吞咽障碍的评测标准。方法为先试验性用汤匙让患者喝少许温水,如无危险性问题,再让其饮30ml温水,观察饮水过程,注意呛咳程度,作为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评价标准。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吞咽反射为将食物从口腔吞入胃内的反射性动作,其反射动作需在大脑皮层的调节下完成.舌的伸缩活动是由舌下神经支配,吞咽动作受迷走神经和吞咽神经支配。脑梗死、脑出血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运动区皮质及发出的皮质脑干束)病损所造成的,由于双侧神经脑干素不能调节延髓网状结构的吞咽中枢〔4〕,导致咽喉部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舌咽迷走,舌下神经核上性损害〔5〕。致使食物从认知开始,经口、咽、食管到达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主要发生舌的运动障碍。

观察组采用神经干刺激疗法,是通过传统的针刺方法直接刺激与疾病有关的神经干而治疗疾病的,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解剖知识相结合,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其根据经络穴位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脊髓神经的节段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神经系统内部的简介联系等选取刺激点。〔6〕选取舌下神经点可直接刺激舌神经干,改善舌肌群运动功能,缩短食物通过咽喉部的时间,有利于吞咽功能重建。风池、翳风、舌中、完骨均在吞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内;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症在咽,病位在脑,本组综合取穴,直接或间接刺激于脑部及咽喉部。从而减轻或治愈吞咽障碍,改善吞咽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当指一切生命活动源泉,中风病变部位在脑,涉及心、肝、脾等脏器,其病机在于各种病理因素(肝风、瘀风、痰浊等)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故石学敏院士提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为治疗中风的基本大法。假性球麻痹系中风病特殊类型,是中风病理多元反应,它的临床表现近似“”、“喉痹”,故又称“中风舌本病”,其症状,如吞咽障碍、声音嘶哑、言语困难、阵咳流涎等,其特点为关窍受阻,咽喉部闭塞不通。调神导气、滋三阴、通关利窍则是调动机体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咽喉部诸症由病例理状态向生理功能方面转换。在针刺治疗中,突出调神,强调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是本针刺法主要特点之一。有研究证明,水沟对急性脑缺血家兔,能提高颅底动脉压,提高脑内肾性活性及血管紧张素含量,并显著降低脑内乳酸含量,从临床上看,这对于帮助受损脑组织再灌注和降低脑内无氧酵解所致的脑细胞损坏有着积极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宁心强心、安神定志作用。再者水沟穴属督脉,为醒神之要穴,针泻此穴能直接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脑细胞的抑制状态,增加颈动脉血流量,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脑循环,并可建立侧肢循环,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活动,激活损伤的吞咽、迷走、舌下神经,从而实现相应的治疗作用。三阴交在于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脑髓是脑功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又赖后天之水谷精微濡养〔7〕。水谷精微的代谢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针刺三阴交可有调节作用,则脑髓化生有源。总之假性球麻痹吞咽症在咽、症位在脑,本文综合取穴位,直接或间接刺激于脑部及咽喉,从而减轻或治愈吞咽障碍,改善吞咽功能。

4结论

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吞咽障碍均有效,醒脑开窍结合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吞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本试验结果更进一步提示醒脑开窍结合神经干刺激疗法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是显著的,这与众多学者认为神经干刺激疗法的观点是一致的。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治疗在近年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非传统方法的提出对于吞咽障碍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任何一种单纯性治疗方案都不易获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中风后的吞咽困难仍然是下步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王洪忠、许健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329-331

[2]石学编,中国康复治疗全书〔M〕,第一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12-192

[3]王启才等,针灸医学宝典〔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573-574北京

[4]石学敏,脑卒中与醒脑开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5-297

[5]陈邦国,针灸临床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5-69

[6] 陈邦国,针灸临床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6

[7]赵晓峰、宋文俊、李庆海等,通关利窍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8-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Mckenzie疗法结合齐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 下一篇:黄芪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