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时间:2022-10-19 07:10:02

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数控技术专业的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的实施过程,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拆卸、测绘产品,运用各种设备加工各零部件,最后组装、调试产品,提高了综合实践技能。

关键词: 数控技术专业 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 综合实践能力

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对典型产品的结构、原理进行分析,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拆卸、测绘产品,运用各种设备加工各零部件,最后组装、调试产品,并对产品作出改进和创新思路。

一、课程简单介绍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简单装配体制作》、《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机械零部件的造型与测绘》和《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识读与编制》,主要面向机械行业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及装配实施能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其基本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从事机械类产品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及装配职业特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赋予本课程的作用是:针对主要就业岗位需完成工作项目的要求,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零件图纸的要求,使用数控加工方法(数控车、数控铣)完成零件的加工,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零件的检测,以及完成装配等各项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机械制图和工艺文件识读的能力,掌握和应用公差与配合知识的能力,使用数控加工方法(数控车、铣、钳工等)完成较复杂装配体零件加工的能力,进行零件的检测,以及能够按照装配图进行较复杂装配体装配的能力。

二、课程具体实施情况

1.课程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注重典型性、可行性、全面性,既具有教学操作的可行性,又适合训练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覆盖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等加工方式,常用测量工具的应用,以及较复杂装配技术等内容,训练内容全面。

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横向安排上,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从项目导入、布置任务、分组讨论阅读图纸和工艺文件、确定加工方案、零件加工实施、零件检测、零件装配到最后的检查与评价组织教学内容 ,并根据工作流程中的环节需要实施理论与实践整合教学。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进行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教学方法

《较复杂装配体制作》的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现场讲解演示法、师生角色互换法、环境陶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教学组织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对学生分组进行“大循环”,由复杂装配体各零件的三维造型及装配,各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等),并采用常用测量工具依据图纸进行零件的检测与装配相结合,交叉完成各项目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均有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全面推行“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的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

以典型的较复杂装配体为载体导入,学生首先分组阅读单元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和零件加工工艺卡等技术文件,并查阅相关的技术手册。(资讯)

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确定技术参数,理解并掌握单元项目中各个零件加工方案,切削参数。(决策与计划)

学生按组分配加工设备,领取毛坯材料、刀具、工具等,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加工零件,加工各个零件并去除毛刺,检验合格后按照装配图进行装配。(实施)

加工好的零件需逐项按图纸标注的要求进行检测,并对自己在单元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给出单元项目成绩。课程结束后,根据各个单元项目的成绩平均计算出课程成绩。(检查和评价)

4.教学条件

本课程是在校内完成的项目,充分利用了数控技术综合实训室和计算机房的实训资源。

1)配有CAD/CAM 软件及数控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房;(50台电脑)

2)数控车床及其附件工具;(3台)

3)数控车床及其附件工具;(3台)

4)台钻及其附件工具;(2台)

5)钳工台、方箱、平板、台虎钳等钳工工具;(2套)

6)高度尺、游标卡尺、深度尺、千分尺、百分表等各常用量具;(6套)

7)各类车刀铣刀若干;

8)起子、榔头等装配工具若干。

5.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成绩评价主要分为成果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在每一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即进行阶段成绩评价,所有阶段成绩的总和就是课程的成绩。成果评价是对工作任务的客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工作过程的主观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所作的主观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学习成果(60%)+工作态度(20%)+工作规范(10%)+团队合作(10%)。

《较复杂装配体制作》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工作任务的成果。因而,对成果的评价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课程的实施有赖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因而,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出的是学生对自己工作成果的判断,其实质是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对于以小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时,要按组开展自我评价,这种按组来集体进行的反思,能更清晰、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工作能力水平。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工作量、工作难度、在小组中作用、工作态度、沟通协调能力等。

三、结语

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有如下几点: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节省成本、团队协作、敬业勤业意识; 2)使学生能胜任数控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岗位的工作能力,能够按企业要求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3)使学生能在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就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4)使学生具备主动适应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能力,可以胜任企业新岗位; 5)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的同时,经过短期的经验积累,具有向更高要求的职业岗位迁移的能力。

上一篇:影响汽车公司整车配送成本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良行为探讨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