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缔造帝国

时间:2022-10-19 06:58:41

一个网络,从博客起家,越写越红,最终拉了几位“哥们儿”建了一个网站,更加“火”起来,不断引来投资,几年时间成为一个媒体帝国……这样的故事,每每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撰稿人想入非非。

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 2012年普利策奖名单中,《赫芬顿邮报》抢得头筹,荣获报道奖。这是第一家盈利性的网络媒体获得这一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同时也展示了网络对媒体的深刻塑造力。

《赫芬顿邮报》在美国早已大红大紫,但能荣获普利策奖,多少有些令人吃惊。作为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以新闻、博文聚合、明星照片、狗仔式报道著称。普利策奖则意在鼓励严肃、扎实的新闻报道。《赫芬顿邮报》的获奖,反映了这种草根网络媒体崛起后,迅速向严肃新闻转型的成功历程。

谈起《赫芬顿邮报》,首先要从创建者阿瑞安娜 ·赫芬顿 (Arianna Huffington)本人谈起。这实在是位罕见的奇女,色彩斑斓。1990年代我刚来美国时,在电视上频频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 “美女 ”讲着口音重得几乎听不懂的英文。开始我觉得这大概是国际事务的评论,要请位相关地区的人来现身说法。等英语听力好一点儿才明白,此女不仅作为政治意见领袖出现在各大电视网中,而且讨论的总是美国核心的政治问题。这让我对美国在文化上的开放性感到震惊:美国人居然会听一位连自己的语言也讲不好的外国人教训自己该选谁当总统、该开什么车 ……

此女就是阿瑞安娜 ·赫芬顿,1950年出生于希腊,父亲是位新闻记者。她 16岁时移居英国,就读于剑桥,成为剑桥最大的组织 “剑桥联盟 ”(Cambridge Union)的主席。该组织 1815年成立,以言论自由和公开辩论为主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公共生活中的精英,后为其他名校效仿,于是有了“牛津联盟 ”“、耶鲁联盟 ”等等。可见那时她已经非同寻常。 1971年,21岁的阿瑞安娜出现在 BBC的著名节目中,并认识了42岁的英国媒体大腕伯纳德 ·莱文(Bernard Levin),两人迅速相恋。可惜相处 9年,后者拒绝结婚生子,年届 30的她急着要孩子,于是与恋人分手,只身到了纽约。

在英国期间,阿瑞安娜早就成为媒体的重要人物,在 BBC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中频频充任评论员和主持人。到美国后笔耕不辍,出版了包括《毕加索》在内的多部著作,并迅速进入政治领域。1985年,她结识了共和党人麦克 ·赫芬顿(Michael Huffington),次年两人结婚,生有二女,并助夫君当选为加州的众议员。在这一阶段,她是保守主义阵营中著名的意见领袖。从 1994年金里奇领导的 “保守主义革命 ”到 1996年大选多尔挑战克林顿,她都一马当先地在媒体上为保守主义鸣锣开道。不过,1990年代末期她的思想迅速左转,渐渐成为激进左翼,并在 1997年和丈夫离婚。

阿瑞安娜 ·赫芬顿涉足网络媒体是在她的保守主义时代。当时她配合共和党人弹劾克林顿,建立了一个叫 “辞职 ”的反克林顿网站。等她左转后,于 2003年发起反 SUV的运动,做出了耸人听闻的广告:“开 SUV就是支持恐怖主义者!”当时耗油的 SUV是美国最为流行的车型。这一广告自然触犯众怒,有些地方电视台拒绝播放。但是,广告的效力相当惊人,SUV很快随着油价的高涨被美国消费者放弃,三大汽车企业几乎因此破产。

2003年,加州举行州长特别选举。阿瑞安娜站出来和好莱坞明星施瓦辛格对峙。她把这一竞争表述为 “节能电油混合车型与悍马 ”的决战。后因在选民中仅仅获得 2%的支持率而退选。不过,她拥有的丰田普锐斯开始在美国自由派地区大为风行。日本车当时能够在和三大汽车企业

的竞争中节节获胜,和她领导的这种社会运动息息相关。

阿瑞安娜从政失败,但她的言论深刻地塑造了美国的社会生活。此时,她已经不甘心当一个媒体大腕了。2005年,她把自己的 “话语权力 ”作为软性资产,办起了《赫芬顿邮报》,利用自己多年在媒体经营的人脉求助于各派名人。她在政治上的变身也帮助她在保守和自由派双边都建立关系。

可以说,《赫芬顿邮报》大致是个的博客集合,外加网络媒体上流行的新闻集合,即把其他媒体的报道转发。所不同的是,阿瑞安娜本人一直作为社会运动的领袖,有大量粉丝,媒体大腕们也纷纷帮忙,把各自的粉丝也带来。集合来的新闻虽非原创,但网站这一平台给读者提供了发表评论的互动空间,加以大腕评论员的引领,影响不断扩大。2006年,成立一年后,网站吸引来 500万美元的投资,得以雇用专职人员进行 24小时更新。2008年又融资 150万美元进行扩张,开始招揽自己的新闻记者。到 2011年,AOL以 3.15亿美元收购,条件是阿瑞安娜本人必须担任“赫芬顿邮报媒体集团 ”的总裁和总编。AOL直言不讳地说,这笔钱就是阿瑞安娜本人的身价。获得普利策奖后,阿瑞安娜说:“AOL的收购使《赫芬顿邮报》有资源雇用记者、撰写严肃的独家新闻。”

如今的《赫芬顿邮报》正向地方化和全球化两个方向迈进:《芝加哥赫芬顿邮报》、《纽约赫芬顿邮报》、《丹佛赫芬顿邮报》、《洛杉矶赫芬顿邮报》、《旧金山赫芬顿邮报》、《底特律赫芬顿邮报》、《迈阿密赫芬顿邮报》等多种地方版已经全面铺开。另外,不仅英国版的《赫芬顿邮报》已经问世,法文版的《赫芬顿邮报》也在法国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出现。短短几年,阿瑞安娜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赫芬顿邮报》塑造成了一个王朝的模样。

在某种意义上,《赫芬顿邮报》好比新闻业中的谷歌、脸谱,其崛起之迅速,让早年筚路蓝缕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也显得格外苦悲。不过,和谷歌、脸谱不同的是,《赫芬顿邮报》靠的是思想内容而非技术,完全是由媒体的意见领袖一手缔造。在网络时代,自办媒体越来越不是个梦了。我们不时能读到这样的新闻:某家长把女儿可爱的照片贴到网上,一下子招揽了众多点击,分享大量的广告收入,索性辞职专营此业了。当然,这不过是小打小闹。功成名就的阿瑞安娜 ·赫芬顿掌握着巨大的媒体和政治资源,身手就格外不凡了。

阿瑞安娜创造的奇迹再次说明,媒体的新产业和 IT的新产业一样,人才与创意的价值远远高于资本和组织。

上一篇:香草人生 第6期 下一篇:马来西亚原住民弱势学生教育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