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旅游业发展探究

时间:2022-10-19 06:38:58

十堰市旅游业发展探究

[摘 要] 本文叙述了十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加快十堰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十堰市 旅游业 对策

十堰市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特色,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以及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还有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同时还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一、十堰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十堰市以武当山为龙头,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2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22 %和41.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旅游创汇2653.9万美元,同比增长20%和21%。全市A级旅游区达28家,其中4A级3家;旅行社79家,其中出境国际社2家;星级饭店62家,其中四星级2家;发展农家乐10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7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万人,其中持国导证人员861人。旅游业总收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并发挥了较强的综合带动作用。

二、十堰市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十堰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却是一个旅游经济弱市。如果把旅游经济发展分为混沌、发展、文明三个阶段,十堰市的旅游经济则处于混沌与发展之间的“分水岭”上。十堰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目前十堰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发展尚不成熟。

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交通瓶颈制约

近年来,十堰市交通有了很大改观,但立体化全方位的交通网络还未真正形成。县级公路多在山区,可进入性差,交通的不通达性使许多游客望而却步,造成景色沉睡、文物沉睡。景区内的小交通也有待提高,由于现阶段受内外交通的限制,可进入性差,影响了市场的拓展。中远程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进入十堰的代价大,旅行过程艰辛,难以满足现代旅游“旅快慢游”的要求。

2.资源开发水平不高

十堰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较低。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十堰旅游资源行业分割,地方分割现象突出,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平台和联合运营机制,在对外各景区点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竞争同一市场造成内耗,同时小规模的投资也造成对资源依赖程度高、项目投入小、运作水平低,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十堰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挖掘与创新不够,休闲度假、特色文化产品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开发不够,产品附加值低。

3.产业区域关联度低,带动力差

十堰市除了汽车、旅游与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外.总体上看,十堰对毗邻地区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都比较弱.对区域内统筹力和协调力还不够。同时旅游产业链较为松散,高星级酒店、景观地产、主题公园等新兴业态少,旅游产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弱,辐射作用不强。目前十堰市虽然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但旅游产业的链条还没有拉长,旅游收入仍以门票收入为主,旅游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十堰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大力发展的十堰市旅馆业、餐饮业、娱乐业、运输业、流通业以及旅游中介、旅游产品加工等配套服务业。

4.体制、机制障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十堰市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行政管理权划整为零,导致政出多门,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十堰市有些景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同一个景点多部门管理,跨区域的景区点因行政障碍影响了资源整合。例如武当山风景区的管理单位有武当山特区政府、武当山道教协会、武当山文物宗教局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部分职能交叉,这样使企业动作起来效率偏低、质量不高,损坏了企业的形象,冲减了市场竞争力。

十堰市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解放,不愿放手引进业主,开发经营方式单一,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十堰市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活力。

三、加快十堰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解决交通问题,破解瓶颈制约

加快构建十堰对外辐射的立体交通网。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交通要素协调互补,快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把十堰市建设成为国家南北交汇、中西结合部的立体交通运输枢纽,使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方向的游客都能便利快捷地来到十堰旅游。在大循环方面,郧房高速公路项目已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争取尽早开工;积极争取尽快启动建设襄天高速南北通道;以武当山快速通道建设为重点,打通宜昌――神农架――武当山便捷通畅的旅游线路,形成武当山、神农架、三峡一线串珠的旅游格局。配合襄渝二线建设,确保按时全线贯通。申报建设武当山机场,打通对外空中通道。在小循环方面,以武当山至均县镇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在丹江口水库水位线以上建设环湖生态旅游公路,在库区建设旅游港口。同时完善武当山景区内部交通网络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武当山景区与配套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全方位建设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网。保证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在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2.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抓好旅游项目建设。

要借助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做好山水旅游大文章,发展山水大旅游。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超前考虑市场需求,着眼旅游产业,培育优势项目。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十堰市市政府用于旅游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在今后五年每年2000万元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各县市区财政也要建立旅游专用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除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外,应积极争取国家、省部委给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扶持资金,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的新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解决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要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形成党委、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企业主体到位的运行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和项目建设规则,逐步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的投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吸引国际、国内旅游大企业落户十堰,通过他们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十堰旅游等级的提高和产业扩张。三是要建立节约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法律保障体系,调节资源所有者与开发利用者及其相互间的利益分配,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环境。

3.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建设精品旅游线路

按照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三者结合的思路,以“问道武当、养生十堰”为主题形象,规划“三区”(武当山核心旅游区、丹江口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十堰城市旅游中心区),充分发挥武当山的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开发武当山“道家养生、武术健身、古建筑鉴赏、道教朝圣旅游”等生态休闲系统产品,推进武当山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旅游转变升级。加快开发南水北调探水探源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把丹江口库区打造成中部地区独有的养生休闲度假中心。整合十堰城区伏龙山、龙泉寺、白马山以及汽车文化资源,形成十堰近郊休闲度假区。“三线”(东部中国民俗文化体验线路、西部远古文化寻踪线路、南部生态旅游探险线路)的空间布局,“三线”的东线由武当山――丹江库区接河南方向,发展库区水体生态旅游度假项目。西线由武当山――郧县――郧西接西安方向,开发以青龙山地质公园、上津古城、五龙河景区为主的观光考察休闲项目。南线由武当山――房县――竹山――竹溪接神农架方向,开发森林徒步、氧吧氧浴、露营探险、登山攀岩、峡谷探幽等运动休闲项目。实现旅游景区“点―线―面”的优化组合。

4.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包装开发,推动十堰市旅游业向更深层次迈进

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又一增长点。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武当文化挖掘方面,启动“六个一工程”,拍一部电影、拍一部电视剧、出版一套武当文化丛书、制作一部动漫、建一座武术文化城。在汽车文化方面,以民族汽车产业发展为背景,创作一部电视剧。在文化整合方面,以武当山、车城、丹江水、郧阳人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基本内容,参照《云南映象》,创作一台地域风情歌舞剧。注重整体包装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习家店戏剧村。通过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特色文化品牌。

5.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之下,大部分旅游区各景点隶属关系复杂,其具体管理涉及旅游、建设、宗教、文物等各个部门,综合协调管理难度比较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权属不明,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方式不合理,直接影响景区的旅游投资和开发利用。建议加强政府统一领导,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把旅游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

参考文献:

[1]王云龙:旅游产业问题研究[M].第1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8

[2]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杨铭铎:对旅游业品牌经营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2

上一篇: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探讨 下一篇:房地产税收评估征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