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显观分析英语倒装句

时间:2022-10-19 05:55:42

从突显观分析英语倒装句

突显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事件所呈现的能引起认知主体注意的特点,它影响说话人的认知顺序,并最终影响语序的安排。倒装句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中对语序的研究力求从语言内部寻求解释,对倒装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句法、语用功能、语篇或信息分布的角度进行,忽视了语言外部的因素,未重视认知对语序的制约作用。本文以突显观为理论基础,对英语倒装句进行研究。

一、突显观的本质

人在认知和经验外界事物和内部感受的过程中,必然是感觉器官对认知对象进行感知,而感知过程必然要受到感知对象的属性如大小、轻重、远近、颜色、材料等的影响,也受感知的视角、认知主体的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突显观认为在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显程度决定的。突显包括客观突显和主观突显。从认知对象而言,由于自身特点的不同,认知对象的有些部分可能突显,有些部分非突显。如在晴朗的月夜,月亮是夜空中最突显的事物,这就是客观突显。如果认知主体即信息组织者不关注月亮,而是注意北斗星,被月光暗淡了光芒的星星就被突显了出来。这是认知主体的主观选择,用言语表达出来就是主观突显。如果信息组织者按照事物本身的突显性进行描述的话,在言语上就是客观突显,如果忽视原本突显的事物而去关注原本非突显的事物,在言语层面就是主观突显。因此,我们可以说客观突显是由于客观对比而形成的,主观突显则是由于主观选择而形成的。

二、从突显观看倒装句的认知特点

英语倒装句的语序是不合常规的,但也是说话者认知过程的产物。因此所有的英语倒装句都具有一种主观性。同一事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句子结构来表达,而句子结构的选择是由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决定的,主要句子成分的选择或突显在于说话者。在话语中,表示突显的方式就是将选定的成分放于句首。英语倒装句是基本句式svo的有标记句式,它的主语是在不同方式的认知中突显的部分,这就为主-谓语序提供了统一的认知基础。换句话说,无论主语是什么形式,突显的部分总是放在句首做主语,这样英语主-谓语序就形成了。例如:a.On my left was Tom./b.Tom was on my left.

在常式句b中,“Tom”是置于焦点位置的主语,因为有生命事物或移动的事物会首先进入说话者的眼帘和思想。“Tom”是客观突显的焦点。而在完全倒装句a中,说话者将“on my left”置于句首,因为在这一刻说话者的观察角度发生变化,左面这一位置首先进入了说话者的视线。因此,人类认知的各个方面可以影响语义结构和语言的表达。在客观现实中,由于观察角度和注意的面不同,相同的情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图像。由于英语倒装句违背了标准语序,它必然会引起说话者的注意,而这种注意必然会被读者或听者所重视。说话者将他想要突显的部分置于句首以吸引读者或听者的注意,使他用这已知的信息作为认知参照点,以确认新信息的位置,从而引起对新信息的注意。因为句首成分是一个句子的起始部分,它设置了情景,使读者对其后的内容有了思想准备并强调句首成分与前文的联系,或表明相邻句子中提到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提供了最突显的信息,也是人们首先注意的地方,这是说话者的主观注意在起作用。

英语倒装句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主观选择。突显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事件所呈现的能引起认知主体注意的特点,它影响说话人的认知顺序,并最终影响语序的安排,一般的规律是,越突显的事物或事件参与者越先被认知,越先认知的概念越先表达,越先表达的概念其表达形式越先在句子中出现。突显与语序之间的上述关系即是英语常式句和倒装句语序形成的认知理据。根据这种关系,笔者将从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个方面来分析突显在倒装句中的应用。

三、突显与倒装

1.行为突显。行为突显是指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当说话者关注的是动作而不是其他部分时,动作首先吸引了说话者的注意并进入他的大脑。在对语序进行安排时他将这一概念放置于句首,这是主观突显的结果。例如:Leading the robot revolutions are industrial robots that work in factories.

2.状态突显。状态突显是指在某一特定语境中某一事物的状态首先吸引了说话者的注意并被放置在句首以达到突显的效果。如:Happy is he who has 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

3.方位突显。在某一语境中,当表示这一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位置关系的概念首先进入了说话者的思维,他便将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放于句首。例如:In went the Sun and down came the rain.

4.关联突显。关联突显是指说话者将“not only…(but also),not simply…(but aslo).not merely…(but)等其他隐含关联意义的词放于句首,因为它们是说话者首先想到的内容。它既出现于完全倒装句也出现于部分倒装句。如:Not simply is this book interesting but also instructive.

5.条件突显。即说话者将表示主观假设的词汇放于句首以表达在这一时刻首先出现在他脑海中的强烈的愿望。如:Were he my friend,I would expect his help.

6.程度突显。程度副词描述的是某一特点所持有的程度,当这一概念出现在说话者的脑海中时,他便将之放于句首以达到突显的效果。例如:So frightened was he that he could not speak for a long time.

7.否定突显。否定突显主要出现于部分倒装句。它指含有否定意义的内容首先进入说话者的思维,说话者便将否定词或含有否定意义的词放于句首。如:Never in my life have I heard or seen such a thing.

8.时间突显。说话者在某一特定语境中首先想到时间这一概念,将表示时间和次数的词放于句首。它也主要出现于部分倒装句。如:Twice within my lifetime have world wars taken place.

本文的研究表明,句首成分的选择与说话者的主观选择即主观突显是密切相关的。当某一概念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出现于说话者的思想中,他便将这一概念放置于句首以吸引听者或读者的注意。由于各成分其自身不同的突显性,不同的成分都可作为句首成分。由此可知,倒装句在本质上也遵循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是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反映。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

上一篇:马斯洛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中国律师业的错位现象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