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例眼内异物的诊治评价

时间:2022-10-19 05:12:22

113例眼内异物的诊治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眼内异物的诊断处理方法以及视力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3例(117眼)眼内异物伤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了其诊断及处理方法以及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结果:男性102例(106眼),女性11例(11眼),年龄2~58岁,平均31.3岁,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d~15年。磁性异物73眼(62.4%),非磁性异物44眼(37.6%),诊断方法包括间接检眼镜检查,X线平片,超声以及CT扫描。手术方式为常规玻璃体切除术,根据不同并发症行相应处理。术前视力2.4825±1.4768,术后视力为2.7838±1.1927,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57眼,视力下降者36眼,视力不变者24眼。结论:CT检查为诊断眼内异物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可以在取出异物的同时处理多种并发症,对术后视力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而异物性质对异物的手术前后视力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眼内异物;玻璃体切除;视力

【中图分类号】R77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05-02

眼内异物是特殊而严重的眼外伤,属于眼球穿通伤的一种,不仅具有眼球穿通伤的一切特点,异物的存留还增加了眼内感染的危险性,并且可导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铁锈症,铜锈症等并发症[1],为了探讨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眼内异物113例(117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8年5月期间113例眼内异物的患者。男性102例(106眼),女性11例(11眼),双眼异物伤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2~58岁,平均31.3岁。右眼56只(47.9%), 左眼61只(52.1%)。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视力检查、非接触眼压测量、裂隙灯以及CT检查。确诊依靠间接检眼镜、超声、X线平片或CT检查发现异物。另外,怀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同时行UBM检查,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同时行B超检查。

1.2.2 手术方法:手术方式均采用经典的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三切口入路,合并白内障者同时行白内障摘除术,根据眼底情况决定是否行人工晶体植入。切除混浊机化玻璃体,异物嵌顿于视网膜者先行异物周围激光光凝,异物较小者通过巩膜切口取出,较大者适当扩大巩膜切口或经上方角膜缘切口取出。合并睫状体脱离者行睫状体复位术。合并视网膜脱离者尽量切净基底部玻璃体,填充惰性气体或硅油。行晶体切除并填充硅油者行下方虹膜周切术防止瞳孔阻滞。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术前及出院时视力进行配对t检验。对磁性异物及非磁性异物患者的术前视力以及两组在出院时的视力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病例特点:敲击致伤56例,爆炸伤31例,修理或装修10例,交通事故6例,儿童玩耍致伤2例,不明原因者8例。其中双眼异物者均为爆炸伤。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d~15年。术前并发症包括外伤性白内障(88眼),玻璃体积血(69眼),眼内炎(16眼),视网膜脱离(33眼),睫状体脱离(11眼),脉络膜脱离(6眼),铁锈症(8眼),继发性青光眼(15眼)。

2.2 眼内异物的确诊情况:对屈光介质透明或混浊程度不影响眼底检查的72例患者(75眼)散瞳后行间接检眼镜检查,有61例(64眼)发现了眼内异物。入院前已行X线检查的患者有31例(31眼),其中26例患者(26眼)示眼内高密度异物,13例患者(14眼)入院前行B超或彩超检查,均示眼内出现强回声光点。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双眶CT(水平加冠位扫描),均发现异物影。总体确诊率为100%。

2.3 眼内异物的摘出情况:113例眼内异物(117眼)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全部取出,摘出率为100%。多发异物14例,均为爆炸伤所致。其中磁性异物73眼(62.4%),非磁性异物44眼(37.6%)。异物直径最大者为14×3×3mm3,最小者为0.1×0.1×0.1mm3。经睫状体平坦部摘出者97例(101眼),经角膜缘摘出者16例(16眼)。术中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者9例,其视网膜损伤较小,异物主要位于晶状体或悬浮于玻璃体内。同时行睫状体复位者11例。进行C2F6填充者为32例,SF6填充者为7例,C3F8填充者为6例,硅油填充者为39例。

2.4 视力:术前视力2.4825±1.4768,术后视力为2.7838±1.1927,经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磁性异物术前视力为2.6164±1.4377,非磁性异物术前视力为2.2602±1.530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08),其术后视力分别为2.8452±1.0817及2.6818±1.30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75)。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57眼,视力下降者36眼,视力不变者24眼,其中视力下降者有16例(20眼)为惰性气体填充者,出院时气体尚未吸收,4例(4眼)为角膜水肿,5例(5眼)为眼内出血尚未吸收。

3 讨论

眼内异物是开放性眼球损伤的一处特殊形式,其预后较一般性眼球穿通伤更为严重。本研究中发病平均年龄为31.3岁,主要为男性,大部分为从事建筑,维修,制造业的工人及农民工,这部分人群职业危险性较大,防护意识较差,同时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低,故发生率较高。

关于眼内异物的诊断,要详细询问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时正在从事的活动,受伤后经过什么处理等。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受伤早期症状不明显,直至发生严重视力下降时才就诊,临床检查时发现2例已出现铁锈症,表现为虹膜萎缩,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变性, 2例表现为漏斗状视网膜脱离,1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其中有两例受伤后曾就诊于附近医院,均未行影像学检查及散瞳查眼底,而仅仅给予局部抗炎治疗。因此,在门诊或急诊对病人的检查要全面细致,仔细寻找是否有小的,已闭合的角膜或巩膜伤口,结膜下出血者提示可能存在巩膜伤口,但角膜缘切口不易发现,对已发现伤口或怀疑有伤口时均应行进一步检查,X线检查对于高密度异物的发现有很高的确诊率,但对低密度异物的发现率较低,本研究中X线检查未提示眼内异物的5例(5眼)患者入院后行CT检查均发现了低密度异物。超声检查异物发现率很高,本研究中13例(14眼)患者行超声检查,均发现异物,但其对存在新鲜伤口眼球检查存在一定限制。本研究中所有病例通过CT检查均发现异物,说明CT检查在诊断眼内异物时有其明显的优势,其一,安全,无痛苦,不接触眼球;其二,对于X线不能显示的微小金属异物或非金属异物可以清晰显示;其三,可以同时显示眼球壁,眼眶及视神经的情况;其四,通过水平及冠位检查,可以准确定位异物。

对于非磁性异物以及未能取出的磁性异物,玻璃体切除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113例(117眼)眼内异物患者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均取出异物,摘出率为100%。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有效切除浑浊的屈光介质,对异物造成的玻璃体积血、眼内纤维组织增生、视网膜裂孔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以有效地处理。Jonas等[2]通过对130 例球内异物手术病人的回顾性研究表明, 伤后24 小时内手术眼内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伤后大于24 小时手术者。但伤后早期进行手术,眼底出血不容易控制,同时玻璃体尚未生后脱离,不易清除彻底,若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的话,术后容易发生增殖牵拉,视网膜再脱离的可能性较大[3]。术后两周手术玻璃体后脱离已形成,同时出血基本已经静止,玻璃体出现后脱离, 这时玻璃体较易被切除[4,5]。本研究中发现术中出现视网膜裂孔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异物嵌顿于视网膜造成的裂孔,这种情况下应先对异物周围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再小心夹取异物。二是玻璃体增殖的纤维条索连接视网膜,切除时造成视网膜的撕裂,这种情况应先松解异物周围的机化条索,待异物完全游离后再夹取或磁石吸取。三是锯齿缘离断,发生于器械反复进出眼内时对基底部玻璃体的牵拉,部分可在术中发现,但有些在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时才发现,因此在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器械的反复进出。

视力预后与损伤部位及伤口大小,异物大小及部位,眼内容物脱出的情况,是否合并眼内感染有关。我们研究发现,异物摘出术后视力明显高于摘出之前视力,同时,磁性异物及非磁性异物术前及术后视力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无论异物性质如何,在手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及时摘出异物是治疗的关键。

综上所述,眼内异物是眼科常见致盲病之一,最多见于青壮年务工人员。CT检查为诊断眼内异物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可以在取出异物的同时处理多种并发症,对术后视力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而异物性质对异物的手术前后视力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 眼科全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66

[2] Jonas JB, Knorr HL, Budde WM. Prognostic factors in ocular in2 juries caused by intraocular or retrobulbar foreign bodies[J]. Ophthalmology,2000;107:821-822

[3] Camacho H, Mejia L F. Extraction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by pass plan vitrectomy : a retrospective study[J]. Ophthalmolgica,1991; 202:173

[4] 胡士荣, 胡屹. 穿孔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视力恢复和影响因素[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 22:68-71

[5] Mittra RA, Mieler WF. et al. Controvers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open - globe injuries involving the posterior segment[J]. Surv Ophthalmol,1999; 44:215-225

作者单位: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上一篇:雷贝拉唑、替硝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Hp阳性十... 下一篇: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应用优势(附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