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19 04:58:47

“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已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为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致力于“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互动课堂;英语教学;成效

作者简介:何志芳,任教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中学。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成为自主、交流和探究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借鉴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笔者将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描述为: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往与沟通,让教学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整体、多维、动态的交互教学活动。

该策略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的模式转化,被策略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抛弃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代之以平等、共同提高的态度,实施民主化课堂教学,以互动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那么该如何实现互动换教学呢?

一、教师的启动——互动的前提

在互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新课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和语言交际的机会。教师的启动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

学生在互动中不断使用英语,从而发展了英语交际的能力,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二、学生感悟——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感悟新课,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互动讨论做好准备。

以plant a plant 一课为例,笔者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

1.why do plants need sunlight?

2.why do plants need water?

3.why do plants need glass?

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就好像树起一个指标,学生便可以“按图索骥”,可以目标明确地完成听、说、读、写等各项任务。

三、小组活动——互动的主体

该环节是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互动式讨论。小组由四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在课堂上,学生先通过听小组成员朗读课文,并给予评价,然后针对课文内容采用组内成员轮流提问的形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处理。

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组际交流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给他“标准答案”,而是要设法引导,让他自己做出正确或基本的答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相互讨论,团结协作。

四、组际交流——互动的关键

通过前面的小组讨论,基础性的问题一般已经解决。这时,教师可给学生一些较难的题目,这些题目也可以在小组互动中产生。经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可先让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其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论。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整,不失时机地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话题,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本环节笔者设计了让学生一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创建角色的“激情互动”,这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战士平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精神。

五、成果展示——互动的检测和评价

学习目标达到与否只有通过检测才知道,检测的方式可以是测试性评价(如检测题),但更重要的是非测试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否是重要的评价标准。最后教师给予小结,全本同学拍手说到,“congratulations to you”,这样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情分中学到了很多词汇,锻炼了口语,训练了听力,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个性表演。

实践证明,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学双向作用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主动的学、快乐的学,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实效。

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开发思维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创设怎样的英语课堂?应该怎样领会英语教学?应该有怎样的英语教学新理念?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会对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改变以往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地转变教学观,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者(师讲生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实践证明,这样的结果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开口,不仅问答还主动发问,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为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突出教学方法手段的变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创新、合作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应创建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懈地努力、再努力,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徐龙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章兼中.中学英语实用教学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对中职民法学课程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