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人才市场基本状况剖析

时间:2022-10-19 04:08:03

现阶段人才市场基本状况剖析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政府必须转换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积极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人才市场 存在问题 促进建设

一、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其主要表征为:同一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才价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不同地区的人才价格,同一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的人才价格,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非均衡状态,存在过大差距。主要原因:1.全社会人才价格、供求信息的汇集尚未成为公共产品,不能及时反映及预测人才供需数量、结构的状况和趋势。2.人才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才价格存在较大反差。3.薪酬制度不透明。市场报价一般只限于工资水平,而津贴、奖金及福利则处于隐秘状态。

(二)人才供求机制不健全。

(1)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尚未形成,存在人才就业和流动的区域性壁垒,严重限制了全国市场容量的扩大,增加了交易费用。(2)人才市场格局存在“场内”与“场外”的市场份额倒挂。目前,全国人才中介机构场内成交率约为15%,即使考虑人才多次求职的因素,场内成交率也不会高于30%。70%以上的场外成交多数是通过社会人际网络进行的,不仅交易成本过高,更不符合市场公开、公平原则。

(三)人才竞争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人才市场上,市场主体的信用问题一直阻碍着人才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人才在流动中由于缺乏道德与自律意识,易引起各类人事争议及知识产权纠纷;用人单位与人才互不信任,缺乏承诺,将契约关系视同儿戏。为了应对人才泡沫,企业对人才许诺不切实际的待遇和机会。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还表现为人才的不正当竞争。

二、促进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转换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的职能是制定必要的政策,保证人才市场健康、有序地运作和发展。具体措施为:(1)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抓好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构建人才市场体系,监管人才市场的运行和平等竞争。(2)对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范围,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3)改善和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流秩序。(4)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规范的收费方式,采用尊重和保护人才中介服务的创造性方法。同时,要抓紧建立人才安全体系。人才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不可能完全自由交易,必须有安全体系为保障。(5)推进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大多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社会公益服务与市场经营业务不分,应当把公益性的人才服务机构与经营性的人才中介机构明确划分开来,人才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性质的经营机构,向公平竞争、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优化创业环境,吸引创业人才。

对于长远发展来说,科技人员的创新和创业同样重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盯着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而要把注意力放到创建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经济体制、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吸引全国的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

(三)科学而规范地确认人力资本的价值。

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在生产诸要素中,人力要素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创业人才的作用特别突出。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立能够吸引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发展与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如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管理入股、创业股等。通过企业股份制改造,探索建立以智力资本为主的新型激励机制。

(四)加强信息建设,提高人才供求的透明度和效率。

人才信息网络是实现人才供求联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网络市场有助于全国经营者的信息交流和市场化运作。因此,要加快信息建设提高人才供求的透明度和效率。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行业、地区之间相互沟通人才资源信息,打破垄断,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做好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预测工作,建立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定期制度;为政府决策、单位用人和个人择业,以及人才培养等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人才数据库,以免费上网为条件吸收各高校、科研院所、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同类数据库为子库,通过网络信息服务,大大提高人才供给的透明度。

(五)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大市场。

人才市场的统一是指市场机制能够在全国范围或一个较大区域内畅通无阻地运行,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成熟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以减少直至消除各种市场壁垒和非市场壁垒为前提。目前,这两种壁垒在人才就业和流动中都有存在,主要以行政区域壁垒、中心城市壁垒、城乡壁垒的形式出现。全国人才市场被分割成众多的区域性市场,人才市场统筹的最高水平只能达到省级,大量存在市级、区级甚至小范围的人才市场,因此,必须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打破人才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让人才市场与商品市场及各类要素市场相衔接,形成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并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

(六)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人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虽然加快了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国际化的挑战。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市场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人才市场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推进信息化程度和经营规模、形成科学的人才安全观,顺利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以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向前.中国人才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张学忠.人才战略论文集[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3]何旭华.人才市场研究[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4]张雁利.人才资源的开发探索[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5]黄纬德.论人才市场机制及其运作[J].人才开发,1998(3).

[6]王志平.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模式[J].人才开发,1998(5).

上一篇:煤矿带压开采技术体系分析 下一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