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物品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9 12:01:55

虚拟物品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 虚拟物品随着时间推移被人们认为是具有精神价值的物品,关于其权利属性和法律性质存在很多观点。虚拟物品使用与买卖过程中的法律争端凸显了法律的严重缺失,本文主要针对虚拟物品概念、性质、立法、司法实践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虚拟物品 虚拟物品交易 网络游戏 法律问题

一、虚拟物品概念及存在形式

所谓虚拟物品,是指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空间环境中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包括游戏用户所申请账户中的虚拟人,也包括虚拟人在虚拟世界中使用各种方式所拥有的虚拟货币和虚拟物。虚拟物包括在游戏中使用的“宝物”、“武器”、“工具”、“经验值”等。由于各种物品的稀有程度不同以及它们在游戏中各自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游戏开发商对之所预先拟定的或玩家们所公认的每一虚拟物品的“价格”大为不同。虚拟货币是存在于网络空间中进行虚拟交易时的一般等价物。

台湾地区的法律认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物和账号是存在于服务器上的“电磁记录”,“电磁记录”在刑法诈欺及盗窃罪中均为“动产”,属于私人财产的一部分,盗窃他人虚拟财物的构成犯罪行为,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文认为,虚拟物品实质上是一种存储于网络游戏或其他虚拟环境的服务器中的电磁记录;不能因为它在虚拟环境中的表现形式而只认为它仅是按照一定规则或指令形成的电磁数据,它具有民法规定的财产应具的四个特征:有使用价值、具有价值、可通过一定方式为人所控制、具有流通性。对于玩家而言,因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虚拟物品的虚拟价值呈实体化特征,是具有价值的。

就虚拟物品的权利属性和虚拟物品的法律性质,我国法律目前无明确规定。最新公布的物权法草案也对此进行了回避,尽管已有学者主张将虚拟财产纳人这部确立中国物权制度的基本法律之中,但最终公布的《物权法(草案)》中对此并没有涉及。但诸如虚拟物品丢失、虚拟物品与真实货币的交易等一系列现象引起的思考,是司法界不能不面对的现实:虚拟物品是否是物 如果是物,是否有价值,价值如何评估?虚拟物品上存在财产权吗?如果存在,是什么性质的权利,是物权、知识产权、还是债权。

我国大陆学者对于“虚拟物品权利属性”,存在“物权说”,“债权说”,“知识产权说”,“新型财产权说”等不同观点。

1.物权说。从物权保护角度,将虚拟物品认定为物,认为虚拟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价值,属于一种广义上的“物”,是玩家付出了时间,精力等劳动性投入或者直接通过货币购买而取得的,玩家对虚拟物品享有所有权,网络游戏运营商只提供了游戏的场所并对虚拟物品负有保管的义务。

2.债权说。从债权保护角度,认为网络游戏运营商和玩家之间具有一种通过服务合同建立的债的关系,而虚拟财产正是这种债的关系的体现,是玩家享有的一种债权性权利。游戏运营商和玩家不存在所有权转移的交易关系,玩家对游戏中虚拟物品的控制标志着其在享受运营商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向其提供的服务。

3.知识产权说。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将虚拟物品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认为虚拟物品是智力成果。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虚拟物品来源于游戏软件开发商在游戏软件中的预设,因此开发商享有知识产权;如果游戏运营商获得开发商就知识产权的某种转让,运营商也根据转让享有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游戏软件开发商或运营商提供游戏环境和各种造型预设,但这只是提供了创造虚拟物品的环境和条件,虚拟物品是在玩家投入了相当多而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中产生的,因此玩家对虚拟物品享有著作权。另外,还有一种建议认为,可由游戏运营商和玩家共同享有虚拟物品的所有权。

4.新型财产说。该观点认为,虚拟物品上的权利不能简单归在已经存在的权利形态中,而应该根据虚拟物品的特点,创建一种新型的权利,进行针对虚拟物品和新型权利形态的立法,从而对虚拟物品上的权利予以保护。

二、虚拟物品立法必要性

1.虚拟物品交易争议

部分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人及运营商,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在其网站上公布的网络游戏服务合同中对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进行了规定。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游戏服务合同一般规定,游戏账号及游戏账号内的所有数据的所有权均属于游戏运营商。

在目前的状况下,如发生虚拟物品争议,玩家与运营商的合同应是主要的处理依据。在法律对虚拟物品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玩家与游戏运营商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应由双方所签署的服务合同调整,包括对于虚拟物品的规定。玩家使用游戏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游戏服务,与游戏运营商之间形成一种服务合同关系,该服务合同的目的是:玩家支付服务费,游戏运营商提供相应的游戏服务。需要强调的是:网络游戏本身和网络游戏中提供的各种功能,包括了使玩家持有某些虚拟物品,以及在游戏内部不同玩家就其所持有的虚拟物品利用不同的虚拟角色进行交换,这些都是游戏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游戏服务的一部分。因而服务合同的内容,多是就“游戏账号以及账号内的所有数据的所有权属于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人或游戏运营商”进行约定,并且一些游戏的著作权人及运营商在服务合同中,还明确规定不承认账号转让,不承认虚拟物品的真实货币的交易。总之,在现有状况下,运营商所提供的合同,运营商在合同中所表明的态度与立场,对于在与虚拟物品有关的问题处理中非常关键;但是因为运营商所提供合同是格式合同,故在法院审理中,就合同条款的解释上,如发生争议,依法会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例如:盛大在其《热血传奇服务条款》中规定:用户账号的所有权归盛大网络所有;热血传奇网络运营过程中产生并储存于盛大网络数据库的任何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账号数据信息,角色数据信息)的所有权均属于盛大网络,用户在完全遵守以下的各项条款的前提下,在正常使用《热血传奇》游戏的过程中对属于其用户账号的数据信息享有协议规定的使用权。又如:魔兽世界的服务条款是,暴雪娱乐及其授权人拥有魔兽世界的一切所有权及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账号;第九城市和暴雪娱乐均不承认账号转让;暴雪娱乐不承认魔兽世界之外的人和财产权利要求或“真实”世界与魔兽世界相关的任何物品的销售,赠与或交易。玩家不得在魔兽世界之外出售物品获得“真实”货币或进行物品交易。而这种服务提供商的单向格式合同,明显偏袒服务提供商,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来看,是不具有法律效率的。

运营商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希望保护自己发行、管理本游戏中虚拟物品与虚拟货币的独占权利,从而可通过运营使其创造的虚拟物品由于能轻易转换为真实货币而赢利,可发行虚拟货币提前获得自己对真实资金的支配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法律上将虚拟物品和货币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与货币以规避纠纷中的责任与运营风险。

2.虚拟物品立法必要性

随着网络服务与游戏普及,虚拟物品与虚拟货币的交易具有:(1)量越来越大、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目前我国网络的虚拟物品交易规模已达数亿元。买主以学生为主。(2)范围越来越广,不但用于某个特定的网络游戏或服务,也可用于交换现实商品;(3)货币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甚至因可直接兑换成现金而具有货币特征。这表明,虚拟出品与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已经超出一般网络行为范畴,已经从社会、金融角度对我国现有法律提出挑战。

目前,国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虚拟物品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所以对于网络货币交易很难监管。 相关部门应统一规划严格管理建立一套与之对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消费者、商家、银行和清算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对网络货币发行、流量、统计的监控体系及认证中心,改变网络财产交易的混乱状况。

三、虚拟物品的司法实践

司法界对虚拟物品的态度与观点不但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实践中也多有矛盾。2007年2月,文化部、工商总局等1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虚拟货币已出现对经济金融秩序产生冲击的趋势”,并下令“严禁倒卖虚拟货币”,这对虚拟货币表明禁止的态度。但明显忽视了虚拟货币在世界范围存在的现实需要与未来意义。2007年3月27日,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两名Q币大盗分别以盗窃罪名被判13年和10年,他们通过虚设手机号码来充Q币值,然后再以3折的价钱转卖给。这是我国首例涉及偷盗虚拟财产被重判的案件。既然是盗窃罪,那么也就表明司法实践中已经把虚拟财产法律化。而在2006年年初,同在深圳宣判的全国首宗盗卖QQ号一案中,法院却认定被告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而非检察机关指控的盗窃罪―因为法院认为,QQ号码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产保护对象。相类似的,于2005年7月发生的“浙江网上盗窃第一案”中,3名盗窃虚拟装备的“网络大盗”最终被检察机关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起公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冲突,大陆法系判例的非普遍适用性,更使得虚拟物品等虚拟财产相关立法更凸显必要。

大多数网络游戏服务合同,均不承认虚拟物品与真实货币的交易,但仍强调运营商可自由发行虚拟物品并以真实货币销售;已有法律在司法实践中运用也有存在于人的、法律的冲突与歧义。但必须注意到,当虚拟物品以真实货币进行交易已经是普遍社会行为而不是个别现象情况下,如果仍然对此视而不见,不予以规范,就会给行业或社会带来若干问题。因虚拟物品争议引发的各类犯罪与案件,将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特别是由于我国并非判例法体制国家,各地对同样情由案件的裁决不同势必造成法律的不统一和人们法律思维的混乱。如何既保护虚拟物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也合理尊重网络服务著作权人以及运营商的知识产权与经营利益;如何减少虚拟货币对真实货币体系的冲击,规范虚拟货币的使用,迫切需要司法的介入。从社会发展以及秩序稳定来看,应当寻求并适用现有的制度或建立新的规则以规范与虚拟物品有关的行为。

四、结语

本文认为,就虚拟物品产生的问题如何进行规范或救济重点在于,平衡玩家与网络游戏著作权人以及运营商的权益,在对受害方予以救济的同时,在保护玩家或交易人的同时,要保护网络游戏著作权人及运营商的权益。虚拟物品的权利属性不论是采纳何种学说,均应本着权利平衡的原则,系统地建立响应的法律法规,更好地维护虚拟物品交易秩序,保护相关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1]刘菊华:论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的价值属性及其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2004,22(12)

[2]魏 戬:虚拟物品在法律上的认定及其保护[J].科学之友,2007,(02)

[3]蒲昌伟: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财产性及其保护新探[J].学术论坛,2007,(4)

[4]周黎安 张维迎 顾全林 沈 懿:信誉的价值:以网上拍卖交易为例[J].经济研究,2006,(12)

[5]李 黎:网络财产之现实形态的法律范畴[J].商场现代化,2007,(10)

上一篇:商标反向假冒之剖析 下一篇:从一则背对背信用证案例来看议付概念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