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视野 第5期

时间:2022-10-18 11:44:05

科技视野 第5期

德美研究证实木星存在很小粒子木星环

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发现。太阳系中不仅土星存在围绕自身旋转的由尘埃粒子组成的环,木星也存在相应旋转的环,其直径约64万公里。

研究人员还首次直接测到了木星尘埃粒子的大小,发现其平均大小只有千分之一毫米,相当于抽烟时冒出的烟雾颗粒。这个数据得到了美国“伽利略”探测器获得的木星数据的支持。该探测器于1995年至2003年对木星系统进行了探测。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围绕木星旋转的由微小粒子组成的环对行星所起的作用超过科学家想象,在木星的白昼,尘埃粒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正电荷;在木星的黑夜,尘埃粒子呈现为负电荷,这个复杂的变换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尘埃粒子的运动特性。

马普太阳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克鲁格斯介绍说,星球尘埃粒子电荷的变换不仅对了解木星系统有意义,而且对行星的诞生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木星环就像太空中的一个实验室。透过它可以研究尘埃状的天体物理过程。所有太阳系中的行星或多或少都是由尘埃粒子和气体喷射物组成的环包围着,土星环最为明显,用普通太空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环直到1970年才被发现,但即使太空探测器上的照相机也很难拍摄清楚。

多国科学家绘出鸭嘴兽基因草图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7日报告。他们成功绘出了鸭嘴兽这一奇特的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草图。这对研究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进化起源“极为重要”。

由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科学家选定的基因测序对象是一只来自澳大利亚的雌性鸭嘴兽。基因组分析显示。与杂合多种动物特征的外形相一致,鸭嘴兽的基因组也兼具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基因特点。

科学家们发现,鸭嘴兽基因组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数目大约为1.85万个,与其他哺乳动物相当。鸭嘴兽的基因组中有80%的基因是与哺乳动物“共享”的。不过,鸭嘴兽的基因组中又有诸多“非哺乳”特征。例如,鸭嘴兽基因组中与受精卵相关的基因就既有爬行动物特点,又有哺乳动物特点。另外,鸭嘴兽的免疫系统相关基因与其他哺乳动物有很大区别。例如。鸭嘴兽基因组中负责编码抵御微生物的一种缩氨酸的基因家族庞大,而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体内则只有这种基因的一个单一拷贝。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说,鸭嘴兽乍一看就像是进化过程“出事故”造出来的“怪胎”。但从科学角度来讲。长相越是怪异,其基因组信息对于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进程就越宝贵。

芬兰克隆出人类关键基因组群

芬兰一研究小组克隆出人类几乎所有可能的功能型蛋白激酶基因,并克隆出一系列相应的缺乏催化活性的激酶,它们可以用来进行蛋白激酶的功能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细胞》杂志上。

尽管人类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序完成,但是,由于大多数基因没被分离出来,人类对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仍然受到阻碍。芬兰研究人员此次就是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克隆出了一类重要基因――蛋白激酶基因,该类基因通过磷酸化和调控其他蛋白。与众多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密切相关。据估计,约1,4的激酶在人类癌症患病过程中发生作用。

报告显示,该研究小组更进一步利用他们克隆出的激酶基因组群进行了蛋白激酶的高通量筛选。获得了2个新的激酶。一个起到调节“刺猬”信号通路的作用,这一通路与多个类型的人类癌症密切相关;另一种新的激酶则与卡波氏肉瘤泡疹病毒的作用相关。

该研究小组带头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尤西・泰帕勒教授表示:“我们分离出的众多激酶基因将最终形成一个基因库,可为日后系统分析激酶信号在不同的细胞疾病模式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而且。激酶同样可以成为药物治疗的靶标,通过了解激酶。人类可以进而对付各种各样的癌症。”

上一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回答 下一篇:“你们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你们的希望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