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琥宁急性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讨论

时间:2022-10-18 11:30:11

穿琥宁急性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讨论

摘 要 穿琥宁具有明显抗病毒、消炎和解热的作用,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本院应用该药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通过抢救分析,笔者认为该产品应禁用。同时在抢救中,对抢救药品给药,药物动力学,生物学效应,谈一些抢救理念。

关键词 穿琥宁 上呼吸道感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18

病历资料

患者,女,28岁,新疆塔城地区铁厂沟煤矿职工,就诊时间2009年2月16日16:00。否认过敏史。主因:咽喉部肿痛2天。病史:患者与两日前受寒后,出现咽喉部不适,症状为持续性胀痛,同时伴有发热(37.3~37.8℃),头痛、流涕、呼吸急促。发病中,否认胸部不适史,亦无盗汗、胸痛及咯血史。发病后未用药,今日来我院就诊,现食量少、睡眠差、大小便正常。既往史:体健,否认过敏史。家族史:否认变态反应史。

查体:T 38℃,P 75次/分,R 20次/分,BP 115/75mmHg。一般情况好,微胖体型。咽部:充血、腭弓肿胀、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音,无胸膜摩擦音。心脏:心前区无异常搏动征,触之无震颤及异常,叩诊心界无扩大,听诊:心率75次/分,未闻及杂音。腹部:肝脾未触及,无病理征。脊柱四肢正,神经系统征(+)病理征(-)。实验室:WBC 7.5×109/L ,N 60.5% ,L 30.2%,空腹血糖5.2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

治疗:穿琥宁4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静滴约2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不适。急查:患者颜面部青紫、口唇发绀、四肢湿冷、意识模糊。血压由115/75mmHg急降至70/45mmHg,心率50次/分,心音低弱无力。诊断:穿琥宁急性过敏性休克。迅速施行以下抢救步骤:立即停止注射穿琥宁;高流量吸氧,生命监护;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立即;地塞米松5mg静注;羟丙茶碱0.5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快速滴注;地塞米松1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另一静脉通道快速静滴;纳络酮0.8mg溶于5%葡萄糖100ml静滴; 706代血浆500ml快速静滴迅速扩容;肝素纳1250U溶于5%葡萄糖250ml防止DIC;5%碳酸氢钠100ml静滴,纠正酸中毒。

结果:4小时后,患者神志恢复,血压110/70mmHg,呼吸平稳,R 22次/分,血氧饱和度93%,生命征平稳。

讨 论

穿琥宁主要成分是从中药穿心莲内脂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有灭活作用。对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兴奋垂体前叶功能,促进ACTH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及延缓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毒性反应。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等,过敏反应罕见。

过敏性休克是最为严重的一种IgE类抗体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作用于靶细胞,肥大细胞产生抗体Eg,该抗体与喉、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膜内磷脂产生符合性抗原后,生成花生四烯酸、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趋化因子、烷血栓素A等免疫因子。

综上所述,在休克的防止中,合理用药是防止休克的重要步骤。一旦发生休克,给药途径正确,给药及时,用药剂量适中,是成功救治的关键,由于该药疗效不确切,过敏无防范指征应该禁用。

参考文献

1 王静.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11

2 段平,孙维平.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山东医药,1999,39(24):5.

3 吴文明.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83.

上一篇:氯诺昔康用于肛肠术后静脉微量泵镇痛效果及不... 下一篇:人工流产失败11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