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于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10-18 10:37:57

物联网之于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作用

摘要:如今的社会属于真正的信息社会,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不再以GDP等纯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以服务、体验等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经济所创造的虚拟价值越来越成为主导因素,由此产生了新的经济形态,即所谓的广义虚拟经济,它的出现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心理需求的满足。而物联网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引入了一种崭新的服务方式,它正是以人们的体验与服务为特征,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内容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之中。因此,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出现对于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从具体方面探讨物联网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物联网;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3)01―0088―09

一、前言

创造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使用价值的经济活动是实体经济,而创造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的经济活动是虚拟经济,当把两类经济活动融合为一体,并凸显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这样的经济活动就是广义虚拟经济。关于广义虚拟经济的一个简洁的理解是:如果说传统经济是“物本经济”,那么广义虚拟经济就是“人本经济”,在“以人为本”经济理念下,即便是传统的经济活动,由于理解不同,衡量尺度和目的之改变,也会产生出和“以物为本”经济模式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正是要求我们不仅要会用狭义虚拟经济手段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更要善于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来指导今天新经济全面发展。

关于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问题,林左鸣在其《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一书中已经指出了四个特征,分别是:“乐”型产业的出现;品牌效应已成为人们生活对象化的重要特征;信息成为第一资源;信用经济不断推行和发展。当然,除了这四个特征外,本文还认为,一切“以人为本”的广义虚拟经济特征还具有高科技性,高财富密度,财富标志变化快,高附加值等特征,使得如今的企业和政府产生了与以往不相同的财富观念,也正是如此,一些新的高科技技术相继产生,正提高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着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理论共识:物联网的发展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被称之为传感网。在2005年11月27日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ITU(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一次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简单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而物联网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之间、也能实现人与物之间甚至物与物之问的相互交流。从本质上讲,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绝非互联网的翻版。

目前,物联网的比较通俗的定义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处理,从而实现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图1是关于物联网的直观流程图。

国际上,物联网在少数国家起步较早,实力较强。在我国,1999年在中科院就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工作,并在传感网的不少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可以看出,物联网是实现人机互动的一种模式,以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为其基本要素,是服务与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理念,这正是广义虚拟经济所强调的“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为人们提供便捷,极大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新的发展理念正是物联网与广义虚拟经济的共同之处,当今世界越来越智能的手机、卫星、导航、飞机,也正说明着物联网是广义虚拟经济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是重要的综合信息平台。

三、实践见证: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物联网的重要作用

上文提到,物联网的特征是感知和体验,是完全“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自被纳入“十二五”规划中,据了解,其有望在十大领域有所突破,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物联网技术就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11年3月出台的《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则提出了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辅助决策系统工程、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等十项示范工程。

无锡在2010年8月已启动机场防入侵、感知环保、感知水利、感知电力等76个应用示范项目。上海则于2011年6月在上海机场成功应用了防入侵传感网防护系统。此外吉林,山西等地也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适时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

可见,物联网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物联网影响着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

物联网作为未来的战略性发展先导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当然政府的治理措施也是一切“以人文本”,所以,物联网给我国行政管理模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1.物联网使我国的行政问责方式发生变化。我国现有的行政问责方式主要是政府内的问责,这种问责方式从本质上来看是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追究,但随意性较大,经常出现处罚与责任不相适应的情况。物联网拓展了公民参与问责的渠道,使得政府开通网络让公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政府的责任和职责,让公民成为行政问责的主体,实现责任的明晰化,促使对公共权力使用合法化,最终达到真正为民服务的目的。

2.完善了危机应对措施,应急管理日益科学化。在物联网时代我们能利用物联网的人机互动模式,做到及时预警,在应对危机时,我们能通过物与物、人与物之问的网络,快速全面掌握发生的原因、险情走势及救助措施,在此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救助,能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3.物联网有利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物联网可以实现政府管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成功转化。它使政府工作人员不再像政府层级中的一台机器,按部就班地为公民服务,他们将变成物联网中知识的贡献者、决策的关节点,在物联网中向公民提供必要的及时信息,将更多地依据公民的需求,为公民提供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

4.物联网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物联网使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互动、信息共享及资源整合的平台,改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物联网使政府直接面对终极管理对象,对公众遇到的问题迅速地做出反应,对具体的环境变化进行灵活及时地回应。

5.物联网将为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提供平台,让NGO发挥更大的作用。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不再是决策制定的唯一,也是NGO大显身手的时机,物联网可以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让NGO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获取信息,在拥有足够信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让NGO也可以参与到政府的决策讨论与制定。

6.物联网还可以减少政府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可以让更多的群体,如民众,其它组织参与进来,使政府充分放权,这样既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政府效率,同时也增加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达到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目的,尝试EPC、D&B等建设模式。

(二)物联网成为影响各国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2009年初,美国已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而我国也开始加速推动物联网的进程,目前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为在此次信息产业浪潮中占领先机,工信部牵头成立全国推进物联网的部际领导协调小组,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2009年度工业通信业运行新闻会透露,我国将就物联网等新兴网络的新兴技术加大研发的力度,将通过重大专项、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以及相关重大示范应用带动,以此引导产业界积极投入物联网相关工作。工信部部长在2009年12月21日表示,要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发展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及服务。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视察时候曾做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发展。与此同时,产业界和科学技术界方面亦高度关注物联网的技术和产业发展。中国移动和中科院等一些企业团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都相继成立了物联网研究院,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研究、进行人才培养。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易观国际的一篇报告中也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政府推进物联网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在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明确支持以及产业的技术发展、需求推动等协同作用下,中国无线传感器网络市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超过20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15年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例如已应用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围界防入侵系统”,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目前,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就达到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专家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会产生上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自2009年9月我国成立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以来,各地物联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2010年1月10日,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成立。此前,为加快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已启动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示范区科技平台建设。该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北京,2009年11月1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志在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广东则成立了无线射频(RFID)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紧RFID标准攻关,力争使广东版RFID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上海为加快实现物联网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决定从2010年起启动物联网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物联网。2009年12月2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投资66亿元建设的南方基地投入运营,物联网成为其6大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通了手机支付、物流管理、终端监控、电器卫视、农业蔬菜大棚监控等一系列物联网业务。

由此可见,物联网已初步成为了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了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物流、农业蔬菜大棚监控、防入侵系统的应用正改变着国家的产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高科技市场中体验和感知,以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愉悦和满足。

(三)物联网作为中枢神经打造着智慧城市

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平台。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如何选择切入口,实现由点、线到面的突破?在将物联网从概念推向实用的过程中,这是我国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

1.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1)城市由五大核心的功能服务系统构成,各系统以协作的方式相互运行。城市本身,则是这些服务系统所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2)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五大核心服务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低,感知网络的状态无法实时获取和分析;二是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城市污染、气候变暖、生态承载能力弱;三是市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凸显;四是产业经济有待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模式粗放;五是社会治理效能有待提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政务管理水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五大核心服务系统间关联所带来的挑战。城市中的基础支撑、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高层缺乏智能决策分析功能。

2.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计算机的发明,及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极大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

其次,物联网技术为城市提供安全可控的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修、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再次,网络通信技术为城市信息传输搭建了高速的网络通信环境,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网络通信基础支撑,构建随处可用、高速互连、终端多样化的无线城市。

最后,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连成网,并实时感测城市运行核心系统,极大扩展了城市的数据获取能力。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城市信息服务功能,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为公众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广泛渗透和深化应用为城市向更高级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3.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

物联网技术包含:感知层技术、传输层技术和应用层技术;物联网技术为智慧城市中实现“人机物”三元融合一体的世界提供最重要的基础使能技术与新运行模式。

据介绍,目前,北京、江苏、福建、广东、重庆等地正在筹划和建设物联网以北京、江苏无锡等为龙头城市打造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其他城市物联网发展趋势也在形成中。

(1)智慧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智慧城市的内涵: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知道下,以创新为内在动力、以人为本,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通信、智能科学、系统工程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城市运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处理,从而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幸福、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帮助城市解决上述五大核心服务系统及其关联所面临的挑战。

智慧城市的特征:

首先,智慧城市让城市的管理、运营与服务呈现五大特点:更加和谐、安全、高效、幸福。

其次,智慧城市是利用物联网系统打造的,它具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

(2)物联网打造“智慧城市”的成效

第一,市民幸福指数上升

第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首先,管理理念从经济主导型转变为社会服务型,并充分体现了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

其次,管理结构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协作化。

再次,管理对象从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物和信息的管理,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充分发挥社会自我调节功能,减少人为干预。

最后,管理制度从单一的供给体系转变为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使制度供给路径得到优化。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网络的建设可以包括很多发面,可以将人们生活的城市方方面面通过物联网相连接。所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方方面面,图3中有所具体展示。

因此,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更高阶段――“智慧化”发展的新阶段。它是促进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源有效利用、绿色环境、人民安居乐业,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物联网使生活变得更智能

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种家庭设备通过智能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宽带网络和电话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如用户离家后只需用手机一按“离家”模式,家里所有的灯光、门窗、家电等设备会自动关闭,防盗报警系统自动开启并设防,用户根本无需为门窗、空调等设备是否关闭而担心;而下班以后,只需通过手机打开“回家”模式,智能家居系统便会立即启动预设的功能,如执行打开空调、热水器、窗户等操作,所有的控制只需要通过操作手机即可以方便地完成远程控制。

2.智能农业。该产品能够通过实时提供农户地面信息、土壤信息、营养信息、有害物监测与报警、生长信息等,这些信息能让用户及时调整相关种植策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定位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农业生产实现信息传递,达到人与物的“交流”。也就是说,农民拿着手机,就能查看大棚作物生长状况,对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进行管理,非常方便。通过传感器观察农作物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鲜活应用。传感器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进行农作物生长的人工环境监控,促进光合作用;而形状传感器、重量传感器、颜色传感器则能监测到目标物体的体型、大小、颜色,以辨别农作物的成熟程度,确定采摘时问,还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音量和音频传感器等进行灭鼠、灭虫等;可以利用流量传感器及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农田水利灌溉。

3.智能交通。该系统包括公交行业的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公交手机一卡通等业务,可以实现公交的无人售票。当然,该系统在自驾车中的应用还可以告知车者及时的交通状况,还可以提供最“优越”的旅游路线。

四、存在问题:处于初期阶段的物联网也受到各种因素制约

从物联网的影响和作用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作为一种新兴市场,它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

1.核心技术。纵观我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功能,使之具备物联网特性。但这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原生态创新,所以也很难形成核心技术,导致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保障,更导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节的传感器、电子标签的成本过高拖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2.规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善。我国物联网发展虽然有了一些基础应用,但目前国内”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所以,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的形成、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化的重大瓶颈。另外,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管理平台方面。物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于网,而不是在于物。感知是相对容易的,对于已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已感知的信息就没有意存在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具有庞大规模的,综合性的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方法获取的传感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目的性的传输,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一大障碍。

4.资金成本方面。由于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真正将这种庞大的智能网络应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普通家庭,一些必备的高科技设施的研发以及最重要的资金投入和成本问题还有待解决。

五、建设前景:物联网发展的未来构想及成效

(一)未来构想

1.规划设计

(1)意义:物联网总体规划与设计是依据现有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信息化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是进行智慧城市等相关建设过程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实施智慧应用系统、发展智慧产业的重要依据。

物联网的规划与设计有助于信息集成、业务发展和创新,在国家各方面建设中具有战略位置。它集成了信息系统资源规划、决策制订、过程实施等多方面,指导项目规划以及实施。做好总体规划可将大大降低系统建设风险,使得效益最大化。

(2)规划流程

2.实施运作

(1)仔细分析设计项目的投融资模式

(2)构建涵盖技术、实施和运作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国家政策、法律更是要促进标准实施事宜

(3)需要充分考虑利旧、新建和扩建的关系

(4)建设专业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与运营

一项业务构建一个专业化的公司,构建专业公司有益于:专业化、市场化、持续优化、推广复制和平衡利益。

(5)创新是物联网建设的灵魂

需大力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

3.产业带动

(1)应用体系的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2)物联网企业的建设需有详细的规划措施

(3)构建适合高端人才聚集的环境

(4)将物联网作为整体的模式,推广到国家建设的各方面

(二)成效预估

通过物联网作用的综述和了解,可以看出物联网发展的前景,不仅会带给人们新生活的体验,企业、政府的发展也离不开物联网,而且会促进产业绎济的优化转犁及升级,

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形成

物联网的发展能够带动包括物联网设备与终端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网络服务业、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信息应用服务业等大规模产业链的形成。

2.促进要素聚集,推动城市科技创新

产生新兴产业聚集效应的同时,也加强了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聚集,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促进政府、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其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平台,将形成城市发展新格局。

3.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带动工业发展、改造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和速度,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促进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物联网通过产业之间的带动整合催生出更大的产业集群,吸引优秀企业的进入,给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六、未来展望: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应大力发展物联网

物联网发展完全符合广义虚拟经济时展的“以人为本”的特征,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展现出其效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智能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实现零仓储模式,促进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因此种种的优势都说明物联网的未来还有其发展空间,继续将人的感知与体验为基础,为公众提供服务,本文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考察。

1.从时间层面看,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力度、技术进展、产业链形成及壮大。这方面国家已开始出台相应的物联网专项基金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使物联网介入,推动产业转型,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政策的合理科学实施,将有效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2.从空间层面看,物联网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能否为社会生活带来文明进步和价值变化、能否解决社会和公众对于安全的体验,否则物联网只能受众于少数专业化市场,如政务监管、交通、教育、医疗、安全、环境等,不大可能成为人们所期望的巨大的公共市场。

上一篇:FDI对江浙两省工业内资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扶正升白口服液提高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