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看其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时间:2022-10-18 10:37:07

从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看其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摘要: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肖邦是弘扬民族音乐的典范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波兰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同时创造性地吸取了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成就。波洛涅兹舞曲是他音乐的民族性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而且他将这种体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欧洲各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创作;肖邦;波洛涅兹;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波兰作曲家肖邦一生写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他生活在波兰民族最为动荡的年代,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带有强烈的民族气息。而在他的作品中,波洛涅兹舞曲这种体裁将他音乐的民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波洛涅兹舞曲又称为“波兰舞曲”,源于古老的波兰民间队列行进舞。16世纪末,波兰贵族将这种舞蹈引进宫廷,作为欢迎国王的盛大庆典中的舞蹈,以后又成为王公贵族作为政治性外交舞会中的舞蹈,舞蹈高贵、庄重。17、18世纪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有时也用于组曲中。这是一种节奏稳健、在乐段结束时常常有固定节奏型的三拍子舞曲。19世纪初,随着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波洛涅兹舞曲走向了市民,被采用于爱国歌曲、钢琴曲、提琴曲和管弦乐曲。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便是来自19世纪波兰大众流行的波洛涅兹。但是,肖邦创作的波洛涅兹的内容远远超出了舞曲的范围,具有强烈民族内容和民族精神,表现了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性。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19首波洛涅兹舞曲,肖邦笔下的这种中速的、三拍子的、乐段结束时具有典型节奏形式的舞曲,它密集充实的、和弦性质的和声,具有浑厚坚实特点的钢琴织体,常常发出管弦乐队般的音响,在形式结构上对称严谨。在音乐的形象方面,波罗涅兹的创作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即从早期的灿烂华丽、有辉煌的技巧性的波罗涅兹,发展成真正具有比较深刻内容的、严峻的、英雄气概的、激昂慷慨的波罗涅兹。其早期创作中最成熟的《降E大调华丽大波洛涅兹舞曲》,已表现出肖邦的独特之处,具有一种民族自豪感,音乐清新而富于光彩,预示了肖邦未来的波洛涅兹舞曲的风格。肖邦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这十年间创作了7首波洛涅兹舞曲。这个阶段正是他的祖国华沙起义失败的时期,祖国的悲惨命运使他作为一个漂泊异乡的流亡者更加怀念故土,思念故国的亲人和友人。肖邦的思想迅速地成熟着,起义的失败给他带来沉重的感情体验。他用批评的眼光重新去评价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发现了那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缺陷。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对民族过去辉煌历史的感触,使肖邦在创作中出现了新的倾向。这倾向也鲜明地反映在1835年以后创作的波罗涅兹中。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宏伟诗篇。他的极度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极度憎恨在这些舞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所作的波洛涅兹舞曲中流传最广的是作品40之1A大调(军队)波洛涅兹舞曲,作于1838年10月,是一首雄壮激昂的乐曲,虽然是三拍子,却有着进行曲的风格,使人联想到英俊彪悍的波兰小伙子足登马靴,腰佩刀剑的挺拔舞姿。从这个时期开始,是肖邦创作的鼎盛时期,音乐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化,更强烈的戏剧性力量和悲剧性冲突在音乐结构中迸发出来,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表示:“此曲表现了波兰的伟大”。这首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进行曲式的主题旋律,刚强有力,气势雄伟,表现了军队的豪壮气魄,一开始强大而丰富的和弦音响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在号角声中凯旋归来的英勇将士,充满胜利与自豪的光辉形象。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全曲的核心。这一主题在颇具特色的波洛涅兹节奏型的衬托下显得更富有生气。特别是第二小节中后半拍的三连音,如同小军鼓有力的敲击,使乐曲中的“军队”特征更为明显。这个主题常被视为波兰民族的象征。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发展,乐曲的中间部分转到D大调,具有描绘性、号角性的主题旋律,以鲜明的进行曲节奏作为伴奏,生动地刻画了一支精神振奋、英武雄壮的波兰军队,在号角齐鸣的战场上向前挺进的形象。它反复了一遍后,是一段过渡性的乐段,由低音上的长颤音和上行级进的音型结合而成。好像是炮响号鸣,军队雄赳赳向前行进的情景。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情绪更加雄伟,给人以豪壮、坚不可摧的印象。全区统一在英勇的波兰将士高奏胜利凯歌、欢庆民族解放的光辉节日之中。这首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代表了波兰人民的心声,它们是波兰民族气节的象征。我们从中也可以感受到肖邦的民族自豪感。

肖邦所作的其它波洛涅兹舞曲里也都带有很浓厚的民族风格。作品40之2是哀叹祖国沦亡的气氛严峻、情感压抑、悲壮愤懑的悲歌。作品44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内在张力,中间段落的宁静、朦胧的沉思反衬出激情进发的强大力量。作品53(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则是一曲渗透着刚毅、抗争精神的民族颂歌,标题性的描写与作曲家内心蕴藏的热烈情感融合在一起。肖邦在这首波罗涅兹中所体现的是他的思想中最可贵的东西:顽强的反抗精神,对斗争充满胜利的信心,相信未来。它在同类乐曲中性格最刚毅,气势最雄伟,其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同时在缅怀民族的光辉往昔中获得精神力量,发出豪迈的声音,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这个时期,他已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他已经克服了在华沙时期的同类作品中追求华丽的沙龙趣味倾向,使之发展为一种充满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宏伟音诗。

波洛涅兹舞曲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对于他创作的其它体裁,比如马祖卡、叙事曲、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奏鸣曲等,也都倾诉着肖邦对祖国的热爱、思念,并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感,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肖邦是一个民族音乐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爱国热情。例如他的g小调叙事曲和b小调谐谑曲,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在他花丛般的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主性的音乐中,却有着足以唤起波兰人民的爱国热情的成分。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爱国的热情在,还有民族音乐因素在。肖邦的音乐总的特点是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的,这正符合了斯拉夫民间音乐的特点。

肖邦的音乐作品还常常使用对旋律各式各样的变奏。较多地使用变体发展,也是波兰民间音乐的一大特点。肖邦音乐的民族性在波兰动荡时期表现得特别突出,由肖邦作曲、维特维斯基作词的《战士之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波兰爱国青年中传唱起来,这支歌鼓舞着波兰青年纷纷投身革命洪流。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另外,如《a小调马祖卡舞曲》(op.17之4)、《E大调练习曲》(op.10之3)都是充满着对祖国深切热爱之情的优美练习曲。《b小调练习曲》(op25),乐曲的中部悲痛、凄切,也表现了肖邦思念沦亡的祖国的内心情感。《b小调谐谑曲》则倾诉了他对祖国温柔的怀念之情,倾诉了他渴求战斗的激情。在他1837年创作的《降b小调奏鸣曲》(op31)开始乐章所体现的傲岸、反抗的感情内容,可以看出肖邦对祖国沦亡的极度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极度憎恨。《c小调练习曲》(又称作《革命练习曲》),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这是肖邦一部非常著名的代表作,影响很大。

同类型的作品还有他的马祖卡舞曲。玛祖卡也是肖邦创作中极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他的58首玛祖卡展现了这位波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舞曲中充满了强烈的波兰乡土气息,旋律细致,民间风格与旋律融合在一起,在感情内容上比较接近于市民阶层多愁善感的音乐,充分展现了对祖国的怀念,玛祖卡也可以说是伴随肖邦漂泊了一生的音乐日记。《a小调玛祖卡舞曲》(op67之4)、《f小调玛祖卡舞曲》(op63之2)也都表现出肖邦思乡念国的感情。在走到生命的尽头时,肖邦以对生活的无限眷念和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创作了生命中最后的两首马祖卡舞曲。《g小调玛祖卡舞曲》(op67之2)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念;《f小调玛祖卡舞曲》(op68之4)则是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通观肖邦的重要作品可以看出,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核心,始终是对祖国沦亡的沉痛和悲哀,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异族奴役的愤怒和抗议,以及对故乡、亲人们的无限思念。他的音乐既表现了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感情,又代表了时代文化的精神,有很强的思想性、战斗性。一方面他是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19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

肖邦的波洛涅兹对处于异族奴役并不断争取独立解放的波兰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在钢琴领域的建树,使他在音乐史上获得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所创作的音乐的民族内容和民族风格,可称为19世纪中叶兴起的民族乐派的先驱。

上一篇:钢琴协奏曲《黄河》传播的历史价值 下一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