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玛祖卡作品中的民族性

时间:2022-10-16 12:47:07

【摘要】(一)肖邦 肖邦,1810年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6岁时就师从德国的芮尼学习钢琴,掌握了大量的古典乐派的音乐作品。7岁便写了自己的第一部简短的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后就...

论肖邦玛祖卡作品中的民族性

摘 要:“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创作都与波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种体裁源自民间的舞曲,充满着浓厚的波兰民族乡土气息。笔者以“民族性”为角度,从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对肖邦的玛祖卡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呈现肖邦玛祖卡作品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肖邦;玛祖卡;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23-03

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有天赋、最伟大的钢琴艺术大师之一。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整个钢琴领域,其创作的特点根据他所经历的年代和生活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华丽色彩,演奏的难度也较为复杂化。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民族精神极为浓厚,有人曾说“肖邦的玛祖卡是整个民族的签名”[1]。

一、肖邦与玛祖卡

(一)肖邦

肖邦,1810年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6岁时就师从德国的芮尼学习钢琴,掌握了大量的古典乐派的音乐作品。7岁便写了自己的第一部简短的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后就不断地登台演出;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不断地努力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肖邦不仅是位精湛的演奏家,也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有卓越的技巧性,在写作方法上和声对位都采用独特的语言材料,是对古典时期的作品的进一步发展,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读大学期间的肖邦不断地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和创作,也曾多次受到传统波兰的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的影响。他利用周末或没课的时间经常到学校的郊区去游玩,更让他感受到当地人们的民族风情、质朴的内在美。

(二)玛祖卡

“玛祖卡”,具有浓厚的的波兰乡土色彩的舞曲,它的原文“Mazurka”意思则是“马祖尔人的”。“马祖尔”是古代波兰的一个部落,波罗的海沿岸的玛索维娅地区所住的人们,他们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还擅长一种男女们成双成对一起表演的集体舞蹈。这种群体的舞步轻盈有滑步和女子围绕男子转圈的舞步等,若干年以后,这种男女群体表演的集体舞被传遍了整个波兰,被人们称之为“玛祖卡”。

玛祖卡的节奏一般多为3/4拍,速度比圆舞曲慢点,它在每一小节的最后一拍的时候,那些跳舞的人们把他们的脚后跟咔哒一声相碰在一起的时候加强了一拍,也就是重音落在最后一拍上。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在一生创作中最具有波兰民间浓厚而又强烈的乡土气息的体裁,其短暂的一生为世界留下了58首玛祖卡作品。肖邦的玛祖卡以马祖尔舞曲、奥别列克舞曲和库亚维亚克舞曲三种波兰民间舞曲为基础,其使用场所和形态各不相同,这些既悲伤又欢快、既甜蜜又苦涩的作品让人们感觉他的民族意义价值更为深远。

二、肖邦玛祖卡作品中的民族精神

肖邦在很小的时候就充满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即使在以后的生涯中没能在祖国继续度过,但是他的创作在一生中都体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炽爱,在他的玛祖卡舞曲中无论是节奏、旋律等到处体现着他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一)旋律的民族性

1.民俗性的旋律。玛祖卡舞曲有时描写可分为两种:一是生活情景的描绘;二是民间情景的描绘。像这样描写生活情景的舞曲里经常采用波兰的民间乐器(小提琴或笛子)之类的。这种舞曲旋律优美,线条简单,和声效果也简明。人们在听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幅美丽的画卷浮在眼前。

在这个谱例的开端我们可以看出是奥别列克舞曲的一种,而且还是风笛的声音。从中看出前面的4小节都是主和弦与属和弦在变换交错,这种和弦配法是波兰民间的一种演奏法。这种持续的低音采用了波兰的民间乐器,不经意地就会想到民间风景的画面。

2.舞蹈性的旋律。玛祖卡舞曲的舞蹈性的旋律与波兰的民间舞蹈是分不开的,像这种具有强烈的重音感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它的脚步声音沉重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从这首降B大调玛祖卡中,可以发现旋律的大跳进很像剧烈舞动的人们,曲子充满兴奋、欢乐的气氛。这种民间舞曲的节奏和音调是用来抒情戏剧性的音诗。这首曲子既保持了风俗性的旋律又体现出舞蹈性的旋律,揭示了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3.歌唱性的旋律。这种歌唱性的旋律通常具有库亚维亚克的特点,并保留了原生态的线条,充满了简明、抒情、典雅、悲哀的特点。这种歌唱性的旋律往往能够写出人们的心声。

这首《f小调玛祖卡舞曲》中表现了内心的悲哀,歌唱的抒情性更加沉重。使用了关系大小调强烈的对比手法,乐曲基本算是沉稳的。是肖邦逝世前的最著名的一部创作,卡拉索夫斯基表示:“此曲犹如大师最后那悲切的一日,是一首极为哀痛的乐曲。在这首‘天鹅之歌’中,肖邦通过少年时代对故乡的憧憬,以创作灵感的最后刹那,证明了他对故国音乐以及祖国的忠诚。”[2]

(二)节奏的民族性

常见的玛祖卡舞曲节奏通常都是由3/4和3/8组成的,有时还带有附点的节奏,速度均为中速,重音通常落在第一拍、有时也会落在第二拍上,或每两小节内的第三拍上,这种节奏变化多端,很不稳定。如马祖尔舞曲、奥别列克舞曲、库亚维亚克舞曲都有不同的节奏型。

1.马祖尔舞曲的节奏特点。马祖尔舞曲的音乐特点比较激烈、欢快。节奏通常剧烈而且重音有时落在第二拍上,但是有时也落在第三拍子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重复前面的节奏重音,这样更加具有灵动、洒脱的特点。

在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马祖尔舞曲的节奏变化多样,在曲子的开始就发现重拍落在第二拍上了。

2.奥别列克舞曲的节奏特点。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到“奥别列克舞曲”原意是旋转,它的节奏也是欢快、活泼,而且速度也很快。它的重音有时候会落在第一拍上,但有时也会落在每两小节内的第二小节的末尾上。

从谱例中可以看出,舞曲的开始部分它的重音就落在每两小节的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上,旋律线跳跃的流动。

3.库亚维亚克舞曲的节奏特点。库亚维亚克舞曲的节奏也是三拍子的,也常使用三连音和装饰音,与马祖尔舞曲相比较为平稳点,它使用小调的创作手法显得曲子更加深沉、忧郁,感觉内心有点小小的悲伤。

上面的谱例就体现出它的忧郁、悲伤,并且节奏重音变化多端。

(三)和声的民族性

肖邦经常使用富于民间的和声色彩来表现民间风情。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特别重视对和声色彩的应用。肖邦大胆地运用转调、变换的和声,使人们加深印象。色彩在肖邦的世界里只具有音乐表现手法的一种,姆斯基科萨科夫曾说过:“其中的和声本身好像在歌唱……听了无限诗意的肖邦的音响之后,所有其他音乐(连贝多芬、舒曼这样的巨擘的创作都不例外)都显得粗鲁沉重……”[3]在肖邦的58首玛祖卡中充分利用了丰富的和声效果。

丰富的和声色彩是肖邦常用来模仿波兰民间的乐器的音响,例如风笛、小提琴的音色等,都具有乡间民族风情。

1.变换色彩。和声“变换色彩”也就是在一段旋律或者某个音中插入新的和声后获得新的和声色彩的效果。例如:谱例7中的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出它的变换色彩,旋律中没什么变化,但是和声色彩在不断地变化。整首曲子都在引用风笛的和声手法,一首极为朴实的民间舞曲显得很有趣味,让人们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幅乡村民间画面。

2.半音和弦色彩。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半音是和声效果里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浪漫主义在半音上的运用,为和声色彩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半音和弦色彩的运用得到了作曲家的热爱。肖邦对半音和弦色彩的使用,对钢琴艺术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处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和玛祖卡的民族性。例如:谱例8中运用了那波利和弦,那波利和弦主要运用在小调里面,使调式内部涌现出一种色彩的变体。那波利和弦运用在大调式里面,使调式形成了鲜明的调性色彩反差。

(四)调式的民族性

肖邦的作品里经常见到的有大小调式之外,还有就是民族调式。这种民族调式又被称为中古调式,经常在教堂和世俗音乐中使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充分体现了波兰的民族音调,表达了作者对遥远祖国的眷恋。在波兰民族旋律中,除了常见的大小调式外,里第亚,弗利几亚等中古调式也很常见。”[4]

1.利底亚调式。通常我们用首调唱法的fa唱为主音的调式,简称为利底亚调式。这个调式的特点是有一种独特、神秘的感觉。

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作品中,以《C大调玛祖卡舞曲》op.24 no.2为例,本曲以F为主音的利底亚调式,四级音用了B而不是之前的那个降B了,这样便形成增四度的关系,把之前的大调式重新的发展起来。

2.弗里几亚调式。以首调唱法的mi唱为主音的调式,简称为弗里几亚调式。尽管它与我国七声调式的音阶结构相同,但它仍属于小调式。

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作品中,以《升c小调玛祖卡舞曲》op.41 no.1为例,本曲以E为主音的弗里几亚调式,曲子开始的部分原来的二级音升D降了半个音,变成了原来的那个D了,使之成为小二度的音程,让人感觉到在自然小调里的降低小二级的音的弗里几亚调式的感觉。

3.转调。肖邦在创作时,大胆地运用转调的手法,也可以算做他的一个创新点,这样使得乐曲更加丰富多彩。肖邦在《c小调玛祖卡舞曲》op.59 no.1中,首先运用了大三和弦和小七和弦进行大胆的转调,乐曲开端大概划分为两部分的转调:一是前面调的降B大调增五和弦等于后面调的B大调的属七和弦转了高半个音的调;二是前面调的属七和弦等于后面调的增五和弦,也就是转回了前面的调,这样迂回旋转的调是肖邦玛祖卡舞曲中最常用的。

三、总结

肖邦的玛祖卡作品中到处流露着他那歌唱般的旋律、变化多端的节奏特点、丰富的和声色彩、大胆的转调手法、个性多样的民族调式、简明精练的曲式结构、新颖细腻的伴奏织体,更多的是他的内心充满着“波兰的民族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使得他的音乐以其独具魅力享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始终牵挂着祖国并把音乐和救国的思想牵连在一起。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的贡献,更多的体现出正义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肖邦的作品中体现出他的波兰性格,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波兰性格才塑造了音乐的独具魅力,并对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推动了近代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胡内克.肖邦画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2〕许钟荣.浪漫派乐曲赏析(二)[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49-150.

〔3〕索洛夫磋夫.肖邦的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34.

〔4〕于润洋.肖邦音乐的民族内容[J].音乐研究,1980(1):97.

上一篇:全程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尿毒症病人饮食指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