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铅华见真纯

时间:2022-10-18 10:34:25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我们不能再把语文看成美丽的铅字,看成应试教育的筹码,而是要让语文生活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

Abstract: Along with classroom reform's thorough, we cannot regard as again the language the beautiful type, regards as the shopping online the chip, but is must let the language adaptation, lets teacher's teaching with the student study with the life close union, causes the student to enjoy the life in the classroom, in life joyful study.

关键词:语文 生活化 教与学

key word: Language Adaptation Teaches with study

作者简介:谷凤琴,(1982-)女 ,山西左权人,200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从教于郑州市第十八中学

生活是语文的基础,语文又是生活的提炼。语文生活化就是洗净铅华的文字,将语文课堂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之中,让生活气息存在于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逐渐浓厚。为了使语文生活化,课堂生活化,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做以总结。

一、教的“生活化”

教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1.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人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人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像,步人情境。教学中,我努力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境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

(1)组织生活化的活动。

课堂教学是以语言为主导的教育环境,多年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喜欢用教学参考书和教案集去上课,使得课堂成为“教教科书”的地方,这样的语文课显得多么的枯燥、无趣,失去了语文“生活化”的意义,那么如何让教师的教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呢?只有拓宽学习资源,结合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坚持课前3分钟的讲演活动。我按照班级人数,结合语文课教学时数,按座位顺序,每次一人,轮流讲演。内容不拘,只要求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政治、思想到学习、生活,从身边琐事到学校、社会,可以讲一个小故事,也可转告一则杜会新闻,乃至编段小幽默,读篇精美散文,海阔天空,畅所欲言。总的原则是新颖有趣,富有积极意义。学生们对3分钟讲演非常热心,几乎每个学生都认真准备,所下的功夫不亚于一次口试。因为这是展示自己观察和提炼生活能力的机会,也是培养锻炼自己胆量和技能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累材。

(2)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我利用班主任的职务便利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如刚入学时的新奇、想家,一段时间后的学习紧张体验,运动会的赛前、赛后,考后的高兴或失落……还有节日来临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贺卡送亲人、朋友,并记下这事;还鼓励给老师写留言、写信、打电话等,学生是那么乐意,但这哪样不是在学语文呢?

2“生活化”的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化”的学就是让学生树立起“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和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1)参加社会实践,在生活中体悟语文。

俗话说:“要想知适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就很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把学生带到野外,去感受自然和生活,并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针对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步步领鲜”“衣衣不舍”等等这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现象,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可以组织学生在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时节去野外踏青,让孩子在春风吹拂下,在阵阵花香中,体会大自然的关好;这样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感受生活的美好。

(2)适当观看影视作品,在生活的媒介中练语文。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而多数家长总担心这会影响学习,和孩子因此产生了许多矛盾。其实,影视作品是学习语文和提高艺术修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因切合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显得更为有效。从电影、电视这些生活的媒介中,学生可以学到些什么呢?一是自觉学习语言的意识,注意体会人物的表达习惯、表达的方式、表达的词汇;二是注意观察节目主持人,体会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技巧,并学做节目主持人,可以试着去主持一次的班会、一次竞赛活动;三是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起合理的是非观、道德观、爱情观、价值观。

总之语文的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教师教学的“生活化”和学生“生活化”的学,是语文教改的两只翅膀,两翼齐飞,才能自由飞翔。“生活化”的教和学洗净了铅华美饰的文字,让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上,露出了语文纯真的面目,使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M],2001.

[2]生活化的语文教学[OL].www.省略.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3+2”图式听力理解模式 下一篇:浅谈学习动机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