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天才柯克·约翰逊

时间:2022-10-18 09:34:39

您最先对什么感兴趣,地质学还是古生物学?

我可能要说是古生物学。但是,我最初感兴趣的应该是考古学。我很小的时候就对考古学感兴趣。五六岁时,我就到处搜集各种石头了。我现在还有当时的照片呢。我搜集的第一批石头中,有一块是箭头形状的;搜集的第二批石头中,有一块是腕足动物化石。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在寻找各种玛瑙。一直以来,我对考古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三个学科都有浓厚兴趣。

我用一个金属探测仪寻找埋藏在地下的硬币,寻找古老的印第安人手工制品,寻找斑斓纷呈的玛瑙,寻找各种各样的化石。这更像是一位小朋友走进图书馆,仔细阅读一些书籍文章后,出去寻找一些东西,会找到地球上这些小巧玲珑的奇妙宝藏。最初,我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是很快,我对化石产生了兴趣,我的研究焦点聚集在化石上。

您去过的地质上最有趣的地方是哪儿呢?

作为一名古生物学者,我喜欢那些可以看到层层堆积的岩层的地方。一些地方经历了沉积、堆积后,有的区域隆起,受到风力侵蚀,出来。这一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岩层。对我来说,最有趣的地方是能看出地质发展史中多个时期的地方。你可能觉得我在说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峡谷确实是个很神奇的地方,长446千米,深几千米。但是,大峡谷的岩层几乎都是相同的。这些岩层经历了三四十亿年的岁月变迁,但是这些时间还不算特别多。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怀俄明州的大角盆地。该盆地位于黄石公园东部,游客较少,但是这个盆地能体现出完整的地质年代。这个盆地的岩石有35层。通过这些岩层,你可以观察到从生命出现之初、到近期的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地球发展各个阶段的多种变化。这确实很神奇。在人们游览的大部分地区中,只能观察到地球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而且,在这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史密森尼博物馆,地下的岩层历史约有1亿年之久。历史虽久远,但是不能体现地球的整个发展史,只能体现一个发展轮廓。

人们最容易误解地质学的哪一点呢?

地球年龄是一个很难向人们解释清楚的概念,部分原因来自宗教。有宗教认为,地球只有6000年的历史,信教的人对地质学家关于地球年龄的表述强烈不满。但是,即使你不认为地球有6000年的历史,也很难想象地球年龄为4 5亿年。对寿命只有百十来年的人类来说,45亿年太漫长了。几十亿年,真的太让人难以置信了。所以,我觉得理解这几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地球的时间特性、地球的存在时间有多长,以及地球发展史上哪些时间重要。

我们也不能准确理解地球究竟有多大。尽管能准确掌握地球的体积,但是作为人类,我们经常忘记地球的规模有多大。就像从华盛顿到旧金山,步行与飞行的体验截然不同。如果步行,你能深刻体会到北美之大,因为你要步行很长时间,中途会疲惫不堪,会磨坏很多双鞋子。你会意识到,我们生存的地球广阔无边,这个幅员辽阔的地方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我们一直在过自己的生活,从一个地方很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活动的空间范围小,实际上没有真正体会到距离的遥远。我的意思是,我们经常乘飞机到某个地方,速度高达每小时960千米,速度之快使我

们无法体会距离的遥远。

地质学的两个简单因素是时间与空间。但是时间之久远、空g之广阔,让人们很难想象地球上发生的各种事情。空间不仅包括人们能够看到的空间,比如从华盛顿到旧金山的距离,还有人们看不到的,也就是地下空间。如果你往下深入1千米、10千米、100千米或者1000千米,下面会发生什么?人们很难理解,就像难以理解深太空或者海洋底部的奥秘。地下空间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我们只了解了它的一点,而不了解其他的很多方方面面。

技术给你的研究带来哪些改变?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与现象是人类能看到并感受到的,但是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才能加以论证。这些事物与现象需要进行遥感探测并测量出来。很明显,技术赋予人类非凡的能力,来理解过去未能理解的事物与现象。从启蒙运动萌芽到今天,在这不可思议的350多年间,人类通过使用技术与逻辑思维,推断出地球的运行方式。这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喜悦。没有技术,这一切可能无法实现。但是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我经常使用的工具都很简单,可能只有一把锤子或者一根撬棍。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我使用石器时代、金属时代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在与布莱恩・阿特沃同拍摄《造就北美大陆》系列节目时,我用的也是这些简单工具。布莱恩是一位伟大的海洋地质学家,他发现西雅图曾经历过里氏9.0级的地震。他使用的工具是一条独木舟、一把铲子、一把锯。只用这三种工具,他就推测出那次发生在西雅图的地震。布莱恩用铲子往下挖,挖掘到埋藏于海岸线之下的沼泽后,发现在那次地震中地形急剧下降,一种森林土壤被埋于海岸线之下,而这层薄薄的土壤是一次海啸后堆积而成的。他锯开在那次地震中死亡的一些树木的树根,以确定这些树木的存活时间;又锯开一些现在依然存活的邻近树木的树根,用来确定那次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这一切,都是借助一把铲子、一把锯、一条独木舟完成的。绝妙主意的想出不需要依赖复杂技术。所以,技术是有必要的,科学进步也来自科技的发展。但是,科学进步同样来自细微观察。

《造就北美大陆》系列节目中,我们解释的很多问题、现象都是我每天思考的内容。我开车在路上行驶时,看到路边露出地面的岩层,眼前会浮现古老的地形地貌变成现在那些路边的坚硬岩层的画片。看到这些岩层后,我会经常思考它们的形成过程。

是什么促使你对人们走进科学的原因感兴趣的?

2000年左右,我开始与艺术家雷伊・特罗共同创作一本书。我们开车在全国各地行驶时,研究各种各样的化石,讨论这些化石的发现地点、发现者,以及与这些化石相关的科学知识。我们还讨论了收藏化石的地方――各个博物馆。后来,我们就去采访一些科学家。由于自己是科学家,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我开始采访不同的科学家,也经常采访我的同事。以前,我经常和他们探讨具体的科学问题,比如他们发现的某些化石遗址或者类似问题。但是现在,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我经常听到发生在他们

童年时期的非常有趣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第一次发现成果。

每次我与科学家聊天、访问大学校园并与研究生谈话时,我都会详细询问他们是怎样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哪些因素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后来,我在丹佛博物馆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任职期间采访了该馆的所有科学家,试图理解哪些因素促使人们成为博物馆科学家。2012年,我来到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馆长,那时馆内有400位科学家。我当时想,我得去跟每个人聊

天。有趣的是,如果刚开始谈话就让他们“聊聊自己”,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聊到手头上的工作。我说,“不不,我们不谈这些。我想知道你最早什么时候对科学感兴趣的,哪些因素促使你从孩子,或从成人,蜕变为一名科学家”。事实是,极少人很晚才成为科学家,或者说,极少人大学毕业后才对科学感兴趣并成为科学家。这些科学家通常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人们进入科学领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

采访很多科学家之后,我发现从他们身上确实能找到共同原因。这些科学家小时候体验过很多事情,或者有很多户外体验。不论他们是清理游泳池,还是与父母徒步旅行,或者骑马、在后院小池塘钓鱼,他们在哪儿并不重要。把周围弄得乱七八糟,才是他们作为一个孩子在户外的最基本体验。有时候,他们只是在寻找东西、观察事物,比如小鸟,但这都是在户外进行的。除了在户外进行各种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经常寻找各种东西:或者是青蛙之类的小动物,或者是从未见过的东西,或者是化石、某种石头。这种情况,并不是有人告诉他们“孩子,来这儿看看”,而是他们喜欢自己四处走走看看,发现一些有趣的事。这很像自己小时候在户外的探索时

刻。

人们对科学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第一,进行户外活动,这是个很关键的原因。第二,善于个人发现。第三,父母支持。这些人的父母有科学家、数学家,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同样热爱科学,有的只是非常支持孩子的各种想法。父母支持是这些科学家的一个共同之处。

第四,其他成年人的鼓励与帮助,比如导师。这些成年人很早就对某个孩子感兴趣。虽然不是孩子的父母,但是孩子是否成功与他们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有时,“其他人”可能是一位老师、大学刚入学时的指导教授,也有可能是一位家庭朋友,或者是叔叔伯伯一类的亲戚。不管是谁,这个人肯定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这个孩子感兴趣,这样才会促使孩子成为科学家。

第五个原因可能是对某种媒体的体验。比如许多人谈论雅克・库斯托、马林・帕金斯这样的伟大人物,谈论电影《野生动物王国》、《侏罗纪公园》,谈论《国家地理》上对人类学家李基新发现的报道。不管谈论什么,某些关键人物会一直出现。

哪些因素使人们不喜欢科学呢?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科学?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们为什么没选择成为科学家?你跟他们聊的时候,他们会说,“我的物理老师把我难为哭了”、“物理太难了,我第一次考试时才得了勉强及格”。我去跟这些物理老师聊,这些老师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当年可能真的做得不对。我们努力淘汰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确实让他们失去了兴趣”。这不是塑造科学家的方法。可能这些老师只想挑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但是将那些本应该感兴趣或者已经感兴趣的好学生淘汰出局。

现在,很多教授都说:“实际上,我们尽力想各种办法让科学变得引人入胜,这样人们才感兴趣。”产生兴趣后,你才能深入科学的胜境。但是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但被拒之门外,而且越走越远,你便不会进入科学的大门。很多人对科学不感兴趣,是因为没有人为他们开启科学发现这扇神秘的大门。

数字革命怎样改变孩子探索发现的体验的?

很有意思的是,我认为人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信息交互方式变化得多么迅速。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两岁的孩子手里拿着苹果手机玩。在孩子哭的时候,只要把手机给他,他就不哭了,而且开始用手指滑动屏幕,玩得很入迷。要说吸引人类这种高级灵长类动物,不论吸引大人还是孩子,手机几乎是完美的产品。我还没有发现哪个人因为经历了一次数字体验而成为科学家的。我觉得以后肯定会有,肯定会有人沉浸在计算机编程语言代码的欢乐中,被数字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吸引。我X得,成为科学家的要素之一是能够意识到有些东西的乐趣是无穷的。

记得我六岁时,跟爸爸去奥林匹克山徒步。我不喜欢徒步,因为我得背背包,不论走到哪儿都得背着一个大背包。哪个六岁的孩子愿意这样做?但是一天早上,我从帐篷里爬出来的时候,薄雾弥漫,我们前面有一座山峰,这座山峰后面还有一座,后面还有。我看到九座山峰,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那时,我有了这种意识:“哇,这个地方看不到边际,就像无穷无尽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对无穷产生概念。我们通常在家待着,身边有朋友,对周围的事物了如指掌。但是认识到时间、空间、信息的无限性或者无穷尽,能促使科学家意识到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是未知的,并意识到这种未知事物的无限性。实际上,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在我们对理解无限性产生兴趣之前,它早已存在了。

科学媒体现在发展如何?

科学已经发展得既让人惊叹又难以理解,如果不是科学家,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看一下各类媒体对科学发现的报道就会知道,这些媒体会报道一些神秘发现,如“科学家发现一个全新物种的青蛙”、“可夸克可能真的存在”,或者是“这是最新发现”, 媒体报道的都是发现结果,而不是过程。我个人认为,知道结果和理解过程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两方面都报道,就会成为一个更长、更微妙的故事。这就是拍摄《造就北美大陆》时,我没有坐在椅子上空谈某个事物、现象,而是用锤子凿小山一侧的岩石,或者是用一把铲子在海岸线往下挖,让观众看到1700

年1月26日华盛顿州西海岸遭遇海啸后,埋藏于海岸线下的一层土壤的原因。这是通过采用多种不同方法、不同工具、不同技术,获得的真实的东西。但是,如果不帮助人们理解这些探索过程,只是告诉他们“这是结果”,他们能够上网找出其他答案。现代社会,由于到处充斥着各类技术、各种信息,导致公众认为科学的可信度慢慢降低。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宣传员?

有一件既让我很惊讶又有点不开心的事,那就是我与他人探讨科学问题时,他们总能积极回应我,而且经常对我说“你真的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会说:“确实如此。”他们因我对科学的热情而更热爱自己的职业。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告诉他们我自己多么热爱科学。我认为,信息呈现的方式是有差别的,呈现好了,人们才会对你讲的内容感兴趣。即使别人一开始就对你讲的内容感兴趣,你也要继续告诫自己:“我要表现出自己的热情,我对这一问题确实感兴趣。”

在博物馆,我接触到很多游客。这些游客通常不评论科学家的工作,而是评论科学家对工作的热情。人类经常被其他人对某一学科的热爱所吸引,这太神奇了。因为你开始喜欢一个人,他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你会认为他讲的内容生动有趣。这是了解信息、获得知识的一种间接方式。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一方面,与真正的科学交流相比,我个人可能表达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我讲解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再次回到博物馆听我的讲座,他们也会观看一些节目、阅读相关书籍。这不仅仅是热爱,这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我认为这很重要。因此,不要枯燥地呈现知识,因为一旦这样,你就失去了听众。满怀激情地呈现知识,而且发自内心的热情,你

就为这些听众后期参与打开了大门。

目前,博物馆有什么变化呢?

博物馆真的是很有趣的地方。现代博物馆出现于18世纪,或者说,17世纪末。作为人们试图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博物馆的最初功能是搜集各种物件。19世纪末,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博物馆里搜集了那么多奇妙的物件,应该让人们看一下。这既可以作为教育工具,也可以作为学习工具。”因此,全球的大型博物馆几乎都是在1880年至1920年建立的,建筑风格与寺庙相似。人们认为,博物馆的文物不仅仅应该是人们发掘、研究的对象,更应该是一种与居住在城市里的

人共享的资源。这一观念影响至今。

20世纪, 由于世界各地区的不同现象与问题,博物馆发展较缓慢。因此,1960年前后,许多博物馆都被视为枯燥无味的地方,没有人前往参观。后来,随着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人们开始意识到“天哪,我们需要筹划一些科学游戏”。这时,人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博物馆上,也开始建立各种科学研究中心。博物馆再次成为人们常来的地方,因为人们知道,在博物馆的体验能让他们变得更优秀,而且他们能通过有趣的社交方式获得各种体验。你会看到父母带孩子来

博物馆参观游览,因为孩子能找到他们想做的很多事情。看到孩子参加的体验让他们变得更优秀,父母也会感到欣慰。博物馆不仅成为娱乐场所、教育场所,更让人在社会中得到进步。

过去50年,许多博物馆进行了各种实验,也尝试了各种传播媒体,因为媒体报道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举个例子,一只大白鲨从水中跃出水面,咬住一只可怜的南海狮。这一幕很奇妙,谁不想看呢?同样的道理,人们也想接触博物馆内的展品,触摸这些展品,体验博物馆内科学家做的事情。即使不了解博物馆内有科学家这一事实,你也会做馆内科学家常做的事情――与各种展品亲密接触。

博物馆越来越了解游客的需求。因此,在他们设计的展示中,孩子能触摸的东西越来越多,因为孩子想要接触这些东西。孩子一旦这样做,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不仅仅局限于用眼观察。对这些孩子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体验。许多博物馆都在学习怎样让游客参与其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展品置于玻璃展柜并提示游客“禁止触摸”。现在,更像是对游客说:“摸摸吧,把它取出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为了让孩子体验科学的魅力,我们在博物馆体验环节中开始增加很多设备,比如高质量的显微镜,甚至增加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手动显微镜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但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我认为,目前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在发展过程中,我重视人们与信息的交互方式。我个人还认为,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博物馆的数量不够多,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有机会参观一所博物馆。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广泛的方式继续开放各种博物馆,让更多人进入其中参观游览。有人说,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这一点。我觉得单纯依赖数字平台是实现不了的,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平台确实有优势,但是在手机或电脑屏幕上看到一只恐龙与亲眼看到一只恐龙是截然不同的。博物馆里存放的,都是真实的三维物体,它们有奇妙的故事,有久远的历史,有独特的内在美。一旦你在博物馆看到真实的展品,头脑中便会开始想,自己可能也会找到一件这样的物体。这种想法能促使你采取行动。比如,博物馆内展示了一具三角恐龙化石。科学家每年都从蒙大拿州地下挖掘出数百块三角恐龙化石。如果你也想寻找这种化石,去蒙大拿州发掘吧。人们普遍不知道的一个概念是,最好的化石还深埋于地下。人们往往觉得,如果化石在博物馆内展示,肯定会是稀有的。这些化石确实稀有,但是我们挖掘化石的时间只是过去100年。古生物学家的人数并不多,但是有待发掘的地区很多,最好的东西一定是有待发现的。

如果不做科学家,您可能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我一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左右摇摆。我负责重建古代景观时,整个项目建造期间都与很多艺术家共事。我认为,艺术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创造,就是技能,这一点与科学是相通的,科学也是充满创造力与想象力。科学与艺术二者都与创造力、想象力、行动力密切相关。在这两个学科中,都要提出新方法,测试这些方法,再将其付诸实践。我发现,世界上充满创造力的人形形,但是这些人探讨科学话题、谈论艺术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一直对艺术领域充满热爱。

上一篇:“四轮齐驱”显企业文化建塑实效 下一篇:导之有序 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