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患者心功能监测诊断分析180例

时间:2022-10-18 09:16:19

心肌炎患者心功能监测诊断分析180例

摘 要 目的:探讨心功能监测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胸闷、乏力、心前区不适青少年患者心电图正常做心功能监测,得到早期诊断,为正确治疗创造了条件,避免病情加重。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重症心肌炎表现,在青少年患者中因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感染后表现的心血管症状。结论:即便是心电图正常和无体征者均提倡做心功能监测,便于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早日康复。

关键词 心肌炎 心功能监测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有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实质性病变和以间质为主的间质性病变。典型改变是以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按病变范围有弥漫性和局灶性之分。随临床病变的轻重不同,心肌病理改变的程度也轻重不一。心功能监测可以提供心肌病变的证据。心肌炎心电图常见ST-T改变和各型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肌损害时可出现病理性Q波,需与心肌梗死鉴别。心功能监测提示:心阻抗微分图波形分析中以迟缓型来表示,振幅正常,但升支上升速率迟缓,升支往往有顿措及切迹,足以明确诊断。以下是对心肌炎患者心功能监测诊断的分析。

资料与方法

180例患者均为

治疗:心功能检测确诊为心肌炎、心肌劳损后,给予减轻心脏负荷,注意休息和营养(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改善心肌代谢,抗病毒治疗;口服肌苷片0.4g,3次/日,病毒灵0.2g,3次/日静滴10%葡萄糖250ml、辅酶A 200U、三磷酸腺苷40mg、维生素C 2g、细胞色素丙30mg,一疗程为14天,患者经1~2个疗程后基本康复,自觉症状消失,心功能监测正常。

结 果

心电图正常的心肌炎患者,并不能表明此患者的心功能监测正常。

讨 论

心肌功能检测仪:心阻抗微分图波形分析中以迟缓型来表示,振幅正常,但升支上升速率迟缓,升支往往有顿措及切迹,此状多见于心肌损伤病人,如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心导纳环相初段为顿措也可证实有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再追踪病历,患者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乏力、胸闷、心悸等心血管症状,足以证实以上诊断明确。经治疗、休息1~2个疗程后,复查心功能恢复正常。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改变。重者症状明显,轻者常因临床表现较少而不易认识。目前认为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脊髓灰质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感、流行性出血热,其中以肠道病毒引起最为重要,且最常见。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人认为是病毒可直接侵入心肌细胞,损害心肌代谢,影响心肌血供;有人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出现的过敏反应或自体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也有人认为病毒侵入心肌后可处于潜伏状态,只要在一定条件下方能促使发病,如发热、受冷、情绪激动、营养不良,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等。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办法,也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重要的治疗措施。休息可使患者心率、血压、心收缩力等降低,减轻心脏负荷。一般需全休3个月,半休或减轻工作3个月(按具体情况可有所不同)。如患者存在心肌坏死表现(胸痛、心肌酶及WBC升高等)、严重心律失常或累及心包时,提示病变严重或范围广泛,患者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心影增大、心力衰竭、有奔马律时,应尽量卧床休息至心影恢复正常、体征消失为止,然后视心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进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并且给予对症治疗。

由以上病历诊断分析、观察治疗中可以体会到,在青少年中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无诱因的心血管症状,如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乏力等,即便是心电图和听诊未出现异常,均提倡做心功能监测,便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日康复,以免留下后遗症终生遗憾。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肺硬化性血管瘤12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下一篇:结节性硬化症伴多脏器损害尸解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