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时间:2022-10-18 08:38:30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49―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肉鸡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肉鸡的饲养密度不断增加,这就为大肠杆菌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大肠杆菌病是肉鸡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病害之一,其是由大肠杆菌中某些带有的毒性的致病菌引起的肉鸡局部或者全身感染的疾病之一。该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而且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复发率比较高,很容易和其他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而出现复杂的继发性疾病。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一定要切实加强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

1肉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的原因分析

1.1种鸡场和孵化场因素

在肉鸡大肠杆菌病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做好种鸡场和孵化场的控制工作十分重要。致病性大肠杆菌会通过种蛋进行传播,用带有病菌的鸡蛋孵化雏鸡过程中,孵化后期会出现大量胚胎死亡现象。生产出来的雏鸡身体较为弱小,雏鸡经常在出生几天后就会出现死亡。此外,孵化场在进行人工孵化过程中,未及时对孵化种蛋的设备和孵化室进行全面的消毒,导致了雏鸡出生早期感染大肠杆菌病,有些雏鸡在出生三天左右就会出现包心、包肝等典型的大肠杆菌病病变。

1.2养殖场和周围环境因素

肉鸡大肠杆菌病诊断过程并不难,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也比较多,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不是很理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忽略养殖场和周围环境,养殖场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较差,卫生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了大肠杆菌的寄生场所增多,单单只是给鸡群用药,很难做到彻底治愈。存在于养殖场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中的大肠杆菌会再一次的危害到肉鸡,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1.3饲养管理不到位

由于饲料生产、保管、贮存不当,导致了饲料出现变质和细菌含量超标的现象,这也可能会成为肉鸡感染大肠杆菌病的主要途径。有些养殖户不注重鸡的饮食和饮水安全,饮用水未经消毒就让肉鸡饮用,有些饮用水的大肠杆菌数量是超标的。还有一些小型的饲养场没有做到科学分群饲养,将不同日龄的肉鸡在同一个鸡舍内饲养,无法做到全进全出,给大肠杆菌病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养殖场内部不能做到彻底的消毒和清洁,不同日龄的鸡成为经传播的易感动物,造成多重性的疾病传播。

1.4应激因素和其他继发感染

气候突变,通风效果不良,疫苗注射、更换饲料以及外界噪音等因素都会造成鸡群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这些都可能会降低鸡群的抵抗力,导致抵抗能力较低的肉鸡首先感染疾病,然后在其他适宜条件促进下,很容易大范围传播。此外,最近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疾病发生十分普遍。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上述疾病和大肠杆菌病激发感染出现要远远超过单纯性的大肠杆菌病病例,这也就使得大肠杆菌病发病发病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并且临床症状变得更为复杂,治疗难度更大,其危害程度要远远高于单纯性的大肠杆菌病。

2临床症状

从临床发病来看,肉鸡感染大肠杆菌病后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闭目嗜睡,肉鸡双翅下垂,尖叫不安,有的鸡出现张口呼吸症状,并出现腹泻,排出水样粪便,颜色呈现灰白色或者黄绿色。肉鸡大肠杆菌病主要分为四个类型。首先,败血型。鸡冠发紫,出现腹泻,并排出黄绿色的水样稀便,精神沉郁;其次,气囊炎型。会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但不是很明显再次。关节炎型。病鸡出现跛行和关节肿大.最后,输卵管炎症型。这种类型主要针对是产蛋鸡。产蛋初期感染该种疾病的概率较高。患病后生产量下降,逐渐消瘦内,出现拉稀,解剖发现生产鸡卵黄囊壁水肿,吸收不良,脾脏肿大,肝脏表面出现纤维性覆盖。在实际诊断过程中,上述几种类型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以及实验室诊断才能确定。

3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饲养管理是预防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关键措施。该种疾病的发病和养殖场内外的各种因素相关,预防过程中首先应该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鸡群的饲养条件。要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卫生防疫措施,控制好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要强化种蛋收集、管理和孵化过程中的卫生消毒工作。切实做好日常的消毒预防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影响,避免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发生,在育雏过程中,适当向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疾病爆发。

3.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最近几年,在市场有大肠杆菌病多价氢氧化铝疫苗、蜂胶疫苗和多价油佐剂苗,都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从具体的实践效果来看,采用适合本地区鸡群的多个毒株或者本地区疫苗生产企业分离出来的菌株制成的疫苗应用效果最好。这种情况主要与大肠杆菌病的血清有一定关系。在种鸡开始生产前接种疫苗,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雏鸡的孵化率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了雏鸡阶段的发病率。

3.3做好药物治疗工作

首先,选择抗生素治疗。可以选择使用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按0.2g/1饮水或按5-10m g/kg拌料内服,或阿莫西林技0.2g/1饮水,或者卡那霉素:2万u/1饮水或1-2万u/k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d,或者链霉素30-120m g/kg饮水,13-55g/吨拌饲,连用3-5d;其次,还可以服用磺胺类药物。可以选择使用磺胺嘧啶(SD)0.2%拌饲,0.1-0.2%饮水,连用3d,或磺胺喹恶啉(SQ)0.05%-0.1%拌饲,0.025%-0.05%饮水,连用2-3d,停2d,再用3d.最后,中草药联合治疗,可以选择使用黄连、黄岑、黄柏、秦皮、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大蒜、鱼腥草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上一篇: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研究 下一篇:谈谈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