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就不可怕

时间:2022-10-18 08:33:41

最近传出央视知名播音员罗京患上淋巴癌的消息,之前名人明星患癌的消息也频见报端,有的治愈复出,皆大欢喜;有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再看这些报道的细节,你就会发现,对于癌症,早期发现征兆当即就医是最重要的,治愈率也颇高。

淋巴癌:并非无药可救

淋巴癌是对若干种原发于淋巴系统的癌症的统称。淋巴系统的作用是过滤细菌,帮助人体对抗疾病。淋巴管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变宽形成淋巴结。大部分人可以在腋下或颈部摸到淋巴结。根据细胞繁殖的类型不同,以及癌症的不同表象,淋巴癌又分为不同种类。人类淋巴癌最主要的两个分类是何杰金氏病与非何杰金氏病。

淋巴癌有若干症状,但几乎都不是淋巴癌所独有的,如:淋巴结肿大发生于上半身,与常见的感染造成的淋巴结肿大不同,通常是无痛性的;疲劳、乏力,体重通常在短时间内下降10%以上; 断断续续地低烧、夜间盗汗;没有表皮原因的皮肤发痒和莫名的腰疼,还有饮酒后淋巴结痛。

有些研究者认为遗传因素加上环境的诱因(比如污染)可能造成淋巴癌;染发、特别是长期使用深色染发产品,以及职业原因与染料接触,与淋巴癌的发生有关。也有研究认为,某些消化道的淋巴癌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

不过不要恐慌,过去的30年间淋巴癌的治疗有非常好的进展,淋巴癌有30个到35个细分类别,治疗手段和疗效会有不同。即使是广泛转移的淋巴癌也不必惊恐,根据有针对性的治疗,也能见效。

结肠癌:患者多发现晚

哪一种癌症将会是未来国人最大的隐忧?答案是结肠癌。以前结肠癌高发被视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利”,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成为结肠癌多发国家之一。结肠癌发生率虽高,但值得庆幸的是,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且防治成效最好。这种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变成,癌变时间约需5~10年,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筛检,在尚未恶化之前先割除息肉,即可避免形成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治疗,治愈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过九成,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控制的。

目前结肠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力求伤口微小化已成趋势。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推广,伤口缩小,节省费用,病人可提前恢复。最新研究发现,量身打造的化疗,有助于控制结肠癌。

早期筛检才是远离结肠癌的根本良方。医师建议,一般人50岁以上应该每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测试,5年一次定期大肠镜检,有家族病史者甚至可以提前到40岁做检查。不过近来发现凹陷型息肉2~3年就能形成癌症,因此建议高危人群(有息肉和肠癌家族史者)每2~3年可以做一次大肠镜追踪,积极预防癌症。结肠癌与静态生活、家族史和高热量、高脂饮食有关,平日应多摄取蔬菜及纤维,减少结肠癌发生。

肺癌: 吸烟不是唯一病因

目前,女性、年轻人、肺腺癌病人大幅增加是肺癌一个重要趋势。肺癌发生原因与抽烟、二手烟、空气污染、长期处在油烟、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作环境、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有关。有肺癌家族史、已经得过一种癌症的病人是肺癌高危险群。

吸烟虽然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但并非唯一病因,肺癌和吸烟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研究已证实,若一天抽一包烟,罹患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10倍。二手烟危害也不小,因为本人不吸烟不等于没有被动吸烟,况且不吸烟者也不排除接触到其他致癌因素的可能。由于吸烟致癌并非短期形成,一般从开始吸烟到充分显示出吸烟的致肺癌效应,有10~20年的潜伏期,因而易被人们所忽视。比较而言,吸烟年限长的人比吸烟量大的人更容易患癌。

另外,同为肺癌,不同的病理类型与吸烟的关系也不尽相同,鳞癌和小细胞癌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不吸烟者的肺癌多为腺癌。

吸烟是否引起肺癌的危险性存在着遗传性个体差异,其中包括代谢酶的变异及获得的易感性。无遗传易感性的吸烟者肺癌危险性相对较小,多年吸烟者也可能安然无恙。肺癌患者亲属中发生肺癌的危险度,要比无肺癌家属者高出约2.4倍,肺癌患者的后代,年龄在40~59岁期间发生肺癌的危险性甚至可高达普通人的7.2倍。

肺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当有咳嗽、咳痰带血、胸痛、呼吸困难,或者出现胸痛、吞咽困难、意识模糊、头痛等症状去找医师,近八成已是晚期。好消息是经由健康检查查出早期肺癌的病人增加了。

胃癌:八成患者早期无症状

中国抗癌协会近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多达40万例,但由于其中八成患者没有早期症状,且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使早期胃癌的手术率不到1/10,造成每年有30万人死于胃癌。同时,胃癌好发在60岁以上的人,年纪愈大,病人的身体状况能接受手术的程度就愈低,不利预后。

正常的胃黏膜受到一些诱发因子的刺激,逐渐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慢变成类似小肠的上皮,持续恶化下去就变成癌症。在这个过程中,遗传与环境因素都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胃癌发生:重咸、腌渍、烟熏及含防腐剂的食物,抽烟和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

多数早期胃癌患者几乎没有临床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与一般胃病难以区分,等到有明显症状(如体重骤降、解黑便、厌食、吞咽困难、明显贫血、精神萎靡等),往往已是中晚期了。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生率相当高的地方,但他们从1960年代就开始全国大规模筛检,被筛检出的病例中,六成左右是早期胃癌。虽然像日本那样推广全国胃癌普查有点困难,但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胃镜,比如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腺瘤样胃息肉、胃部分切除的患者,以及处于胃癌高发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应每半年检查一次。

(责编:孙展)

上一篇:我应该如何劝儿子? 下一篇:“月亮妈妈”徐秀珍出名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