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

时间:2022-10-18 08:12:15

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

2010年,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全省进行了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合了农村卫生资源,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保障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看,我省农村卫生室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

村卫生室用房及基础设施达不到标准。目前,我省绝大多数村卫生室是村医利用自家的私有房屋设置的,相当一部分达不到《吉林省卫生室建设标准》规定的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占地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和“四室”(门诊室、治疗处置室、注射输液室和药房)独立的要求。许多村卫生所房舍简陋狭小,年久失修,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

村医工资福利待遇没有保障。我省尚未建立稳定的村级卫生机构财政保障机制,村医工资补贴和社会福利得不到保障,绝大多数没有缴纳“五险一金”。大多数村卫生室自负盈亏,使得农村预防保健网络构架脆弱,功能弱化,持续发展缺乏保障,新医改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后,村卫生室将面临生死考验。

村卫生室基本诊疗设备缺乏。我省多数村卫生室医疗设备仍是简单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缺少诊查床、听诊器、血压计、身高体重计、出诊箱、高压灭菌设备等基础设备,部分村医看病治疗仅靠眼看手触,凭经验,诊疗操作不规范。

村卫生室人员配备标准低。由于待遇低、缺保障,许多村卫生室很少或没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卫人员,正规院校毕业生不愿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

村卫生室是非营利医疗机构性质,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妇儿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是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按照《吉林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试点方案》要求,2011年底,全省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逐步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为此,我建议:

1.制定全省农村卫生室建设规划。要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全省农村卫生室建设长远规划,突出村卫生室社会公益性特点,明确村卫生室职能、建设原则、基本标准、管理要求、投入补偿机制等,规范村卫生室管理与服务,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完善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2.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吉林省卫生室管理办法》规定,村卫生室以政府主导举办为主,可采取由村民委员会、乡镇卫生院、乡村联办等多种形式举办。村卫生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应该以村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各级财政予以补助;原村卫生室经改造完善功能后,也可以得到财政的运行经费补助。省政府要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

3.保证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承担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其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县(区)级财政预算。按照《吉林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试点方案》的规定,对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县(区)级财政要给予补助,可从省、市、县(区)政府发给农民每年25元卫生服务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该项补贴。

4.有效推进村卫生室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加快中、高等医学院面向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全科医师的步伐,采取订单式招生、定向式分配、在职培训等措施,加强本土化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艰苦地区的工作补助,引导和鼓励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继续深化建立城市卫生支农工作的长效机制,市、县(区)医院重点面向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免费接受村医学习进修;鼓励、引进城镇退休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服务。

上一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如何依法批准单... 下一篇:聚焦吉林 期待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