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测角度分析抽样取证的规范化

时间:2022-10-18 08:11:57

从检测角度分析抽样取证的规范化

摘要:本文试从检测的角度来分析抽样取证的方式,揭示规范抽样取证需正视的问题及需要采用的解决方法。从这个角度,同样对抽样检验和检验的异议处理也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抽样取证 检测 规范化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一般地认为,抽样取证是行政执法调查中,为取得执法证据采取的一种具有保全证据性质的行政强制措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执法实践中,经常性地需要采取抽样取证的方式,以取得案件调查所需要的证据。对抽样取证的分析往往是从程序的合法性以及操作的步骤等方面展开的。考虑到抽样取证后,抽取的样品通常需要送检,最后取得鉴定结论。本文试从检测的角度来分析抽样取证,以期进一步揭示规范抽样取证需正视的问题及可能需要采用的解决方法。

一、“抽样取证”的样品应符合一般要求

为满足检测的需要,抽样取证取得的样品,应符合一般要求,比如抽取的产品应经企业检验合格或以其他方式表明合格,抽取的样品应满足一定的抽样基数,具有代表性。一般地,抽样取证是执法人员而不是专业的抽样人员实施抽样,为了保证后期的检测能够顺利完成,应注意抽取样品的地点应合理,不能在返修区、处理区等不能证明产品原为合格品的区域抽样。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抽取样品应符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或《监督抽查实施细则》规定抽样的方法和数量。虽然说,“抽样取证”不能完全比照监督抽查的抽样要求,有一定的抽样基数,但是在样品的数量上,至少应满足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规定的检测需要。而且,应当抽取备用样品,为异议处理做好准备。抽样方式上,一般情况下应坚持随机抽样,力求做到样本能充分代表母体。随机抽样是最普遍采用的科学抽样方法。要首先确定样本量或抽样量,然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等方法抽样,防止随意抽样、随意点取样品、随意调换样品。指导随机抽样的国家标准有:GB/T 10111-2008《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笔者认为,虽然说执法中的抽样取证可以通过后期调查取证,将此批次检验结果延伸到采取同样原料、工艺的产品,但是被抽样批次的检验需要严格按照抽样的要求实施,为案件的办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抽样取证检验依据和项目的确定应合理

关于抽样取证的样品检测,从检测机构的角度讲,一般认为应当依据执法单位的委托要求进行。检测的依据应检测的项目,按照执法单位的委托书所列项目进行。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与原程序规定一样,规定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但是未规定抽样检测的依据以及检测项目。因而,执法部门在开展抽样取证时,在填写《检验(检定)(鉴定)委托书》时,应合理地确定检测的依据和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所采用的标准,甚至也可以将企业的明示担保作为检测的依据。检测项目方面,可以将产品的安全性指标、产品标识或者是特定的项目作为检验的项目。相比较而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依据以及检测项目的确定比较明确。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规定了两个层次的依据,包括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监督抽查方案时应确定适用的实施规范或者制定的实施细则,明确抽查产品范围和检验项目,列明拟抽查企业名单或者范围。可以说,确定好抽样取证的检测依据和检测项目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又是严谨的,对于检测结果的证明力有直接影响。执法部门可以参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来明确检测依据和项目。例如《电磁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206.10-2010)就规定了“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的检验项目(主要是产品通用重要特征值)时,应按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并判定。”这就解决了企业无明示标准情况下,如何寻求依据对电磁灶产品进行检验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产品在企业未明示质量要求时,还有不同的处置情况,例如《电钻、电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513.1—2010)规定,“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该项目不参与判定,但应在检验报告备注中进行说明。”执法部门确定好检测依据后,检验机构将按委托,对样品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三、抽样取证的检验结论应客观

对于产品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通常由检验机构在检验结论中做出判定。由于抽样取证和常规监督抽查不同,没有明确的综合判定原则,特别是产品标签项目的判断原则不明确,因此不同的检测机构可能在检验结论的判定上会有不同的描述,这也是案件办理中需要注意的。例如,由于从检验的角度讲,产品所检项目有限,报告本身仅对所检项目作判断,所以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论为“所检项目不合格”。而《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的“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严格来说应该适用于产品综合判定不合格的情形,即声称合格的产品经检验被判定为不合格。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应参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作判定,是否该项目(如标签项目)的不合格能够得出产品不合格的综合判定结论。试举例说明,《电钻、电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规定,所检样品标签存在产品铭牌上缺失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或电流标志的,判定该批产品标签项目不合格。反之,判定该批产品标签项目合格。除上述情况外,标签其他项目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检查,不作判定。由此可见,某种产品的综合判定原则不是简单认为只要存在不符合标准项就不合格,应具有合理性。执法部门需要客观地看待所检项目的检验结论,在难以明确综合判定原则,判定是否产品整体不合格的情形下,可以参照该产品的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判断。或是可以分析是否能够适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即认定产品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这样间接解决判断产品整体是否合格的困惑。

四、抽样取证的异议处理应谨慎

抽样取证的异议处理主体是执法部门,执法部门可以委托检验机构进行复检。《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条新增规定,所抽样品需要检验、检测、检定或者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检定或者鉴定结果应当告知当事人。法律、法规、规章对复检有规定的,应当同时告知当事人复检权利。但是,应该特别留意的是,不是所有检测项目的异议都可以采取复检。对于因检验项目没有重现性或按照标准规定不能复检或者样品自然失效等原因而不具备重新检验条件的,一般不予复检。例如《电钻、电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规定,耐久性检验项目和之后进行的电气强度检验项目不进行复检。因此,从检测的角度讲,在异议处理时应参照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的要求。不仅在项目是否可以复检上应谨慎,而且在程序上要严谨。按照办案程序要求,应发出《产品质量检查结果告知书》,告知企业如对检查结果有异议,可于接到告知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参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执法部门可以指定检验机构按原方案对留存的样品或抽取的备用样品组织复检,并出具检验报告。企业如果提出需要更换检验机构的,应对其意见进行审核。整个异议处理的过程应制作笔录,形成较强的证据链。

上一篇:压力容器检验过程缺陷问题与处理措施 下一篇:库存精益化管理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