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地产打造“全产业链版图”

时间:2022-10-18 07:21:50

中建地产打造“全产业链版图”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直掩藏在中海地产光环后的中建地产在沉默中爆发。2010年末,中建地产在北京连推十个项目,冲击京城“百亿军团”,由此不难理解中国建筑发展房地产业务的决心。依托身后央企巨头中国建筑,中建地产正以一种自信、务实、迅猛、卓越的姿态闪耀在中国地产行业的舞台上。

央企巨擘系出名门

2008年,中国建筑对旗下各工程局等企业在内的地产业务进行重组,组建了中建地产。在此之前,中建地产鲜为人知。2009年中建地产却扩张得异常勇猛,在全国攻城掠地,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要将地产业务做大做强。这个公司的发展路径与部分大型国企地产低调扩张的办法不同,经过2010年的深耕细作,中建地产携旗下十大明星楼盘闪耀京城,北京楼市高调席卷“中建风”。

这是中建地产首次对外品牌,也标志着其在北京房地产的正式亮相。这十个项目覆盖住宅和商务地产两大业态,分布于北京七大城区、五大新城,总投资210亿元,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

要认识中建地产,应从其母公司中国建筑说起。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址、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9个世博场馆、香港新机场、澳门观光塔、俄罗斯联邦大厦、迪拜棕榈岛……这些国内外世界级城市地标,均是中建地产母公司――中国建筑的杰作。

中建地产背后的“巨人”中国建筑其实并不神秘,可以说,中国建筑给了中建地产血肉之躯和发展之魂。中国建筑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建国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历经数次重组,1982年改制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中建总公司联合中石油、中化和宝钢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直至2009年中国建筑成功上市,募集资金501亿元,成为当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而无论如何,中国建筑“国家队”的本色不变:中国建筑的名字一直镌刻在众多国家级重大建设项目中,在大庆、在一汽、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建筑也是中国最早“走出去”、从事国际工程业务的企业,曾先后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5000多项工程,可谓是战绩赫赫。

中国建筑品牌在国际上有良好的口碑,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认可,更是一种历史和企业文化的积淀,更是浓缩了中国建筑在中外建筑史上的贡献。而中建地产承袭了中国建筑的精工品质,这是一种荣誉,亦是―种动力。中建地产在其母公司中国建筑大力支持下的扩张路径更是不容其他地产企业小觑。

与“中海地产”比翼齐飞

说起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组成了中国建筑的“双璧”。中建地产作为中国建筑继中海地产之后又一个地产业务平台,代表中建股份负责经营管理全系统不含中海地产的房地产业务。

根据中国建筑集团整体上市的需要,中建系旗下所有房地产业务,除中海地产品牌以外的部分都纳入中建地产。在管控架构上,散落在各子公司的地产资源都统一收归中建地产管理。中建地产有30家附属子公司,主要是中建八个工程局旗下的项目公司,遍布全国16个省市,正在开发的项目达50个。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建地产土地储备达到1560万平方米。

中国建筑2009年年报显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的利润构成由2008年的4:1:5调整为3:1:6。2009年,这一比例为3:0.8:6.2。中国建筑高层对于地产业务的统一认识,不仅令中建地产的发展没有某些国企的资源分散、品牌混乱的掣肘,还很快加速了中建地产的战略整合与区域布局。目前中建地产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五大区域20多个城市开展地产业务。

中国建筑是中国最早从事跨国地产业务的企业。其在香港的地产业务后来回到内地发展,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从事商品房开发的发展商,并打造成为中国地产业的领导品牌一一中海地产。为了打造中建地产品牌,在中国建筑上市之初,其高层就曾公开表示,中国建筑上市后将着重发展另外一个地产品牌――中建地产,与中建系原有品牌中海地产比翼齐飞,拓展中建系房地产业务在国内的版图。

中国建筑董事长易军在公开场合表示:“中海地产定位于内地城市及港澳地区专营高中档精品住宅及商业地产,而中建地产主要业务定位是大众精品住房和保障性住宅开发,这符合国家的房地产业政策导向。中国建筑希望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形成协调运营的格局,二者共同做大中国建筑的房地产业务。”他还要求,作为中国建筑继中海地产之后打造的又一全国性地产品牌,中建地产应当与中海地产和其他业务板块一道共同承担起光荣使命。

“大地产模式”无法复制

万科集团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认为:“中建地产有其他房地产企业难以复制的特征,是包含全产业链条的企业,且中建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背景,一直承担着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责任。中国房地产行业会出现非常强烈的分化,大的企业和品牌会越来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将跨地域、向城市纵深发展。中建地产将大有可为。”

中国建筑上市一年多以来,已经签署5个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加上原有项目,未来累计投资金额将超过千亿元。据中建集团有关高层透露,中建地产正在利用各地工程局的平台,大力开发当地资源,拓展在河南、四川、新疆等中西部省份的业务。

通过业务联动进行城市综合开发,以获取成本更低的土地资源,打造国家级的城市综合开发商,这是中国建筑的一大营利模式。同时中建地产也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确定城市综合开发、居住地产、商务地产和保障住房四大业务线一起构成了中建地产的“大地产开发模式”。

中建地产发力的背后,正是中国建筑把地产开发上升为集团战略的大背景。2010年12月5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孟庆禹透露:“未来五年,中国建筑计划向门头沟新城滚动投资500亿元,采用城市综合开发模式建设门头沟新城,并负责门头沟新城总体规划设计,进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

从新城规划开始介入,城市综合开发是中建地产为城市创造价值的业务龙头,在西安等地,中建地产城市综合开发已经有了成功范例。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春力认为:“房地产的转型是必然的,转型就是拉长产业链,将房地产开发上升到城市的开发。”

中建地产董事长李百安12月7日表示:“背靠母公司中国建筑,中建地产将发挥产业链优势,加强组合协调能力,力争把中建地产打造成全产业链的房地产公司。”中建地产大地产开发模式的形成,正源于中建地产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全新整合,也为中国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和普通商品住宅、商业地产不同,保障房开发可谓“微利”业务,但作为中建地产这样的“国家队”来说,就应该有“心怀天下”的情怀。“我们将把公司近30年海外保障房建设的经验移植到内地,走出一条国有控股建筑地产综合企业从事国内保障房开发建设的创新之路。”孟庆禹表示。据了解,在新加坡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保障性住宅都是中建承建的。

聂梅生表示:“中建地产既有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还有多年海外建设的经验。中建地产进入保障房领域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中建地产如能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设立保障性住房的资金的池子,这将是一个飞跃。因为只有中建地产才有这个可能性、才有这个基因做这个事情。”

据中建地产管理层透露,中建地产不希望仅仅扮演代建角色,而希望将保障房建设作为稳定的商业模式。中建地产未来也有意考虑建立基金平台,运营房地产业务。据记者了解,中建地产有未来几年内分拆上市的计划。

上一篇:绿城仍瞄准行业老大宝座 下一篇:中景.未山赋盛大亮相开启“科技\互动”置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