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07:15:09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从当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践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由此提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以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通用学校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高等学校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素质。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2.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突破

高等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授课的方法基本上是沿用“原理+例子”的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且课程当中安排的实验、实训时间不多,即使是在实验、实训课上,多数情况下也是教师讲授,学生吸收,缺乏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学生单方面的接受,无法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强化。

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实用性

高等院校许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多依附于某门理论课或是现有教材,大多是一些理论课程内容的验证,缺乏专业相关的岗位实用性,不能使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高等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实际条件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实验能力,而不是实际专业所要求的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

4.对实践教学的深度探究不够

在评估的推动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的实践教学都浮于表面,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度地研究和实质性地改革,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二、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互动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最重要。一直以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将现成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引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让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把重视实践教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给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积极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聘请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部门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者从事毕业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实践教学的目的,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同时,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观察学生,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和所关注的问题,而且,每个教师不能只关注各自的科目,只局限于各自的班级,还要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业务上的交流,要发挥学科的合作功效。

4.加强监控、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监控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实践教学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这既是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活动开展轻活动建东”现象和行为的一种校正,也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关系,也应该体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独特的特点,反映实践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

[2]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4]叶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200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教学评估综述[N].教育信息报,2003-02-08

上一篇:对提高初三物理复习实效性的探索 下一篇:浅析高校管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