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技能培育研究

时间:2022-10-18 07:14:51

网页设计技能培育研究

在国家提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之时,是拥有计算机专业的学校再一次腾飞的极好机会,也是我们对计算机专业反思如何更好地开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如何把计算机专业办成特色专业,办成受家长、学生欢迎专业的一个关键时刻。面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较弱、认知水平和能力有限的情况,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但是,现在我们使用的仍是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控制,以及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模式根本就不适合当代的中专学生,根本无法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经过本人不断地潜心研究和一年来在《网页设计》课的实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做如下汇报,恳请专家及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分析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

针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过去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先讲后练加答疑,首先在教室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师答疑与辅导。这种方法优点可以集中进行知识的传授,通过板书可以清晰地体现出知识结构,重点与难点一目了然,但由于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和学习主动不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有时出现在课堂讲个别学生根本不听,到机房教师还得再讲一遍,这就影响了对学生的答疑。另一种方法边讲边练再辅导,完全在实验室授课,教师根据本次课的内容随机地举个简单例子,讲一步操作,学生跟随做一步,学生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学生虽然掌握了本次课的知识,也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任务驱动法的理解

很多人认为“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而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不能等同于“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宗旨是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转变,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把主要知识点和中专生不需要系统掌握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相融其中。它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导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并提高了各种能力。例如,对于《网页设计》这门课是以学校网站建设为任务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通过可行的任务实施全过程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的知识,使学习过程的学生成为参与项目创造实践的活动者,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实现学生具有独立完成网站建设与开发的专业技能。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研究并设计总任务

教师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课程内容研究并设计学生修完本门课所能完成的总任务。《网页制作》课确定的总任务是校园网站建设。这也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环节。

(二)根据总任务实现教材的整合

教材的整合是总任务的实现方案,不是知识的细化,按照使学生掌握总任务实施过程为目的进行处理教材。通过认真审读教材,结合校园网建站的实际,将教材进行实用的整合:

(三)子任务的制定

教师将根据知识内容和总任务的进程设定每次课的子任务。确切地说针对一学科、一学期来说是总任务,但对每一个单元、每次课内容来说就是一个子任务。《网页制作》课将根据总任务与学科知识将设定如下子任务:

1.确定网站主题,准备素材。规划网站结构。

2.个人站点创建,素材整理并存入相应类型的文件夹中。

3.首页的设计。广告横幅的设计与制作。

4.导航条的设计与制作。滚动字幕的设计与应用。

5.用户注册与登陆功能的设计。

6.子页的制作。

(四)任务的时间分配教师根据每个子任务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计划安排好所需的时间,并在布置每个子任务时告之学生,使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在指定的时间内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实施的主干过程

1.任务确定。每次课教师可引导学生确定本次课的任务,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创建网站的过程。

2.任务准备。构思本任务的实现方法,准备此任务所需的素材。学生可以围绕任务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任务实现。教师布置完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了。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并进行任务实现的操作,教师并将本次课的知识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投射在大屏幕上,学生借助其进行自主创作,自主设计,在学生操作中也会不时地提出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地引入并讲解本次课的所应用的新知识,以任务带知识,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学会了本次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

(二)子任务完成过程

不同的任务其完成过程也不尽完全相同,但主干过程是基本一样的,下面就以“应用模板制作三级子页”为例具体叙述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

1.提出任务:任务是应用模板知识设计制作“学生管理”—“德育教育”的子页。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将它分成五个小任务:(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1)创建与保存模板。(2)应用模板创建三级子页(难点)(3)设计三级子页的页面。(重点)(4)页面间的相互链接

2.前期准备。在每一次的结束要布置好下一次课的任务,学生按照布置的任务填写《实验课导学表》(见附页)的相关项目,此时学生能够对本任务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预习新的知识,同时为完成任务做好了所需的文字资料与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

3.自主设计与创作。学生借助大屏幕播放所提示的新知识与前期准备进行设计。大屏幕循环播放内容如下:(1)利用已存在的网页创建:(2)可编辑区域:设置:光标定位或选定对象“插入”“模板对象”可编辑区域,保存模板:“文件”“保存”(3)引用模板:“文件”“新建”“模板”卡片选择站点选择模板文件“创建”(4)完善页面内容:在可编辑区域进行添加相关的页面内容。(5)保存文件。(6)打开模板,编辑模板(重新设置可编辑区域、内容更改)(7)保存并更新已应用的文档。(8)保存但不更新基本模板的文档,打开该文档“修改”“模板”“更新当前页”或“更新页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可以促进思维的发散,发散思维是一种不拘常规常法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时,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式的去思考。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学生的伙伴,与不同的学生分析与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答疑解难,并分别将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新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合进行讲解,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学会了本次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并且能够协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同学完成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4.小组协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页面的完善,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对学生情况进行单独辅导。同学们互相研究每个作品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并加以解决。

5.作品评议。将各小组选出的最优作品在大屏幕上播放,各小组代表发言,加以评论,这是知识掌握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这40分钟的成就!

四、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效果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每个人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3.强化了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团结协作的意识,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中的全局意识,克服个人主义;能够勇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受到尊重他人的教育;

五、不良现象

1.在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时,有个别同学自我约束不严,做与本课无关的操作,影响本次课专业知识的学习。

2.学生个体差异大,在学生独立设计过程中有的学生设计能力较弱,无从入手,有浪费时间现象。

3.在小组设计期间,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有闲聊现象。

上一篇:网页教学学生能力培育探讨 下一篇:汉正街网页设计视觉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