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2-10-18 06:14:4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究

【摘 要】很多事情都不是个人能完成的,所以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将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中迸发创新的火花。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增强了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

一、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并不是学习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是需要进行合作的,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地方需要教师讲授,有的地方需要合作学习,如果选择不对时机,在不需要合作学习的地方进行合作学习,会使学习十分低效。因此,我们要恰当选择合作的时机。那么具体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呢?

(一)学生自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

对于一些学生无法自己完成的知识或者动手操作,教师就需要组织合作学习,让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动手,集思广益,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对于有些疑问,学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产生不同的意见,渴望说服别人,让别人认可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争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我们要组织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群策群力,发散学生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知识时

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分组,合理构建

我们通常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保证4~6人,而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的不同等,做四种分类方式,分别是快且准、快但不准、慢而准、慢再不准。将学生按照四种分类方式分成不同组别,结合学生性别、性格等差异,而且将学生小组与座次布置实施优化组合,发挥优秀学生学习的优势,锻炼中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而优化课堂分组,互补互助,进一步提高班级的整体教学成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合作优势的有效方式。同时,小组间协作等环节,也可以根据此方法,灵便地改变分组方式。

三、教给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

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维持最终要靠参与能力的支撑。建立分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合作探索、主动探索,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我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一是学会发言,要求语言流畅、清楚,能说服其他组的同学;二是学会倾听,听也是一门学问,要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处与别人的解释;三是学会质疑、反驳,对别人的发言不能是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反驳;四是学会更正、补充;五是学会求同求异,合作讨论的过程也是明辨是非的过程,要让学生能从这一过程中矫正错误,得出正解,并经常想一想还有其他解法吗?还能从其他方面说明问题吗?

四、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每一个重要的成果都是很多人在一起合作完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组。一个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在不同的小组间要进行学习竞争,这就促使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争取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争光,这就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些学生在刚开始可能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参与、发言,就使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例如我班上有一位女同学,父母都到外地打工了,她住在姑姑家里,平时在班里从来不大声说话,有了不会的问题也不问同学,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找到她,说现在咱们组里缺少一位小组长,老师想让你担任数学课时小组的小组长,不知道你愿意不呢?她小声的说,怕当不好小组长。我便开导她,不用担心,同学们和老师都会帮助你的,你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好,她后答应担任小组长。每次小组交流时,她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一个多月,我发现她上课发言时的声音变大了,发言的次数也变多了,她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了自己的重要作用,使自己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对她来说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做到:学会倾听,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实质、重点、要点,能作出判断、评价;学会尊重,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对他人的发言适时回应,善于接受他人正确意见并调整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以恰当方式说话,说话时态度和气谦虚诚恳;学会质疑,敢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学会欣赏,不要瞧不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宽容,给别人插话的机会,小组竞争失败后不要相互指责;学会心理调适,不要嫉妒、排斥自己的竞争对手;与人为善,提高自己的人际亲和力。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数学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避免小组合作的形式化和流程化。

【参考文献】

[1]谢复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21).

[2]陆斌华.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优与劣[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3]王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现代妇女:下旬,2014(1).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方式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