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盖提县的文旅融合之路

时间:2022-10-18 06:13:48

近年来,新疆麦盖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围绕“旅游活县、旅游富民”战略,全面推进《麦盖提县关于建设旅游强县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坚持以做大做强“刀郎之乡、红枣之都、旅游之城”品牌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刀郎文化、沙漠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为载体,今年成功创建刀郎画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和平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5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22.89万人次,同比增长54.6%;旅游收入4284万元,同比增长53%。

丰富的资源奠定旅游之城基础

麦盖提是刀郎文化的发祥地和“维吾尔乐舞之母”阿曼尼沙罕的故乡,是享誉世界的刀郎之乡、名符其实的红枣之都、风光秀美的旅游之城。2005年,麦盖提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授予“中国刀郎麦西热甫之乡”、“中国刀郎木卡姆之乡”和“中国刀郎农民画之乡”的荣誉称号。2006年,“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热甫”又先后被联合国、国家文化部分别评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刀郎麦西热甫”是千百年来“刀郎人”在狩猎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反映“刀郎人”狩猎时粗犷豪放、节奏深沉、动作刚劲有力的民间舞蹈,表现了“刀郎人”刚强、坚毅的性格和充满必胜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源头之一,内容丰富、动听感人,是最具群众性、最富于丰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刀郎农民画”是“刀郎人”极富生活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优秀成果,是一种带有原始形态的稚拙绘画艺术,是我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享誉国内外画坛,并列入了全国农民画的先进行列。源远流长、陶情冶性的刀郎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艺术魅力倍受世人青睐。

神秘莫测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连绵起伏、浩瀚无垠,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国内外探险家挑战的圣地;连片26万亩的原始胡杨林美丽妖娆;还有“刀郎绿肺”美誉,面积2万余亩的东河滩湿地;碧波荡漾的“刀郎湖”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岛屿,四季四景,美不胜收;还有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56万亩刀郎红枣园、叶尔羌河大桥的夕阳风光、民族风情浓郁的大巴扎等旅游资源。可以说,麦盖提县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倾力打造“旅游之城”

丰富的刀郎文化资源,使麦盖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麦盖提县坚持寓刀郎文化元素于旅游产业发展之中,通过旅游业发展更好地传承、弘扬刀郎文化。把“旅游活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一,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巧打“刀郎之乡、红枣之都、旅游之城”3张名片,引领旅游综合体建设步伐。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文化旅游建设资金近4亿元,不断推出文化旅游“新景观”,开辟文化旅游“新领域”,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打造集刀郎麦西热甫、刀郎木卡姆艺术表演、刀郎民风民俗体验、刀郎特色餐饮品尝、刀郎民间斗鸡斗羊为一体的刀郎乡里,集刀郎农民画、刀郎文化绣创作、培训、展销、刀郎民间体育竞技为一体的刀郎画乡以及碧波荡漾、风光无限、狩猎捕鱼场景再现的刀郎湖景区,刀郎乡里、刀郎文化广场、刀郎文化园3个文化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唐王湖国家湿地公园顺利入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刀郎画乡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5年实际完成旅游投资额9177万元,其中刀郎文化园二期工程建设投入7807万元,刀郎画乡创4A改扩建370万元,刀郎乡里改扩建200万元,农家乐300万元,刀郎国际大酒店500万元。另外还争取了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60万元和旅游厕所专项资金20万元。麦盖提塔克拉玛干国家沙漠公园旅游景区目前已完成景区规划、初步勘探,以及沙漠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招标工作。目前,新购买的2辆沙漠车已到位,某开发商前期准备投资3000万元进行沙漠项目开发,现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有望达成。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旅游三星级饭店1家,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宾馆21家,拥有床位数1553个;旅游公司3家,拥有较高素质的普通话导游人才队伍,旅游纪念品已有100多种,刀郎农民画已被列入自治区“新疆礼物”名目中;民俗风情园、农家乐5家,其中三星级2家。

今后,麦盖提县将充分依托独特的刀郎文化、自然风光和沙漠资源,加快打造形成一系列凸显刀郎文化底蕴、民风民俗独特、休闲性好、参与性强的“新、奇、特、险”景区景点。同时,与山东日照建立旅游合作机制,加快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载体,着力打造展现西域文化、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带动两地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共同繁荣发展。

旅游带动产业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该县注入刀郎文化元素,对推进刀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县看重刀郎文化这块金字招牌,将刀郎文化打造成麦盖提的文化名片和县城经济腾飞的引擎,树立文化鲜明的产业品牌。在旅游业发展中,该县坚持依托驰名中外的刀郎文化优势,大打民族文化牌,充分利用奇异的沙漠景观和神秘的原始胡杨林,让游客在探险的同时领略刀郎文化。同时充分挖掘与旅游产品相关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形成了集维吾尔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品尝、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景区的打造,把景区周边的农民从土地中拽了出来,从政府引导从事景区服务到主动参与到景区服务中来,成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引路人”,起到了受益一片、影响一面的良好效果。每年直接或间接从事景区旅游服务人数可达到1000人。如刀郎画乡景区在开发前,周边仅有几家餐饮、商品零售业,现已发展到几十家的规模;景区农民画家达80多人,带动隐性就业200多人;刀郎乡里景区的农民在旅游旺季,有演艺特长的人从事原生态刀郎歌舞,其家人则从事景区餐饮业,每月可有2000元的收入;刀郎画乡景区的农民画家每月可增加300元的收入,农民画家木巴热除了在景区作画外,还给县内和周边县做墙绘,年收入高达5.6万元;在各景区的开发建设中,特别注重传承、弘扬和提升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刀郎文化,紧扣刀郎文化灵魂,做到“一区一品一特色”,城乡居民对传承发展刀郎文化意识增强了,刀郎文化不断凝聚全县各族人民的精气神,增强“爱家乡,建家乡”的自信度和自豪感,提升了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减少农业对其他行业的过度依赖。景区将乡村物质文化景观与乡村人为景观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开展以农业观光旅游、农村自然生态旅游以及民俗文化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旅游项目,不断完善旅游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求稳定,以旅游谋富裕,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

上一篇:防范野蛮人的危险举牌行为 下一篇:创新,让没落的产业开红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