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探究

时间:2022-10-18 05:33:43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探究

摘 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数学技能,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目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计算难度也有了一定的降低。如何在小学生初学计算时使其形成浓厚的兴趣、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思维、创新的意识等良好的数学品质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

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数学技能,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目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计算难度也有了一定的降低,进一步考虑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主题易变化的心理特征,注重了情境的创设、算法的多样等特点。如何在小学生初学计算时使其形成浓厚的兴趣、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思维、创新的意识等良好的数学品质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计算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这为计算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识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调整、补充等创造性的处理,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猴到小狗的水果店里买桃”的问题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把本节课要解决的“十几减9”的知识点蕴含于情境中,为学生探索“十几减9”的方法作了启示。学生沉浸于动画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情绪格外高涨,满怀激情地开始了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引导思维,优化算法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多大的发挥。计算教学作为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基础、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能力。在计算教学中,面对学生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算法,不但要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各种算法,分析这些算法的特点、局限性等,更要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对算法进行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实施有过程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不同的算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出示算式“56-7”时,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

生1:先算60-6=54,再算54-5=49。

生2:先算16-7=9,再算40+9=49。

生3:先算50-7=43,再算43+6=49。

生4:先算10-7=3,再算46+3=49。

生5:我是想竖式的。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算法。这些不同的算法,展现出学生的不同认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不同的发展可能性。鼓励并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学会认真倾听,并因受启发而有所领悟。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不同的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并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优化算法,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三、创新意识,理解算理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算理的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既要重视以计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地概括和提炼出算法。引导学生在头脑里面想一想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算理好比是计算的魂,理不明而算不清,但并不是先讲理再讲法。例如,在教学32×34的估算时,教师问:“谁知道这道题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1:32×34的商大约是九百多。

生2:32×34的商大约是一千多。

生3:32×34的商大约是一千一百多。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试估后,出现多种估算结果,教师紧紧抓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确估算的理与法,并由此提炼出估算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算理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数学不仅帮助人们进行计算,而且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算理的探究和意识的创新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经历算理感悟,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切实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真实的课堂教学应是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计算教学同样如此,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从喜欢计算到学会计算,再到巧妙计算,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研究与评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2).

[3]学会数学的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人本主义教学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双关在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