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18 05:33:24

对目前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工程实例,介绍了目前一些花园式小区中的园林景观及立体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原则和改进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灯光;景观绿化;立体绿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着舒适的居住环境,对居住的需求也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因而出现了不少花园式住宅小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花园式住宅小区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追求水景,片面注重视觉效果

时下,许多的住宅小区里会大面积的布置水体(图1)。由于人具有先天的亲水性,所以水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在今天的居住区环境中被不断加以运用。追求水体的大面积、多形态,正在成为一种风气。多数住宅小区设置了大型人工水面、人工湖、人工溪、泳池、跌水、喷泉、涌泉、水墙等多种形态的水景。水无疑可以和植物材料一起共同软化和丰富住宅建筑围合的硬质环境,但不宜过分强调视觉效果。

水景仅仅是场地设计的一个元素,在进行设计时应与其他元素综合考虑,盲目夸大后反而起到负面作用。大量实践已经证明,追求大面积、多形态人工水体会带来一下问题:1)冬季的景观尴尬。北方城市冬季温度低 ,人工湖、喷泉等基本都要排空水 ,避免冻裂管线、池底、堤岸等。管线纵横 ,垃圾堆积 ,就形成了水景冬季的尴尬。2)昂贵的费用。水景所用的水一般都不属于生活用水 ,价格更高。这就造成水景运行费用太高。3)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 ,人均占有量只达世界人均的1/30。如此情况下更应理性用水。4)景观水的水质问题。水底有防渗材料、水体浅、阳光照射强、水流速太慢、水体内没有正常生态环境、换水次数太少等都是水质恶化的原因,最终使人工湖变成一潭死水。

由于水体与绿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互斥性,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评价水体对于环境质量的贡献,不应把水体的地位不适当地抬高。应以草地绿化,尤其以树木,常绿植物为主,因树木有吸尘,过滤空气的作用,再加以人工湖,小景湖为点缀等设计意念让有限的绿化用地得以充分的利用(图2 ),而且设计师可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力,在首层住宅入口处架空部分做一些窄的小溪,小溪上布置小桥流水,通过小桥进入住宅的首层入口,使人一回家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就有一种归家的感觉。而且这些小溪不要太宽,深度也不要太深,一来为小孩子安全着想,另一方面可以定时将水更新,减小水量的浪费,才可以保证水质干净,清澈透明,新鲜扑鼻,不会有一股的臭水味,这样才能达到完美自然的境界。

所以,从环保角度出发 ,景观设计师有责任将环保理念贯彻在景观设计中,考虑节水的同时考虑保持良好水质,也可将景观水体与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结合,综合设计出生态的、环保的、可持续的水景。使其产生的景观效果、生态效益、造价、运营成本等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

2.刻意追求“亮化”,致使灯光扰民

高质量的照明体系对于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场所利用率的提高至关重要。以不损害居民的利益为前提的夜景照明是增加居住区环境魅力值的一个方面。但目前的趋势是居住区夜晚光环境越来越亮,甚至不加区别地把用于商业大厦的泛光照明手法用于住宅楼宇,对上部和顶层的居住影响极大,干扰居民的活动与休息,强光的照射,不仅使这些居民通宵如昼,而且闷热如蒸笼。而且这样做既浪费电力,又让住宅区失去了幽静的氛围,综合考虑应适当考虑在住宅楼外边轮廓加普通的照明,把建筑物优美的造型突出来就可以了,而在林荫小径及绿化区内加庭院灯,路径灯,把小区悠闲舒适幽静的气氛烘托出来。白天作为街道小品对环境加以点缀,入夜则起到指示和引导的作用。

住宅的泛光照明通常应在解决好协调性、干扰性、综合性三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才可实施。

3.片面追求“景观绿化”,忽略绿化的综合效应

由于“景观绿化”视觉效果的直接性,致使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视觉绿化”的过分关注,而忽略了绿化的真正的生态价值。小区绿化真正的意义在于给居民增加休息的地方和空间,让绿化中的植物,水体吸收大量的尘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更多的氧气,让小区的空气更清新,而且让更多的绿意,大自然的氛围贯穿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把建筑组合成不同的形式,围合出一个中央的庭院:内部布置有水体,草地,植物,园林小品。(图3中,在现代居住小区中,除了观赏价值,还可以用来遮挡视线,以增强住宅底层住户私密感;形成林荫道,方便居民的夏日出行。)

植物设计要应用自然生态演变,来自然管理绿地景观,而不能单靠人工投入来维持。植物景观品种丰富,能形成稳定的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小区内植物材料的生态适应性应突出季相变化;植物多样性;乔、灌、藤、花、草合理配置,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科学合理搭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相结合体现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小区内种植设计,应以本地区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树势强,又是本地区圃地容易培育的苗木品种,对于干旱气候和瘠薄土壤适应性强,栽植后恢复生长势较快,对于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深受当地人喜欢,还节省植物养护管理经费。

植物规划设计结构多层次。树种应保持多样性,搭配科学合理。首先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栽植。千万不可在没有引种实验的情况下,大批量的引进地域外的树种栽植,其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

深圳市某全国闻名的居住示范小区,为了追求绿化的景观效果,居住区选用了只有观赏性而没有遮荫功能植物大王椰。而深圳的日照时间长,居民从小区入口到各个住宅的平均步行时间为7到8分钟;而在这样的烈日下,居住者有欣赏景色的兴致吗?深圳某居住区花巨资移植古树,由于周边生态己改变,古树即使存活下来,对环境的贡献极其有限。因此,在进行绿化配置时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而应模仿自然群落、因地制宜的同时注重意境和地域特色的营造,特别是不能忽视绿化的综合效益――经济性、生态性、环保性、舒适性。

4.一味追求平面绿化,缺乏创新

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建筑的立体绿化即在建筑设计中将绿化作为一种设计语言,把绿化的概念扩充到空间构成中去解决城市用地紧张,满足市民对绿色需求不断增大的愿望。我们可以试想当一栋栋建筑被绿化,那么一个个街区及一座座城市便会浮在绿色的海洋中。

一般,立体绿化的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4.1点式布局:点式布局经济、简便、灵活,既可有规律的绿化又可以灵活点缀,十分方便。在建筑的外部主要表现为绿化入口、广场花坛等需要强调的地方,室内则可把花盆、植物点缀于梁、网架等构件上,丰富内部空间。

4.2线式布局:可以选用形态、色彩、质地,大小等视觉形象相同或相近的绿色植物来绿化一些建筑构件,以强调一致的韵律感。例如在室外的檐口、窗台、栏板等处布置绿化,不仅美观,更多的是使街区中仅有的绿色在立体空间中得到延伸。

4.3面式布局:常见的面式布局有两类:一类是由形、色、质、大小等视觉元素相近的植物组成面来衬托主体;另一类则是大面积的绿化本身来形成视觉中心。墙面上布满攀援植物无疑是最常见的,与环境更融洽(图4为北京奥运会五棵松棒球馆外立面的立体绿化)。另一种常用的立体绿化面式布局则是屋顶花园。格罗皮乌斯在《新建筑与包豪斯》 中写道:“随着空间的发展,建筑师在必须对所设计的房屋的鸟瞰效果对象立面处理同样注意了…… 从天空下俯瞰屋顶苍翠的未来城市,将会呈现一片无尽的空中花园景色。”点、线、面的布局是立体绿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设计中变化最多最为灵活、丰富的方法,应该结合特定环境、建筑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

4.4立体布局:这一思想用于高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环境,在造型上使绿化适应城市要求。立体绿化的思想对高层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指导意义。例如对于入口或是中庭的处理时,重视绿化这一元素的运用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大酒店的大堂扩建时,基地内有几棵大树,树木枝叶繁茂且占用了原本己显狭小的基地。但设计者没有砍去大树而是将其纳入大堂整体之中,设计成一个二层楼高的光庭。这样大树不仅成了设计者天成之作,也为四周的咖啡厅增添了几许情趣。

运营立体绿化的好处:首先立体绿化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人的神经系统,使紧张和疲劳得到缓和,使激动的人可以恢复平静。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建筑群中,绿色将成为人与环境对话的切入点。

其次立体绿化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了改造的可能。混浊的空气与澡音是当今城市中居民最难回避的污染,而因实行立体绿化后使绿化面积加大,这一切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德国有专家进行了实测,临街两侧的建筑经过立体绿化的处理后使得街上的尘埃比绿化前减少了3-4倍。合理的立体绿化可以有效的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减少室外空间与围护面之间的热交换。中国建筑科学院物理所在上海夏天测得垂直绿化过的墙面温度比无立体绿化的墙面温度低约5℃。

再次立体绿化对建筑还有保护及隐丑蔽乱的作用。建筑的外墙面由于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长期受风吹、日晒、雨淋,所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风化作用:例如开裂、褪色等。立体绿化可有效的保护建筑墙面,北京动物园河马馆的红色粉刷墙面爬满地锦,墙面保持十分完好。

另外对于公厕、垃圾站等有碍观瞻的建筑进行立体绿化处理也可以使它不至于影响环境,甚至成为一处处绿色的景点。

居住环境包含多方面的因素,观景的愉悦感只是环境包含的概念之一。如果能把水体的设置,灯光的布置,绿化的配置相互协调、互为衬托,让住宅更有生命力,更能吸引人,更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才是成功的花园式住宅小区作品,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到对环境的关注应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的原则出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水体、灯光、绿化等层面上,绝不能把视觉、心理的愉悦作为评判居住区环境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或损害其他环境因素的价值。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对某中心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 下一篇:对配电中自动化技术的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