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

时间:2022-10-18 05:29:41

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

在过去一百多年间,不断有新的媒材、技术进入到艺术思考和创作中。如今,艺术领域所采用的“媒体”也正处在变革时期:网络编程、生物电子学、智能型软件、虚拟实境、电子科技、机械工程等众多领域,经艺术家组合创作而成的音响、光电、影像、装置,挑战着传统的艺术模式。艺术进程不再以单一形式的媒介出现,而是在具有实验性与前瞻性理念的支配下,使艺术作品在技术相对独立的学科及理论间跨界并存。媒体艺术沿袭已有的艺术理论体系,而在技术层面上又与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等特征相契合。发展至今,媒体艺术以其特有的科技媒体语言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科学技术构建一条连接艺术与科技的互动桥梁,对于当代视觉艺术的创作更提供了多元组合跨界的可能性,从而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这次中法两国近30多位艺术家参与的媒体艺术展览围绕着“感知增生”这一主题。参展艺术家透过作品呈现了他们对于持续中“媒体变革”的洞察与思考,以及这一深刻变革下可能发生的人体机能感知部分发生重构的想象与表现。“增生”作为生物学术语,原指细胞通过分裂繁殖而数目增多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好的生理性增生,也有可能是不好的病理性增生。“感知”究竟将发生怎样的“增生”?会以怎样的方式、朝着怎样的方向分裂延续?而增生的改变又将如何广泛影响艺术创造?

法国媒体艺术早在上世纪后期便陆续涌现出活跃的跨界创作者。相较它国,法国媒体艺术活动始终与戏剧、表演、音乐、文学等传统文艺领域间保持着有效的互馈机制。从而使法国媒体艺术作品中存在独特而细微的叙述方式,与各种应用技术之间产生关系,比如创作者受科学技术启发而对于科学想象与形式转换之间的兴趣等特质。而在此次展览中将予以呈现:法国艺术家法兰丝・卡德(France Cadet)的“短尾大山猫标本”是一个机械的互动装置,来自于“狩猎战利标本”系列,其中较多使用猫科或鹿科的动物标本,大山猫经由红外线感应器观察观者的动向。当观者靠近时,机器人的视线会转向观者所在的方向,当观者靠近机器人时,机器人会突然咆哮。观者越靠近机器人,机器人的反应就越激进。如果观者快速经过狩猎标本的面前时,一连串抗争反应将会跟随着观者的步伐进行。皮耶瑞克

索林(Pierrick Sorin)糅合全息技术创作了“光学剧场”――《迷你全息剧场之伟大的科学发明》以视觉魔幻剧场秀,给观众视听新体验。

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发展大约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录像艺术发展之际,并逐渐向其它媒介延伸,观念上受欧美新媒体艺术先驱很大影响。展览透过媒体艺术、交互装置、感知系统等等,展览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感知体验。试图以室内展览、大型随境生象作品、现场表演,校园讲座等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多元呈现这场媒体艺术盛宴。同时也期望通过与作品发生连接与互动,观众能获得别样“感知”体验,进而对新媒体艺术有所了解,对艺术、科技、文化的发展及趋势有所洞察和思考。展览室内部分将展出形式多元的28件作品,包括影像及影像装置、多重途径的互动装置(声音、空间、指纹识别等等)、激光与机械工程装置,迷你光学剧场与大体量的空间装置、数字衍生艺术(generation art)以及视听觉艺术作品(audiovisual)等,艺术家将以科学技术结合声、光、电、影以其各自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角度对“感知增生”进行诠释。

上一篇:交互\时间与情感 下一篇:东成新维:站在国际化视角的好设计